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与索引之管见朱海前
发布时间:2018-09-25  浏览次数:10

图书馆与索引之管见

 

朱海前

(上海图书馆  200031)

 

图书馆与索引像是一对孪生兄弟,一同诞生形影不离。尤其是对从事图书馆管理工作的人员来讲,感受更加深切。先人们建立藏书馆,表达的是“让更多的书给更多的人看”的愿望。当书多起来的时候,人们发现更多的书不一定能给更多的人看,于是索引产生了。我们看到古今的图书馆都有图书索引的工具:书单、卡片、索引文献等等。今天图书馆管理人员承继几代人留下的庞大的书目索引,同时也默默为之奉献智慧,现在图书馆适时为自己的馆藏中有特色的、大部巨作的文献编制索引,如近年复旦大学的《二十世纪中国人物传记资料索引》、广西大学的《古今图书集成》索引等。图书馆员们称之为――永远的索引。

 

1  图书馆检索方法与索引关系

检索有时也称搜索,检查索取所需要的文字或资料,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一》:“学官集同舍检索,因得其金。”检索是指从文献资料、网络信息等信息集合中查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或资料的过程。为了进行检索,通常需要对资料进行索引。传统文献资料需要提取题名、作者、出版年、主题词等作为索引。网络时代,计算机可以对全文进行索引,即文中每一个词都能成为检索点。文献检索经常使用到的工具是索引卡片,即将文献资料的信息记录在索引卡片上。索引卡片上一般会记载文献的题名、作者、主题词、摘要等信息。

将文献中具有检索意义的事项(可以是人名、地名、词语、概念或其他事项)按照一定方式有序编排起来,以供检索的工具书,如《古今图书集成》索引等。古人把牵引比作用绳索牵引。宋曾巩《移沧州过阙上殿札子》:“航浮索引之国,非有发召,而��负,以致其者,惟恐不及。”此指拉纤。

在查找文献资料时,先要去查找索引,找到其馆藏位置,然后索取资料。现代人多把索引产品化了,即把索引工具书,书目索引以及报刊索引当做索引,忽视索引是检索方法的实际意义。只看到索引文献的物理存在,很少研究索引观念、思想、方法的实际运用。南海问题发生了,我们就会去了解事件的历史背景,回顾每朝的疆域版图,这就是人们基本的索引思想。数学上把相同的数放在一块儿运算最快,也是索引思想的体现。如果仅把索引看作是文献的文献,就削弱了索引的社会影响。

1检索方法的发展:就目前各图书馆情况而言,卡片索引很少有人问津。索引工具书一旦成为数据方式,也只能成为摆设。很多图书馆已经没有卡片目录柜。OPAC的应用,历史性地淘汰目录卡片和书本式索引的方法, OPACOnline Puhlio Access Catalog)即联机公共检索目录,今天的OPAC已经历了从中心化、分布式到定制化三代系统的发展过程,其所能提供的信息已经从电子“目录”扩展到统计资料、图像、音像和全文信息,形成一种集中式信息管理系统。这种系统是目前图书馆集成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图书馆集成系统直接面向读者群的一个窗口,其检索功能的强大程度,显示内容是否全面,能否提供其他多种服务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读者对馆藏资源的利用。

2图书检索途径是通过检索点来实现的。每一本图书的成功查阅,都是图书馆员通过编目索引工作来实现的。我们追求尽量多的检索点,强调分类的意义,希望每本书都能迅速被调阅,读者以尽可能简单的方法来实现查阅。几乎所有的图书馆都会以书名、著者、主题、分类索引存放有几套卡片。上海图书馆在1955年就开始做《全国报刊索引》。这是一本以连续出版物方式出版的索引文献,信息技术的应用发展,又增加了新的检索手段,革命性地改变了期刊的检索。

3索引检索的发展,我们在几年间逐步淘汰了几代图书馆人精心编制的卡片,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索引和检索可以实现空间上异地进行。图书馆编目人员,也可以通过网上编写书目数据,完成读者的书目查询。可以想见,图书馆的编目索引已经从专家工作层面,走入编目数据索引系列加工的时代。随着数字化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机读目录被广泛地应用于图书馆业务工作中,而《中国机读目录通讯格式》(CN-MARC)的正式颁布,标志着我国机读目录的应用已进入标准化和规范化阶段。CN-MARC规定了专著、连续出版物的机读形式书目记录的字段标识符、指示符和子字段代码,以及记载在磁带、软盘等载体上的书目记录和它的内容标识符的逻辑和物理形式。该格式成为了我国编制机读目录的规范,被广泛应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编制书目数据和索引的工厂化生产。

 

