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方志索引概说
周保明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上海 200241)
摘 要 方志是我国传统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源,方志索引对方志文献的充分利用意义重大。在近一个世纪的时间中,旧志索引补编取得了一定成绩,亦有进一步加强之必要。由中国索引学会等四家单位起草的《索引编制规则》(总则)已正式发布和实施,对旧方志文献索引的编制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和规范意义。
关键词 旧方志 索引编制 《索引编制规则》
一
“地方志”或“方志”之称由来已久,先秦典籍中即有发现。东汉时的《越绝书》,详载都邑、地理和人物等方面,被认为是方志类书籍成形的代表作。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之发展,宋以后,“方志”作为一类地方文献的称呼趋于固定。宋元时期,方志体例已十分完备且数量大增,明清两朝则成为方志文献的繁荣阶段。据统计,我国现存旧志达8000多种,内容包括省志、府县志、州郡志、里镇志、村保志,以及风物志、山寺志等多个方面,现分藏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公共藏书机构和一些高校图书馆中。
影印出版技术的发展,使得一些稀见珍本志书以新的面目面世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方志的利用率。继1970年代台湾版《中国方志丛书》和1990年代《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稀见中国地方志汇刊》等出版之后,进入21世纪以来旧方志的汇辑影印出版又不断走向深入,其中以《中国地方志集成》最为醒目,而重要收藏单位整理出版者,如《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版)、《陕西省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8年版)和《复旦大学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0年版)等一批方志丛书也陆续出版,[①]无不成为嘉惠学林之举。同时,单独影印整理再版或标点整理出版的旧方志,数量亦复不少。
地方志索引,是以地方志中的某种知识单元或信息符号为索引标目,按照一定规则排序,并标明其在志书中的页码、栏目等,以方便检索查找的工具。类型上,首先可以分篇目索引和内容索引两种,而又以内容索引为主,这其中又有专门为一部志书所做的索引和以多部志书为信息来源所做的索引。新时期修方志具备了编制索引的意识和条件,部分地方志已专门附有“索引卷”。这是学术研究走向深入的需要,也是学术研究趋于繁荣的体现。旧志索引的编制,工作量和难度均远远大于新志随书附编索引。
二
旧方志绝大多数没有随书附编索引,学界引为憾事,现在虽时有补编,但对于丰富的旧志资源而言,还远远不够。已编旧志内容索引大部分为人名传记资料索引。
自从朱士嘉先生在《宋元方志传记索引》“序”中提出《吴县志列传人名索引》(1939)为我国第一部方志人名索引,其后各家论著多从此说。同时也有人认为,方志人名索引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清代的地方志编纂,如康熙24年纂成的《鄞县志》,人物传记部分如《职官》、《名宦传》、《德义传》等,每卷前均按时代总列被传人姓名,该志同治版延续了这一做法。光绪25年成书的《余姚县志》,总目录的“传目”部分凡名宦、列传、寓贤、烈女传、方技等均分类按时代列出姓名,篇幅不少且自成体系。民国26年印行的《歙县志》,后附《人物志姓名备查表》,“已经完全具备了现代索引的特征和功用”。[②]进入20世纪以来,旧志书各种索引的编制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和规范之中,而成绩的取得正是大陆学者、港台学者和日本学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兹按年代分择要介绍如下。
