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年鉴》的历史文献价值 傅德华 于翠艳
发布时间:2018-09-27  浏览次数:32

《申报年鉴》的历史文献价值

 

傅德华  于翠艳

(复旦大学历史系  上海  200433

 

30年前(1982年)的上海书店,为了保存史料,特将长达78年的《申报》(1872430-1949527日)全部影印出版。皇皇400巨册《申报》影印版问世后,赢得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嗣后,关注和研究《申报》的专家学者及读者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以此为题的硕士博士论文多达数百篇。以《申报》中的资料出版的专题索引及文献汇编有《〈申报〉广西资料索引》、《申报有关韩国独立运动暨中韩关系史料选编:19101949》等。 《申报》被学术界称之为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其78年所刊载的各类历史文献资料,有待开发整理和研究,前景广阔。作为《申报》浓缩本的《申报年鉴》中的历史文献史料价值,至今尚未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

2012430日是《申报》创刊140周年的纪念日。上海书店出版社很自然地想到从1933年《申报》创刊60周年起,该报陆续编纂出版的5巨册的《申报年鉴》,并决定将其重新影印出版。此举的目的,一则将其作为《申报》创刊140周年的纪念,二则将其作为与编印的《申报月刊》相配合。“日报月刊为经,年鉴为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更好地为海内外专家学者提供相关的可以长久保存和使用的文献史料。这十分符合《申报》总经理史量才在1932年为出版该《年鉴》撰写的《申报六十年发行年鉴之旨趣》时的指导思想,“论时治史,贵闻见之能真,考订之能详备”。 《申报》馆留给我们的此套《申报年鉴》的特点,可用六个字概括:详细、准确、完整。

第一,详细。本年鉴起始1933年,之后连续4年,迄至1936年从未间断,要不是日本大举入侵中国,相信将连续出版。其所收集的资料较之同类型同时期出版的年鉴如《商业新年鉴》、《武汉日报年鉴》要详细得多。其对于历史事件的记载,不像前两本年鉴那样抽象概括,而相当精细详尽,既有筋骨,又有血肉。例如,在“九一八沈阳之突击”这一细目中,详细地记载了1931918日日军突然袭击沈阳,挑起侵华战争的经过。

“民国二十年九月十八日度一时许,沈阳居民于睡梦中突闻轰然一声,此即日军炸毁南满铁路长春线柳河铁桥,藉以反诬北大营士兵所为,而以进军之藉口者。此一声后大炮继之,机关枪、步枪杂作。其后,凡五分钟,辄发炮一次,陆军亦同时进袭,且进且以机关枪扫射。因而静夜之沈阳,成为恐怖之地狱……”该年年鉴除记录沈阳遭受日军蹂躏以外,还记载了东三省一夜之间失地千里的可悲景观,失陷的城市又以失陷的时、分计。在不足10小时之内,我国东北近20座主要城市全部落入日军之手。类似这种重大历史事件的记述,在以后的每一编都有记载。

再如在1934年这一编《申报年鉴》中,专门开辟了“东北在中国之地位”一栏,详细介绍了日军进而侵袭热绥察三省及察北抗日同盟军成立的经过。在“对日谅解后之两次察变及刘桂堂之乱”中的“冯玉祥之树张垣”的细目曾这样写道:“冯于五月二十六日(一九三四年)在张家口就抗日同盟军总司令之职,以武装保卫察土相召号……被日进占的多伦,亦曾一度由克服。北平当局对冯初持解释误会态度,无效,则准备武力解决。既使孙殿英不为冯助,乃派庞炳勋为察哈尔剿匪司令,率部入察。七月中旬间,平方已布置阵线,平绥铁道交通继断,战事有一触即发之势”。之后的1935年编,还如实而详细记载了察北抗日同盟军成立的时间、地点、主要领导人,收复失地的经过,以及围绕抗日救国各派政治力量的冲突。包括1936年出版的《申报年鉴》,“东北义勇军”中,为我们详细记载东北抗日联军在珲春、盘石、珠河、密山、虎林……各地的活动情况,各军军长和领导人的名单。他们是第一军军长杨靖宇、第二军军长王德泰、第三军军长赵尚志、第四军军长李延禄、第五军军长周保中、第六军军长谢文东;东北义勇军由总司令吴义成和副司令孔宪成统帅。这些都为我们留下了全面认识上述事件的珍贵的文献资料。《申报年鉴》为我们提供的中国近现代史上一些重要事件的详细记录,其史料文献价值非同小可。

第二,准确。《申报年鉴》除详细搜集每年的重要文献资料外,尤其强调所提供的统计数字和表格中的数据的准确性。在政治腐败、管理落后的旧中国,要做到这一步谈何容易?为增加人们对《申报年鉴》的可信度,编写者采取了四项措施,以确保资料来源的准确性。一是采用《申报》的记载,二是派员或发函向社会各界征求,三是充分利用申报馆所藏图书资料,四是从其他刊物选择部分材料。如在1934年“本社试编全国户口数表”时,曾采用“通讯调查”,向30余省市民政厅及各市政府征求所掌握的人口数据。除此之外,别开生面地通过邮递员经常深入城市街道和乡村,同每家每户打交道的优势,进行人口调查。在公布的“人口统计”部分里,加进了“邮局调查各省人口数表”、“海关调查各省人口数表”等。其结果所提供1933年的总人口数为四万万七千三百五十三万七千三百三十五,“与社会调查所王达先生调查结果相近”。在同年的《申报年鉴》中,还开列了“材料供给人”、“特约编撰人”两表,以此让社会各界放心,包括其资料来自著名地质学家翁文灏、农学家吴觉农等人的材料,也在列表中,以此说明这些数据是“言必有据”的。首卷仅“世界”和“便览”两类所开列的参考书报就有430余种。

