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学生移动搜索行为的图书馆移动服务思考——以上海地区九所211院校为例(孙淑凤、刘华、黄仁浩)
发布时间:2018-09-25  浏览次数:4

基于高校学生移动搜索行为的图书馆移动服务思考

――以上海地区九所211院校为例

 

孙淑凤1    2  黄仁2

1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  200444

2上海大学图书馆  200444

 

    从用户角度出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上海地区九所重点高校的学生进行移动搜索行为及需求的调查。本文从用户性别、学历、使用移动终端的经验、使用移动搜索的经验、移动搜索引擎的使用、移动搜索的内容、影响移动搜索的技术因素及移动搜索用户满意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高校图书馆开展移动服务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移动搜索  移动互联网  用户研究  移动服务

 

AbstractFrom the user's perspective, this paper show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behaviors and requirements of mobile searchin the nine key universities from shanghai.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ser'sgender, educational level, the experience in use of mobile terminals and mobilesearch, the type of mobile search engines, the content of mobile search, thetechnological factors of affecting mobile search and user's satisfaction. Basedon them, the author presents her own view on the mobile services of universitylibrary in China.

Keywords Mobile SearchMobile InternetUser ResearchMobile Services

 

1  引言

随着3G时代的到来,世界正迅速地由传统互联网时代快速向移动互联网时代迈进。伴随着可以搭载操作系统的宽大屏幕的智能手机终端在性能上的提高,由于竞争以及技术的进步等原因而导致价格下降的同时,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主力运营商分别整改后,手机上网费用正逐渐下降,这为应用手机等移动终端随时随地无限制地进行信息搜索提供了可能。

根据2013115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1]显示,截至2012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5.64亿,比2011新增网民5090万人。与此同时,手机网民规模达到4.2亿,占整体网民比例的74.5%,手机网民数量快速增长,由此可见手机网民已经成为拉动中国总体网民规模攀升的主要动力。在手机网民数量增多,手机业务迅速发展的同时,移动搜索逐渐成为计算机领域、通信领域以及图书情报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

本文主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上海地区九所重点高校的学生进行了移动检索行为的调查,分别从用户性别、学历以及使用移动终端的经验、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搜索的经验、使用的移动搜索引擎、移动搜索的内容、影响移动搜索的技术因素以及对移动搜索的满意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根据调查结果,对以高校学生为主要服务对象的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开展移动服务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  调查研究的设计

不同机构、不同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为“移动搜索”下了不同的定义。本文主要从用户服务的角度出发,将移动检索作为一种服务方式来看待,它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搜索应用。本文认为,移动检索就是利用移动终端设备(包括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等),用户通过SMSWAPIVR等接入方式,可以进行随时随地无限制搜索,获取WAP以及互联网上的信息、移动增值服务以及本地信息服务内容等一系列应用的总称。移动搜索具有便捷性、精确性、时效性、针对性以及个性化的服务特点[2]。

考虑到Wifi等无线网络在校园内的覆盖面以及学生的身份,对于平板电脑以及掌上电脑的使用并不普遍,因此本次调查主要针对基于手机移动终端的移动检索行为。

2.1  调查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数字图书馆的迅速发展、数字云存储的应用,图书馆馆藏资源已经不再是衡量图书馆价值的最重要指标,“以用户为中心”的服务质量成为图书馆价值的重要体现,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说如此,对于面向高校学生以及教职工的高校图书馆更是如此。在校大学生作为移动终端设备使用的主要群体,研究他们目前使用移动终端进行检索的行为和需求,对于高校图书馆更好地开展移动服务以及个性化服务,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2  调查对象

本文以上海地区的重点大学,即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大学、东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九所学校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2.3  调查方式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的填写分三部分:打印稿填写;网络在线填写;网络访谈。

2.4  样本数量及分布

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1800份,每个学校随机选取200名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作为调查样本。