日本学者羽田亨著《大唐西域记考异索引》(日本图书株式会社,1911年),《考异》十二卷,《人名、地名索引》约占全书近四分之一,为京都帝国大学文科大学丛书之一。李濂堂撰《方志艺文志汇目》(1933),汇录了北平图书馆所藏1295部方志的艺文志卷次。1934至1936年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嘉庆重修一统志》和山东、广东、湖南、湖北、畿辅、浙江等《通志》均附有索引(盛京、吉林、江西、安徽等《通志》则无)。以《嘉庆重修一统志》为例,附四角号码索引10册,凡山川、古迹、关隘、津梁、堤堰、陵墓、寺观、人物、图表、疆域、风俗、户口、田赋、税课、职官、土产,均编制索引。人称“有此索引,则此书兼有清代人名、地名辞典之用矣”。容媛辑《金石书录目》,[③]统计方志中之金石志有297部,是为该书“方志中金石志目”类。江苏省立图书馆编纂委员会编《吴县志列传人名索引》(1939),被视为这一时期方志索引的典范,共收录5000余人,以姓氏笔画先后排序。“述例”云:本书人名索引以传为主体,并以有本传者为标准,凡名宦、列传、列传忠节、列传孝义、列传艺术、列传流寓、列传释道等,均包括在内。每条人名下均注明时代、地域、卷数,及页数,页数以阿拉伯数目字识之。
朱士嘉编《宋元方志传记索引》(中华书1963年版,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重版),依据33种宋元方志人物传记编辑而成,收录3949人。除“人物”外,如职官、选举、杂录、拾遗等兼附传记者也一并收录。索引以姓氏笔画为序,姓名下注别姓、别名、字号、别号、引用方志简称、卷数、页数等,书末附人名四角号码索引。该书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方志索引。几乎同时,日本学者山根幸夫主编《日本现存明代地方志传记索引稿》1964年印行(1986年台北大化书局重版)。次年出版的还有日人神田信夫编《八旗通志列传索引》(东洋文库满文老档研究会)。1969年,台湾盛清沂辑《台湾省清代二十三种地方志列女传索引》发表在《台湾文献》第二十卷第三期上。日本岛居一康编《元丰九域志索引》包括地名、土贡、官职、军名、郡名等,则在1976年面世。
1980年代以来,旧志索引的编制成果更加显著。陈绍乾和林成西《成都地方志篇目索引》(1983),收录天启《成都府志》、康熙《成都府志》、嘉庆《成都县志》、《华阳县志》等志书篇目,此外还按篇目原题照录所缺艺文诗词、城池沿革、名胜古迹和物产等细目。池秀云《山西通志人物传记索引》(1984)根据现存6种山西通志编成,共收人物15808人,著录内容依次是姓名、朝代、籍贯、出处、卷次、页码等。高秀芳等《北京天津地方志人物传记索引》(1987),按北京、天津两市现属各县历代73种方志(北京50种,天津23种)编辑而成,“所收人物,上自上古,下迄清末;凡志中人物、官师、选举、杂记、学派、遗闻、金石、艺文以及列女等志之传记的人物均收入在内。索引条目包括姓名、别名、字、号或其他异称,生活时代和里籍”。再如香港学者潘铭�编《广东地方志传记索引》(1988)、东北各省图书馆编《东北方志人物传记资料索引》辽宁吉林黑龙江三卷、广西通志馆旧志整理室编《广西方志传记人名索引》(1989)、杨淮和张莉著《太原古方志索引两种》(1990)等。此外还有童银舫编《光绪慈溪县志列传人名索引》(1991)和《光绪慈溪县志艺文作者及书目索引》(1993,两书以《光绪慈溪县志列传及艺文志索引》于2007年再版)等。这一时期内部印行的索引普遍,许多并没有通行版本,如阴法鲁《北京天津地方志传记索引》、许仲凯《二十九种通志传记索引》、于洁《苏州府志及所属县志、镇志传记索引》等就是如此。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编《天一阁明代方志选刊人物资料人名索引》(1997),根据107种明代方志编制而成,方志中有姓名的人物,无论何朝何代,一并收入,资料凡11万条。该书胡道静“序”称,“检索明代中叶以前人物之绝大工具书,无过如此”。