2  图书馆检索方法和索引思想

生产索引产品是图书馆员日常的工作,中国图书馆分类法是这项工作的原始蓝本。图书馆工作人员索引思想注重的是图书编目数据的标准和质量,因为符合标准且质量好的编目数据才能被读者检索、被利用。那么读者的索引思想却很少有人研究,这正是我们图书馆落后于搜索引擎的地方。我们在公共图书馆的借阅处看到大幅张贴的《中国图书分类法》,看到书脊上字母数字相间的排架号(索书号),而大部份读者是视而不见的,即使读者在OPAC上查到并借到图书,却很少有耐心和时间来学习了解图书馆分类法,养成使用分类法寻找相应范围内图书的习惯。我们调查发现,读者习惯通过关键词去寻找自己需要的图书,只有百分之七的读者用分类号去寻找图书。德国图书馆和国内一样,也有个借书期限,但是现在一般图书馆不提倡你把书籍带出图书馆,他会给你索引目录,你可以在网络上阅读。

然而,我们看到网上的搜索工具,已经可以通过关键词搜索到一篇文章,甚至一个章节,这对读者太重要了,对我们图书馆索引工作者来讲也是太重要了。维基百科基于wiki技术的多语言百科全书协作计划,也是一部用不同语言写成的网路百科全书,其目标及宗旨是为全人类提供自由的百科全书──用他们所选择的语言来书写而成的,是一个动态的、可自由访问和编辑的全球知识体。

笔者曾经试着用“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进行图书的检索,仅找到一本书:

《汽车发动机配气机构》/著者廖晓山/吉林人民出版社/1981/

而用搜索引擎百度得到的结果是数十万条。我们可以容忍引擎搜索答案的重复性,但对仅有一条的馆藏信息量,实在无法接受。我们可以告知读者书库里只有这一本书,可是我们无法消除读者的不满。这当然不是图书馆的错,可读者不是这样认为,图书馆毕竟没有解决读者的阅读需求。不管我们的编目索引有多少的技术含量;编目索引人员付出多少的辛苦劳动,最后我们还是要以读者阅读需求为重,尊重读者的选择。搜索引擎维基的索引方法改善和推进,为索引技术产品的发展作了很有意义的工作。维基网站动员全民参与编目和词释,以致Google、百度纷纷加入索引词条解释的行列。这使得用户使用起来更加直接、方便,准确,达意。因此,我们以为文献索引的内容可以通过数据库或与大型数据库互联来解决,但更为重要的是索引方法。

 

3  索引工作仍然有所作为

以期刊为例,上海图书馆建馆以来,创办的书本式《全国报刊索引》,发行了半个多世纪。是国内最早出版发行的综合性中文报刊文献检索工具。五十多年来,它由最初的《全国报刊索引》月刊,发展成为集印刷版、电子版以及网站为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产品。《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目前已建成时间跨度从1833年至今一个半世纪、报道数据量超过1500万条、揭示报刊数量达15000余种的特大型二次文献数据库,目前每年更新数据350万条,并可通过便捷的文献传递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为广大读者和用户提供全天候、售前售后一体化的知识服务。无论是后来的电子版的篇名数据库还是已经推出的《全国报刊索引》全文数据库,其编撰索引的程序和方法,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这使我们索引工作者看到仍然有所作为。

在我们对图书馆读者检索和数量的统计中发现,读者中通过检索方法借阅图书比例大约在86%,自行寻找的11%,其他方法的3%。各阅览室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外借开放书架自行寻找的比例就要高很多,典藏书库的图书的借阅基本上是通过OPAC进行的。读者中寻找馆员帮助查阅的仍有一定比例,约有20%。由于公共图书馆读者的年龄差别大,文化层次差别大,专业背景不同,对图书读物的帮助查阅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上海图书馆设有专门的帮助读者查阅图书服务的“小鸽子”问询台。

读者在图书查阅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外借开放书架,读者一般根据图书的一级分类寻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但因对二级以下分类没有专门了解,也只能是在书架分类书种中浏览借阅。

索引产品及数据库的使用情况不理想,由于公共图书馆专业读者有限,一些数据库等索引产品的使用情况并不理想。这里有读者不熟悉数据库资源的问题,也有读者查阅使用上的问题。

人们的阅读习惯不可能一下子改变,书本阅读仍然普遍,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帮助读者解决找一本书和找一类的问题,提供读者图书分类法的指导,使其在图书馆获得更多的知识源。

图书馆员要从读者检索方便的角度,创新我们的索引工作。现代图书馆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保管、展借图书的场所,而是要为读者查阅文献资料、选择图书提供方法指导。

 

参考文献

1  姚红.《中国机读目录通讯格式》述评.图书馆学刊,1994(2)

2  翁素萍.浙江图书馆和浙江大学图书馆OPAC检索功能比较研究.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1

 

朱海前  上海图书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