2.5  调查问卷设计的理论依据

根据威尔逊的信息行为模型可以知道,信息需求是移动搜索行为发生的根本动力因素,而从用户的移动检索行为中我们也能找出其真实的需求,对于我们进一步为用户提供满意服务具有参考价值。本次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个人情况(包括性别和学历)、使用移动手机的情况(使用年限、是否使用手机上网)、使用移动搜索的情况(使用年限、搜索方式、搜索内容、搜索引擎)以及对移动搜索技术影响因素和用户满意度的调查。

2.6  前测检验

笔者在进行大规模地发放问卷之前,为了保证调查问卷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先在上海大学发放了50份问卷,被调查者的性别、学历以及专业等方面有一定的代表性,兼顾文理工等各学科。通过深度访谈的形式,改进了问卷中存在歧义和不明确的部分,并对部分问题进行了删改。此后才正式向九所学校的学生展开问卷调查。

2.7  信度分析

为进一步确定问卷的可靠性,主要采用了Cronbach's a系数法。本文利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Reliability Analysis 功能得到量表的a值。移动搜索的影响因素为.752,移动搜索的满意度为.780,问卷的总体值为.850,可见问卷的信度良好。

 

  数据分析

在对调查的1800份问卷进行进一步核查后,剔除了8份无效问卷(未使用过手机的用户)。因此,本次调查的对象是使用过手机的1792名用户。针对他们完成的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如下:

3.1  性别统计

此次调查中,男生有989人,占总人数的55%;女生803人,占总人数的45%。男生的比例略高于女生。

3.2  学历统计

调查中的样本学历情况,本科生有932人,占总数的52%;硕士研究生747人,占总数的42%;博士研究生113人,占总数的6%

1  手机使用年限统计

3.3  手机使用年限统计

通过对被调查者手机使用年限的统计,来说明手机使用经验的多少。一般说来,使用的年限越长,经验越丰富。经过调查统计,通过图1可以看出,使用手机时间在5-8年的用户占了最高比重,比例高达70%;其次是3-5年和8年以上的用户,都占了总数的13%,而三年以下的比重较小,总共占了4%。由此可见,从用户使用手机的年限可以看出,对于使用手机,大多数用户都是从高中起,就已经开始使用手机。其中,96%的用户已经有足够的经验,因而进一步使用手机进行相关服务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发展空间。

3.4  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统计

尽管手机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备工具,尤其是对于在校大学生来说,更是几乎到了人手至少一部的程度。但是,相比于手机的基本功能:打电话、发短信而言,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并没有达到百分之百。如图2所示,已经使用过手机上网的比例仅占总数的61%;而另外的507人未使用过手机上网,但是想使用;另外11%的用户未曾用过,也不想使用手机上网。调查表明,未使用过手机上网,但想用的用户主要基于手机业务资费的因素以及自身手机不支持的原因。随着移动手机上网费用的下降以及智能手机终端以及3G通信技术的发展,他们想尝试着使用手机上网的方式。未使用过手机上网,且不想使用的用户,主要是其认为没有必要,因为基本上都在使用个人电脑上网。

2  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统计

3.5  使用手机上网年限统计

尽管已经使用手机上网的人数有1082人,但是这些用户使用手机的年限也有很大不同。根据图3得出的数据明显地看出,有1-3年手机上网年限的用户占了接近五成,其次是1年以下的用户数量,占了总数的28%,而3年以上的占了总数的23%

这些数据同2012116日中国互联网络发展中心(CNNIC)的调查结果相吻合:大学及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手机网民在总体手机网民中的所占比例与2010年相比增速放缓;而智能手机价格的下降以及手机上网费用的减少也是近三年来的事情,因此用户使用手机上网的年限主要集中在1-3年也是基于以上两个原因。3  使用手机上网年限统计