沈治宏、王蓉贵编《中国地方志宋代人物资料索引》(1997)据《宋元方志丛刊》、《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及《续编》和《日本藏中国罕见地方志丛刊》四大方志丛书所收302种方志编制而成,收录宋代人物资料10.4万条,尤注意对散见各处零星资料的搜集。《中国地方志宋代人物资料索引续编》(2002)承接前书,收录了台湾华文书局影印本《中国省志汇编》和台湾文海出版社影印本《中国边疆丛书》中37种通志中的宋代人物资料10.4万条。蔡志展《清代台湾三十三种地方志采访册纪略人名索引》(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2000)以清代台湾33种方志、采访册、纪略和台湾通史为范围编制而成,约收录77300余则资料。浙江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清雍正朝《浙江通志》标点本索引(2000)分为索引总目、省府县索引和分类索引三部分。此外,《地方志人物传记资料丛刊》东北卷人名索引和华北卷人名索引分别于2003、2007年出版,骈宇骞《地方志・书目文献丛刊书名索引》(2007)编制精审,亦可作为历代方志所见书目文献的专题索引工具。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非常具有传统的福建地方志索引编制,有关人士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绩。1940年代,福建省立图书馆编印《福建通志列传索引》,是为开端。60年代初,福建省图书馆又编印《福建通志艺文志书名人名索引》、《福建通志艺文志存目书名人名索引》和《福建通志列传八种人名索引》,均内部油印发行。1981年,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方品光先生编《福建通志传记兼艺文志索引》(收入人物22000余条,收艺文约10000余条)、《福建通志艺文志索引》内部印行,每人名下列朝代、籍贯、字、号、官衔等,仿《中国丛书综录》体例编排。[④]方品光后又编纂《福建省96种地方志传记艺文志索引》,是为一次交大规模的综合。
有了好的索引,可以增加地方志的利用率,从而使其文献价值大大提高。综观旧志索引的编制,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即基本上都是围绕人物展开的。人物、耆旧、职官、选举、赋役、氏族、艺文、金石等方面内容均会涉及人物生平方面的信息,因此编制人名索引就成了旧方志索引的主流。在《索引编制规则》的理念中,种类、形式多样的旧志索引完全有理由被倡导。
三
1997年5月8日,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在《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中要求新编纂的志书要附有索引,十年之后,《索引编制规则》(总则)(2008年11月3日颁布、2009年4月1 日开始实施)问世。相对于新志而言,为旧志补编索引就显得比较费时费力,《索引编制规则》(总则)对于旧志索引编制具有指导意义。
编制索引,以专指、准确、全面、完备、便捷、集中和信息性为原则,既要方便实用,又要坚持编制过程中的科学性。选取范围、确定类型,然后组织人员、分工协作。如果为旧志(已经编制的旧志索引多为群志索引)编制人物传记索引,结合《索引编制规则》(总则),可以参考如下步骤。
第一步,拟定编纂凡例等。
凡例是工具书不可或缺的部分,地方志索引有了凡例部分的详细说明,读者可以明了该索引的范围、组织形式和各项索引款目的具体所指。如专门做人物传记索引,最好在凡例中列举所引地方志的卷次。同时做出要选用地方志的目录,包括名称、卷数、纂修人、纂修时间和版本,以及有可能使用的“简称”或“代号”等,以备读者查对。潘铭�编《广东地方志传记索引》在这方面可为代表,《东北方志人物传记资料索引》前面亦附有“引用书名及略名代号表”。凡例条目多少不一,多者如清雍正朝《浙江通志》标点本索引,“编制说明”即达二十一款,交代十分详细。
第二步,编制人物姓氏索引。
