试论国家博物馆图书资料索引工作的服务与发展(陈家新 )
发布时间:2018-09-26  浏览次数:18

试论国家博物馆图书资料索引工作的服务与发展

陈家新

(中国国家博物馆  北京  100028

    文章首先用名家的事例和语言,证明和阐述索引事业是不可低估其作用的科学研究。其次分析了国家博物馆图书资料索引工作的服务状况,因一直重视索引工作,使馆内的专家学者在科研领域里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最后提出了国家博物馆图书资料索引,在保障珍本文物资料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将绝大部分文字逐步进行网络信息数据化处理,早日实现全国博物馆界资源共享。

关键词  国家博物馆  索引工作  服务  珍本文物  电子信息化

 

上溯中国历史,为各种文字建立索引标目应该始于汉代的刘向,至今已经有2000年的发展史。索引工作一直被认为是科研工作的基础,任何时代的科学发展,各个领域里的科学家从事各种科研都不可能离开图书资料的索引工作。索引工作发展到现当代,已被专家学者认为是一种不可低估其作用的科学研究。

索引工作是事半功倍的事业

没有资料就无法进行研究。许多有成就的学者在取得成功的路上,都是很注重资料工作的。著名的历史学家吴晗说过:“资料工作和研究工作实际上是一回事,从来没有做研究工作有成绩的人,不搞资料工作的。”梁启超也说过“大抵凡一个大学者平日用功,部是有无数小册子或单片纸:读书看见一段资料,觉其有用者,即刻抄下。(短的抄全文,长的摘要,记书名、卷数、页数)资料渐渐积得丰富,用眼光来整理分析,它便成一篇名著。”马克思、鲁迅等都在自己的研究生涯中,对资料的收集倾注相当大的精力。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心血,钻研和摘要过的书籍达1500多种。鲁迅写《中国小说史略》,仅《小说旧闻钞》就是从90余种、1500卷书中抄录下来的。无数学问者成功的足迹证明,资料的收集非同小可。正像达尔文早年说过的一样:“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得出普遍规律或结论。”

其实图书馆的图书管理人员,特别是从事索引工作的人员就是在无怨无悔地将人类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各种事实有序地整理起来。毛泽东的老师黎锦熙早在1933年说过:“‘索引’之为物也,能者不为,不能者不能为,然必为之而后能者可以使人能,使人各取所需以尽其能,而其书之表里精粗、全体大用,亦可以相得而益彰者,则无疑也。(我希望以后中国一切书籍,都有‘能者’给它们制成索引。……做索引工作者,可以说是给学者们延年益寿的。其福德不可思量!)”毛泽东的老师黎锦熙是中国著名语言学家和教育家,他的《新著国语文法》一书风靡全国。他在此书序中为索引工作大造舆论,充分肯定索引工作的意义,极力赞美从事索引者,大声疾呼,一切书籍都应制索引。他提倡索引并身体力行,亲自带头,在他的《新著国语文法》、《国语运动史纲》、《比较文法》著作中做了多种形式的详细索引,这种首创为我国索引工作的发展,无疑起到重大的推进作用。

索引工作是事半功倍的事业,许多领域里的科学研究依靠它的发展而不断取得科研成果,同时,它的客观存在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铺垫了坚实的基础。

国家博物馆图书馆索引工作服务状况和所取得的成果

索引是揭示与记录文献的工具,它将一种和一批相关书刊内容中的篇目、字句、主题及人名、地名等按照一定的方法编排,并指明出处,为读者提供查找线索。

博物馆内图书馆信息服务建设主要体现在索引的制造与利用方面。博物馆研究领域里的各种信息,基本上都在馆藏图书资料中显现,把这种显现分门别类地标引,为研究人员创造出方便简捷的检索条件,是索引工作者的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图书资料的索引工作者,长期以来一直默默无闻地为馆内研究人员提供着多种检索渠道。这些检索渠道,主要分为四个方面。

