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2.0环境下基于用户参与的信息组织研究 赵春琳
发布时间:2018-09-25  浏览次数:19

Web 2.0环境下基于用户参与的信息组织研究

赵春琳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吉林长春  130000

    Web 2.0网络环境的迅猛发展使得信息组织日趋重要,文章从Web 2.0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组织的背景出发,分析了Web 2.0环境下信息组织的特点,主要探讨了基于用户参与的信息组织。

关键词  Web 2.0  用户参与  信息组织

 

1  引言

Web 2.0的出现给信息组织带来了新的契机,为信息组织注入了新的活力。Web2.0的信息活动是围绕着用户开展的,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大大扩充了网络信息用户所能够拥有的信息资源,用户成为信息制造的中心,拥有更多点对点传递信息的渠道。网络社会化、自组织等传播特点日益凸显。

2  Web 2.0环境下用户参与的信息组织

2.1  Web 2.0环境下的信息组织

Web 2.0作为一种新出现的事物,Web 2.0的定义尚缺乏统一的论断。国内研究机构――互联网实验室(2006)认为: Web 2.0是一套可执行的理念体系,实践着网络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理想,使个人成为真正意义的主体,实现互联网生产方式的变革从而解放生产力。实践Web 2.0的成型的应用元素包括:BLOGRSS、开放式API.SWIKITagSNSAjax等等,底层是XML和接口协议,而这些应用又都是在一些Web 2.0体系下的理论和思想指导下形成的,包括六度空间理论、长尾理论、社会资本、去中心化等。

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对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研究和应用均给予了高度的重视,从理论到实践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提出多种组织模式,解决了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建设中的一些具体问题,使网络信息无序的局面有所改善。然而,从用户参与的角度看,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建设中仍然存在着信息资源分布不均、质量不高、共享性差、检索结果不能满足用户的特定需求、与其他专业学科的结合不足等等问题。

2.2  基于用户参与信息组织的构成要素

2.2.1  用户参与信息组织的对象

Web 2.0环境下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的对象是网络信息资源,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各学科领域的网络信息资源,而信息资源存在的广泛性也就决定了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研究的跨学科特征,因此网络信息资源组织研究与专业学科的结合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

Web 2.0在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与目前的Web 1.0相比,Web 2.0注重以人为核心,信息内容更加丰富,信息传递更加及时,功能更加强大。正是由于Web 2.0的典型特点,Web 2.0对信息组织和信息组织的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2.2  用户参与信息组织的方式

Web 2.0环境下的用户信息组织应是一种用户参与的不断完善和不断发展的信息组织方式。Web 2.0技术特别是WIKI, BLOGRSS的应用,为网络环境下信息组织的发展创造了条件,为用户参与式信息组织的实现带来了无限可能。用户通过利用WIKI了解信息组织的相关知识,与此同时用户还可以提出意见和建议进行反馈,所以说WIKI是一种用户共同编辑、保存编辑历史、不断丰富与改进内容的系统。BLOG作为一种网络日志在信息管理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户利用BLOG可以直接发表评论进行相关反馈。利用RSS技术,用户可以通过一个浏览窗口或阅读软件,将大量具有RSSFeeds的信息源聚合到一起,形成自己的信息门户,无需逐一访问各网站,就可得到网站推送的信息。在Web 2.0的环境下,利用WIK BLOGRSS及其他技术,鼓励用户参与信息组织的全过程,认真研究用户的反馈信息,与用户一起研究适合用户检索习惯的分类体系和检索平台,使信息组织更加人性化,使信息组织的结果更加符合用户的需求。用户参与式信息组织的方式见下图:

1  用户参与信息组织的方式

2.3  基于Web 2.0的用户信息组织的需求分析

2.3.1  Web 2.0环境下的用户参与的需求分析

Web 2.0的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在这个环境下用户参与的需求呈现出个性化和互动化的特点,用户希望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和要求,在某一特定的网上功能和服务方式中,自己设定网上信息的来源方式、表现形式、特定的网上功能及其他的网上信息服务方式等。希望网络能通过对用户个性、兴趣、心理和使用习惯的分析,主动地向自己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服务,能够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用户可以在互联网上定制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内容,网络隔一定的时段给用户进行一次推送服务,让用户能随时获取信息。用户希望网络在研究用户的个性、习惯、兴趣、知识结构、心理倾向、信息需求和行为方式的基础上,通过自助服务,使用户接触到所需的相关信息和感兴趣的知识内容,以提高效率,满足个性化服务需求。