为方志编制人物姓氏索引,实为“索引之索引”,置于书首。这种按照一定规则排序的姓氏索引,有助于先行确定同一姓氏的范围,从而有助于读者便捷、准确地查找目标。《吴县志列传人名索引》前有“检字”,《元丰九域志索引》书首亦有“检字表”,《广东地方志传记索引》的“姓氏一览表”,《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人物资料人名索引》的“姓氏笔画索引”和《中国地方志宋代人物资料索引》及《续编》的“索引字头笔画检字”、“索引字头拼音检字”、“四角号码查字法”,《地方志人物传记资料丛刊》的《人物姓名拼音索引》和《人物姓名笔划索引》等,均属此类。
第三步,确定标引范围。
现在编辑重印的某些地方志文献集成、辑刊或汇编,在某一方面资料比较集中,就文献利用而言已经进行了一次加工,索引范围不必特别做说明,如《地方志人物传记资料丛刊》“东北卷”或“华北卷”人名索引就是如此。但是更多的情况下,需要在一种志书或群志中确定范围。以群志为例,如《东北方志人物传记资料索引》辽宁卷、吉林卷、黑龙江卷等就需要做这些工作。又如《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人物资料人名索引》“凡例”云:凡志书中人物、职官、选举、志余、补遗等所载人物,有姓氏、年里可稽者,均予著录,而对仙释、方外、孝子、节妇、封赠、寿官等门所载人物原则上不予收录。
确定标引范围,既方便读者使用,实际上也方便编者操作,可为索引的“遗漏”提供正当解释。例如笔者在使用过程中就发现,地方志的“赋役”部分往往包含不少人物方面的重要内容,而“赋役”却常被排除在人物索引内容之外。
第四步,编制索引及排序。
为旧地方志编制索引的传统方法,是以摘抄卡片开始的,最终卡片上写有索引款目应具备的所有信息,包括所有的索引出处,经校对然后分类归类,这些都是合并索引项和制作参照系统的最直接的重要依据,须手工完成。
制作好的卡片录入电脑,就可利用软件进行排序。目前已编制的旧方志索引存在三种排序方式:音序、字顺或四角号码检字法。在汉语拼音十分普及的今天,音序编排最为简洁准确,比较容易掌握和使用。按照汉字的笔画、顺序和笔形结构进行排列,也相对直观,只是在使用过程中要注意繁简字的差异造成的些许不便。四角号码检字法曾是文史学者必要的知识储备,随着时代的发展却越来越走向边缘,利用这种方法进行排序不论对索引编制者还是对索引利用者来说都存在相关知识的更高要求。当然,四角号码检字法确实也存在一些繁简字容易混淆、相同号码过多的弊端,只是现在为旧方志编制索引往往还保留了这个传统,《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人物资料人名索引》、《中国地方志宋代人物资料索引》及《续编》等即按人名四角号码顺序排列。一般条件允许的话几种编排方式会同时出现在一部索引当中,如《北京天津地方志人物传记索引》用四角号码检索法,亦可用笔画检字法。《广东地方志传记索引》则分别以汉语拼音和人名表排列所收传记人物。
有人认为,目前的新修地方志索引编制存在一些问题,如标引范围广度不够、索引取词不规范、索引种类单一和参照系统薄弱等问题。[⑤]实际上,这些问题在旧志索引编制方面也存在。确定某旧志(或群志)适当的索引规模和标引范围,在单一种类人物传记人名索引的基础上尽量使索引种类多样化(为一部总量适中的方志编制多种索引是完全可行的),标目用词简洁、对应准确;对等同关系词、上位词、下位词和相关词建立必要的参照系统,将《索引编制规则》(总则)的精神运用到旧志索引编制中,使得方志索引编制有一个大家共同遵守的规范,才能编制出越来越多符合读者需要的高质量索引。
注释
[①]另外,所见《天津图书馆孤本秘籍丛书》(中华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9年版)之五至八册亦为方志部分。
[②]袁逸:《最早的地方志人名索引》,《图书馆杂志》1986年第2期。
[③]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单刊乙种之二,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④]参刘德城、刘煦赞:《福建图书馆事业志》,方志出版社2006年版,第82页。
[⑤]赵峰、顾海英:《地方志索引基本问题思考》,《中国地方志》2006年第9期。
周保明 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古籍部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