其所搜集的文献资料的准确性,还表现在为后人留下的《近三年全国各大学图书馆册数统计》。这一统计,不仅过去不曾发布过,更重要的是它也是建立在“通讯调查”基础上的。“如图书馆之新统计,矿业编之新数字,其调查多赖浙江省立图书馆与地质调查所之合作进行”。包括当时出版的图书杂志公布的数字。这样其准确性就有一定的保障。正如其在首编“编例”中说明的那样:“本书材料,除来自申报馆所藏图书外,均由派员或通函向各方征求而来,以最确最新者为标准。”

第三,完整。5巨册《申报年鉴》其栏目就有约50大类。仅1933年首卷就分为:一年来之国难、土地、历象、人口、党务、政制、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国防、财政经济、侨务、交通水利、社会、教育、出版、学术、宗教、六大都市、国内大事日志、世界、便览24大类。其中“财政经济”类篇幅最大,占了320页,该年度的正文系1243页。翌年,《年鉴》的编纂者实行了“彻底改编”之举,并在以后的几册中对所列栏目进行增加和调整。如在1936年中,在金融类中增加了“保险”、“公司债”,“商业及中外贸易”类的“丝”“茶”“棉”等细目下,各加入一年间世界市场之供求情形。11栏目上,将“教育”与“学术·宗教·出版”合并为“教育·文化”。为适应社会各方面的需求,大幅度增加了“工业”、“矿业”二类材料,前者甚至增加了一倍以上。其余财务、公债、金融等各类,内容上更加充实。

《申报年鉴》的编纂者特别强调所搜集资料的完整性,是一贯的。年鉴发起人史量才在为创刊的《申报年鉴》撰写的《申报六十周年发行年鉴之旨趣》一文中曾这样写道:“结集各种统计,以供按索,为年鉴之职责。因之本馆于日报月刊之外,乃复有年鉴之编辑。以月刊辅日报,乃又益之以年鉴,日报月刊为经,年鉴为纬。论时治史者得日报为之备载无遗,月刊为之征引提举,而年鉴之统计史表,则又足以包举日报月刊而增补其未能详于旦夕经月之间者。合三事错综以观之,庶足无挂漏之虞,繁锁之患乎?” 12此段言语说明,史量才及年鉴编纂者是十分注重年鉴材料的完整,将冀为社会提供更加完备的文献资料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要让年鉴给后人留下任何遗憾。

五大巨册的《申报年鉴》相继出版后,得到广大读者青睐(主要是前四年),曾风靡一时。它的编纂与出版创造了民国出版史上数个第一。据查民国时期由中国自己编纂的第一部年鉴是1912年的《世界年鉴》。但以自己创刊的报名作为年鉴书名的,《申报年鉴》是第一家。期间找不到一家报馆连续四年不间断地出版过自己的年鉴。1937年若不是日军大举入侵中国,有可能还会继续出版下去。这是其二。更让人惊讶的是,也找不到一种年鉴的总分量达到七千余页,约一千万字。这是其三。以满足不同领域的读者为对象,搜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资料,其内容之广泛,也是其他年鉴不能比拟。这是其四。由此本年鉴成了民国时期出版的最具影响力的年鉴之一。我想这恐系上海书店出版社,为什么要在68年后,重新影印出版全套《申报年鉴》的最终原因吧。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它的重新问世,将为促进当代中国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发挥积极作用,各界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亦将能为从中寻找到相关学科极有价值的文献资料而感到兴奋不已。

《申报年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正如其主编张梓生在回忆编纂年鉴之艰辛时所说那样:“此事有数困难:经营草创,难期完备,一也;材料来源不同,每相矛盾,统计数字,尤难正确,二也;篇幅有限,事态无穷,既恐过繁,又惧遗漏,三也;世界经济,无涯岸,附带述,抉择尤难,四也;世事变化,莫可捉摸,朝草就,成过去,五也。” 13但不管其中有“历史垃圾”也好,有糟粕也罢,使之重见天日,应该说是件好事。新闻界老前辈徐铸成先生对《申报》的评价,“可以说,《申报》是一部中国近代史的详细记录,充满了中国人民的辛酸苦难、天灾人祸和革命斗争的曲折、失败、胜利。虽然它的记载并不是有意识的,观点也多半有问题,却留下了近代史的极其丰富的素材”。14这一论断同样适用于《申报年鉴》。

2012318

复旦光华楼

 

注释

  此书由大韩民国临时政府旧址管理处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4月出版。

  史量才:《申报六十年发行年鉴之旨趣》,载申报年鉴社编:《申报年鉴》,申报馆特种发行所1933年版,第2页。

  详见申报年鉴社编:《申报年鉴》,申报馆特种发行部1933年版,A1页。

  同上,1934年版,A14页。

  同上,1936年版,A18页。

  详见申报年鉴社编:《申报年鉴》,申报馆特种发行部1934年版,B84页。

  张梓生:《改编经过》,载《申报年鉴》,申报馆特种发行部1934年版,第2页。

  详见申报年鉴社编:《申报年鉴》,申报馆特种发行部1933年版。

  同上。

  张梓生:《改编经过》,载《申报年鉴》,申报馆特种发行部1934年版,第2页。

11  详见申报年鉴社编:《申报年鉴》,申报馆特种发行部1936年版,编辑例言。

12  史量才:《申报六十周年发行年鉴之旨趣》,载《申报年鉴》,申报馆特种发行部1933年版,第1页。

13  张梓生:《改编经过》,载《申报年鉴》,申报馆特种发行部1934年版,第2页。

14  徐铸成著《报海旧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2010年版,第9页。

 

傅德华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索引学会常务理事。

于翠艳  复旦大学历史系资料室主任,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