1)分类索引:是以检索主题的分类号码为标目,按某种分类法的类目体系组织索引款目。国内常用检索工具中的书目和索引均按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标引和编排,分5个部类22大类。分类索引是最重要的索引,是研究者查找文献的主要途径。国家博物馆所藏图书资料与社会上公共图书馆不同,它的侧重面是历史、考古、文博专业,所以图书的分类有自己独特的地方。为了给专业研究人员提供细致的服务,历史类、考古类、文博专业类的图书资料,我们细分到每一个历史阶段、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个历史人物、每一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每一次考古活动的文字记载。分类中用阿拉伯数字代表的区分号有时长达到7-8位,这是博物馆的独特性所决定的。另外,我们还为研究人员按期编辑出版《新购图书目录》,目录的排列是按分类法排列的。现在我们为了与世界上各个国家博物馆接轨,在图书馆管理所涉及的方方面面正逐步向先进国家学习,争取早日走向图书资料分类的一致,在数字化信息化时代,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好更快的信息服务。

2)书名索引:博物馆图书资料的篇书名索引,是根据读者只知道篇书名而集中归纳在一起的一种检索渠道。这种索引是按照篇书名第一字起笔横、竖、撇、点排列的,其顺序严格按照辞海字序的先后。但这里我们注意了个别现象的说明,比如在古典文献中,有的书名前冠有“钦定”、“宋刻”、“评注”等语词,却没有改变书的内容。还有的是一种书多个书名,如《石头记》、《红楼梦》、《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就是同一种书的不同名称。在排列这种索引的时候我们借鉴工具书《同名异书通检》、《古书同名异称举要》。另外我们还将书名索引分为几级,在第一字相同我们取决于书名的第二字的区别。在相同书名的情况下我们又取决于它的作者或出版者的不同。这种书名索引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查找资料的方便。

3)著者索引:在文博专业里,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人物不仅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同时也写下了不朽的著作。这些著作随着历史的推移后来成为图书馆里的珍本,有的成为孤本。这些著作为研究历史和文物,提供了重要的佐证。当博物馆内的专家和学者,需要查找他们的资料的时候,著者索引是最重要的途径。几十年来,博物馆图书馆的著者索引,为馆内科研人员在历史与文物领域里著书立说,提供了非常简捷的查找历史上名人名著的方便。著者索引是按照著者姓氏笔画起笔的横、竖、撇、点及笔画多少归类排列的。顺序也是严格以辞海字序为准。

4)主题词索引:主题索引是以图书资料内容为表述对象的,主题的确立往往是图书资料内容的标目。博物馆内图书馆主题索引主要是报刊文章中有关文博内容的归类,是依据历史事件、历史文物为确立对象,准确将报刊文章中叙述的中心内容标引给读者。几十年来,国家博物馆图书馆为广大科研人员,制造了许许多多内容完整的主题索引。依靠这些主题索引,专家学者翻阅了大量的相关资料,写出了不少的专著和文章,在历史研究领域里填补了一个空白又一个空白。为了给广大专家学者提供更好的服务,索引工作者还按期编写出版《新书简介》。《新书简介》全面地标目了文献的外部特征和内容特征,并以扼要的语言完成每一部文献的修饰语,说明索引标目的信息。

国家博物馆图书资料部门是馆内的重要的业务部门,每年所从事的大量的图书资料管理工作,是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基础。几十年来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事实充分证明了这一点,这里举几个例子说明。

早在拨乱反正的年代,博物馆编辑出版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一书,由此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有史以来我们第一次承认国民党抗日。这一成果式的观点,是因为我们的科研人员掌握了大量的资料,有理有据地将历史的真正面貌还原给人民。这一本书的诞生,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共产党全面的拨乱反正。那些牺牲在抗日战场上的国民党部队所有官兵,也被追认为中华民族的烈士。科研人员能够将国民党部队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实事求是地写在书里,并宣告给大家,我认为如果没有博物馆所珍藏的历史资料为依据,科研人员是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违而去凭空捏造的。进一步说,历史资料的占有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证明历史的依据,而资料索引工作必定为科研人员查找证据提供了简捷方便的服务。

1992年,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专家学者就带领博物馆部分人员,开始挖掘博物馆馆藏资料,最后写成长十四卷的《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人阶级历史状况》和长六卷的《中国工人运动史》。在挖掘资料的时候,资料索引起了重要的指示作用。几十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众多专家学者,利用馆藏资料编辑出版了许多专著,在历史研究和文物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国家博物馆还编辑出版了许多种专业性索引著作。如《二十六种影印革命期刊索引》、《群众周刊索引》、《全国五十二种文史资料目录索引》、《中国历史博物馆馆藏古籍目录》等等,为文博专业的研究人员查阅相关资料提供了简捷方便的服务。