3.6  使用手机搜索年限统计

此次调查中,使用过手机上网的用户中,用户仅应用手机登录QQ、飞信业务的手机用户比重较少,89%的用户使用过手机进行信息搜索服务。如图4所示,从使用手机搜索的年限也可看出用户使用手机搜索经验的多少。31%的用户有1年以内的手机搜索经验;34%的用户有1-3年的手机搜索经验;而具有3年以上手机搜索经验的用户占了总数的25%。由此可见,移动搜索作为一种新型的基于手机终端等移动设备的服务方式,被用户熟悉和认可的时间并不长,仅是近三年才逐渐走进用户日常生活、学习领域。

3.7  用户主要使用的移动搜索方式

在使用移动搜索的用户群体中,通过调查发现,如图5所示,在963名使用手机搜索的用户中,有805人使用了网页搜索,占了最大比重;有423人使用过IVR(如中国电信的号码百事通业务、中国移动的12580等业务)作为搜索方式;有231人使用过短信搜索。由此看以看出,使用手机移动检索中,网页搜索是目前用户使用最多、认可度最大的信息搜索方式。但是短信搜索以及IVR搜索方式也有一定的比重,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以及移动业务的新政策,基于短信以及IVR搜索的方式,在将来可能会有更大的发展。如短信搜索业务免费使用等业务创新使用的推出,可能会更好地增强用户体验。

4  使用手机搜索年限统计

 

5  用户主要使用的移动搜索方式统计

3.8  移动用户搜索的主要内容

内容是吸引手机用户进行移动搜索的核心部分。用户使用移动搜索的内容最能反映出移动用户的信息需求以及对于移动搜索的要求与期望。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使用移动搜索的963名用户中,如图6所示,用户使用移动搜索的最主要内容依次是:新闻网页、体育娱乐信息、学术信息(包括课堂知识)、文学小说、本地生活信息(地图、乘车线路等)、资源搜索(图片、彩铃、软件下载等)、社区信息、学校图书馆、其他信息。在其他信息中,被调查者提供的答案还有微博、社交网站信息、养生保健信息等。调查的数据反映出移动搜索可以快速便捷地为用户提供其所需信息的特点。尤其是在一些比较特殊的地点(如地铁上)、特殊的时间(上课过程中),为移动用户随时随地解决一些现实的问题。

3.9  移动用户主要使用的移动搜索引擎

移动用户在使用搜索引擎方面,与传统的互联网检索相比,略有不同。从调查的结果来看,高达95%的用户使用百度搜索引擎来进行信息的搜索,而使用过Google作为搜索引擎的也占60%左右,另外基于网易有道词典在学生中的应用,网易有道在被调查中作为搜索引擎使用的比重也比较高,已经达到56%。此外,新浪爱问、必应、搜狗、YY搜索、悠悠村等搜索引擎也有不同程度的使用,但是比重相对较少,总和不足10%6  移动用户搜索内容统计

因此可以说,基于传统互联网最常用的搜索引擎Google和百度在移动搜索领域依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在高校学生群体中,百度搜索引擎是其进行移动搜索的首选工具。

3.10  影响移动搜索的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是影响用户选择移动搜索服务并发挥主导作用的因素。没有相关技术的进步(如3G通信技术、智能手机等)就没有移动搜索目前的发展态势,也不会成为高校群体广泛使用的信息服务方式。通过调查,如表1所示,在众多影响移动搜索的主要技术中,相比而言,手机输入方式对移动搜索的影响最小,手机接入网络的速度(即网速)对移动搜索的影响最大;手机上网费用、手机屏幕的大小和移动网络的稳定性对移动搜索的影响居中。随着电信运营商以及终端运营商在技术以及管理上的改进,尤其是宽带网络的发展,将会使得移动搜索为用户提供更为便捷、快速、稳定的服务。

 

1  影响移动搜索的技术因素统计

移动搜索相关技术因素

平均值

标准差

手机上网资费

4.01

.101

移动网络的稳定性

4.23

.979

手机屏幕大小

3.84

.951

手机入网速度(网速)

4.52

.789

手机输入方式

4.12

.953

 

 

3.11  用户移动搜索的满意度

用户满意是各行各业的基本理念。对于移动搜索服务来说,了解用户满意度对于进一步开展用户搜索服务具有重要的价值。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如表2所示,用户对于移动搜索满意度最高的是检索结果的实用性方面,而在检索结果的全面性方面满意度最低。这说明移动搜索引擎自身的不完善性导致在信息检索的全面性上存在着先天不足的弱势,如何提高搜索信息的全面性的同时,又兼顾提供信息的实用性、时效性等方面的优势,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

2  用户移动搜索的满意度统计

用户移动搜索的满意度

平均值

标准差

搜索结果的排序

3.25

.932

搜索界面的友好性

3.45

.964

搜索结果的可靠性

3.32

.845

搜索结果的实用性

3.59

.834

搜索结果的全面性

3.11

.923

搜索结果的时效性

3.27

.945

 

4  结论与建议

移动互联网时代,基于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依靠手机终端、平板电脑(如苹果iPad)等终端设备的移动搜索服务迅速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工具。通过对上海地区高校学生群体移动搜索行为及需求的调查,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1)高校学生群体是手机等移动终端使用量最大的群体,为学生群体提供优质的移动服务具有巨大的提升空间。(2)随着手机终端价格的下降以及手机上网资费的减少,采用移动搜索的方式,随时随地获取信息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学生群体普遍认可的方式。(3)信息内容是高校学生群体使用移动搜索服务的首要关注点。使用移动搜索不仅是为了关注时事新闻,获取最新信息,同时也是获取学术知识的有效手段。(4)从技术角度看,影响用户移动搜索的技术会不断改进,用户更加看重移动搜索服务的实效性、实用性以及全面性相融合的结果。从目前的发展情况看,由于移动搜索服务刚处于初期发展阶段,要实现更人性化的服务,满足移动用户的实际需求,需要计算机领域、通信领域以及信息服务领域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高校学生群体使用移动检索的行为调查是高校图书馆进一步做好用户行为研究,开展用户服务工作的重要方面。高校学生群体对于移动搜索服务的接受和认可,对于高校图书馆进一步推行数字图书馆方面提供了便利:

首先,在人性化服务方面,高校图书馆在开通手机图书馆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服务。如在资源建设方面,通过整合数字化的馆藏文献以及互联网的知识信息,在图书馆主页面上提供通往各搜索引擎的链接。用户在登录图书馆页面查找学术信息的同时,可以迅速进入各大搜索引擎。

其次,在个性化服务方面,伴随着智能手机使用数量的增多,图书馆手机主页接入口方面可以由用户自由设置,引导用户添加标签,或设置为登录主页。这样,用户可以更方便地进入图书馆页面进行信息的检索。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高校都开通了手机图书馆等服务,在已有服务的基础上,能根据用户移动搜索的需求完善相关的个性化服务,会取得更好的服务效果,提高用户使用图书馆的效率。

因此,从用户角度来说,高校图书馆应该积极开展服务宣传活动,增加用户对图书馆服务的了解。尤其要加大移动图书馆及相关服务的宣传力度,让更多使用移动搜索的学生培养通过移动图书馆迅速搜索信息的习惯,由此培养高校图书馆用户的忠诚度。伴随着移动互联网向纵深发展,为未来高校图书馆依托移动互联网开展用户服务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3-01-15.2013-05-28].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1/t20130115_38508.htm.

2  刘京娟.移动搜索用户满意度测评模型建构研究[J].数字图书馆论坛,2011(10)25-53.

 

孙淑凤 女,上海大学图书情报档案系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两篇。

   女,上海大学副研究馆员,图书馆副馆长,硕士研究生导师,发表论文十余篇。

黄仁  男,上海大学副研究馆员,图书馆副馆长,硕士研究生导师,发表论文若干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