国家博物馆图书资料索引工作的发展方向

全国各类博物馆、纪念馆都有自己的图书资料部门,每个图书资料部门都有自己保存的具有特色的文字资料。这些资料独立地为自己单位的科研人员提供着养料,为他们的成功起着不可低估的基础作用。但是由于各种条件的制约,这些养料并没有充分地发挥它的社会作用,其主要原因就是博物馆图书资料管理,还没有全面实现信息网络系统化,还没有实现资源共享。

服务是各个领域里图书馆求发展的根本宗旨,在知识资本地位逐步确立的今天,用户的求知需求日渐旺盛,对图书馆赋予了更高的服务期望。国家博物馆图书资料工作,在当今信息网络越来越发达的时代,在保障文物文字的各种形态不受损害的情况下,加强和完善信息服务,实现全方位文献信息检索,才能实现高质量的服务。国家博物馆图书馆早就认识到,信息资源是信息服务的基础。长期以来,国家博物馆把信息资源建设放在工作的首位,从藏书量、订阅报刊种类和数量、馆藏结构建设、特色资源建设等信息质的建设都放在了重中之重的位置。因为国家博物馆研究的领域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的扩大,图书资料部门为研究人员提供信息服务,不能因收藏不到位,“出现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局面。博物馆的“博古通今”决定了图书资料建设、信息资源建设的范围和方向。我们认为,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馆藏信息作保证,图书资料部门不可能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博物馆图书资料工作包涵质和量两个方面,在馆藏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的前提下,信息建设与高质量服务才能实现。

由于信息网络的广泛使用,博物馆图书管理工作应该走过卡片索引+手工检索+实物借阅的历史阶段,引进先进的电子技术手段是必然的选择。电子化保存图书和共享图书信息,必然使数据存储管理技术,即磁盘阵列技术和自动化库存技术得到广泛使用。

博物馆建设图书资料电子化管理系统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1、图书资料管理系统现状:数量大、价值高。图书资料历经几十年积累,资料越来越多,种类日趋齐全,其有形价值和无形资产均不能以金钱去衡量。2、资料库房的面积小,密度大,物理条件差。由于历史原因,库房条件不是很理想,条件不满足纸张的长期保存要求,极易造成资料的损失。 3、资料管理现代化的条件已具备:技术的进步,图书共享的需求,有应用基础。

综合上面的几点情况,说明建立一个资料丰富,保存条件好的现代电子化图书资料存储管理系统已经刻不容缓。

博物馆建成的数字化图书资料存储管理系统能够实现下述几方面的功能:1、海量存储:建成图书资料存储管理系统的存储量要满足未来图书购买量,能够存储几十年来的图书积累。2、足够的输出能力:网上需要图书数据时,系统应能及时输出所需的信息。3、快速简捷的资料整理:对资料管理系统要求操作简捷直观快速,符合规范。 4、易懂有效的资料检索:靠VOD软件实现。

博物馆图书馆全面实现电子化数据库管理,实现资源共享,有利于研究人员的方便使用,有利于博物馆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时对图书资料的提出和使用。但这里有一点需要说明:国家博物馆所收藏的图书资料,有的已经属于珍本文物,尽管那上面记载的文字,对社会上研究人员研究历史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也不能把它做数据化处理,提供网上资源共享。文物有其特定的本质,作为文物遗产,受到重点保护是第一性的。数字化处理过程就是对文物损害的过程。国家博物馆所收藏的图书资料有的已经是孤本,世上绝无仅有,为它所建立的文字档案,即使是原始的手工卡片索引,也得保留。这是博物馆性质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这也就决定了,即使全国的图书馆所有的文字资料都走上了信息网络数据化管理,实现了资源共享,作为国家博物馆中的图书资料也只能是部分地进行数据化处理,并与社会共享。

作为国家博物馆图书馆要长期地两条腿走路,一是要尽快地实现电子信息化管理,尽早地建立网络数据库,尽可能地与社会资源共享,与国际接轨。二是由于珍本文物不能做数据化处理,需要部分地长期保留卡片索引和手工检索。当然这少部分的保留,并不阻碍网络信息化管理和文献信息检索的早日实现。只是提出,作为博物馆内图书资料的管理在未来的事业中,它的发展是与众不同的。既要花费精力保护好珍本文物不受损害,又要想尽办法使图书资料管理跟上电子信息化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在文献信息检索方面,使资料索引工作能为广大读者提供更加简捷方便的服务。

 

 

陈家新   男,中国国家博物馆图书资料部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