2.3.2  Web 2.0环境下的信息组织的需求分析

在这个新的网络环境下信息组织要求信息来源更加丰富更加专业。在Web 1.0环境下网站走的是大型化道路,注重的是编辑数量、网站规模,Web 1.0是以少数为中心,知识源控制在少数网站技术人员手中,Web 2.0是个人和组织的结合,更加强调参与、互动和共享。Web 2.0倡导专业模式使网站小型化成为可能。Web 2.0的出现使用户作为信息消费者的同时,又成为信息的生产者,Web 2.0环境下用户具有双重身份。Web 2.0的社会化、开放化特性使中心不再成为必需,而是共同参与,使信息来源更加丰富更加专业;而且小型化网站成本更容易控制。

Web 2.0将互联网对等化、网络化、扁平化特点真正付诸实践,以BLOG为代表的Web 2.0所具有的参与性、自组织性能够弥补传统信息服务中存在的缺陷。因此,Web2.0将以人为中心,以用户的需求为中心提供服务,比自己设定的模式更加合理,真正做到跟随用户的需求进行每一步。满足个人用户的信息需求,用户成为信息制造的中心,拥有更多点对点传递信息的渠道。

3  Web 2.0环境下用户参与的信息组织模式研究

3.1  面向学科的信息门户

3.1.1  学科信息门户的含义

学科信息门户概念最早的提出者是瑞典的T.Koch,他提出:“学科信息门户是支持系统化资源发现的因特网服务,通过因特网提供对资源(文献、对象、网站或服务)的链接。将其特点归纳为:一种联机服务,提供对其他若干站点和文档的链接;通过人工选择和筛选信息,智能地产生包括注解和评论在内的内容描述信息,可能的话,提供信息的分类和主题标引;智能地构建分类浏览体系;至少支持部分和手工构建单个信息资源的元数据。

门户是信息共享的枢纽和用户窗口,门户是互联网的主要节点。在浓缩网络精华、导航信息方面,门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科信息门户是网络指南、资源导航、指示数据库的进一步发展,根据特定用户的需求对网络中的相关信息进行了资源集成和更深入的揭示,并提供信息检索服务,其整合的信息资源是信息工作者根据一定的标准严格选择过的。

Web 2.0应该能够让用户实现数据在不同网站上的自组织,用户是信息所有者和判定信息价值的主体,个人对于信息的集成有可能使得某个用户自身的网页评价体系成长为新的门户级别的标准。目前,国内外大量的学术研究机构如大学、研究所、科学院、图书馆等都开始着手或者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学科信息门户建设。

3.1.2学科信息门户特点

学科信息门户主要是针对专业研究用户的需要,建立本学科权威专业信息资源的规范导航系统,其主要目的就是指引用户检索所需相关信息的基本内容,为用户找到信息资源的全部具体内容提供帮助和指导。其在国外的研究发展已经达到了一定水平,在国内也正处于发展之中。学科信息门户作为一种网上获取高质量资源的信息组织方式有着明显区别于其他信息组织模式的特点:

(1)专业性。学科信息门户是根据特定主题收集信息资源,针对特定的专业领域,满足特定用户需求,是以学科信息为主要服务内容的服务体系,并以此为关键性区别与其他信息门户如新闻门户、企业门户、政府门户等相区分。

(2)集成性。将专业领域所需的各种信息资源与服务集成到一个网络平台上。学科信息门户是高集成度和迅速更新的服务体系,而且有些学科信息门户更是不仅提供资源而且提供商业用软件、多媒体资料、电子期刊和电子图书等资料,与其他网络信息服务体系如网络信息检索系统和网络信息导航系统等相比,在资源集成、服务整合、覆盖广度、资源深度和更新速度等方面有巨大的优势。

(3)智能性。学科信息门户利用发达的网络为用户提供全天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服务,在世界范围内的任何一个终端用户都可以不受时间或空间的限制访问学科信息门户的站点。学科信息门户以智能化为重要特征,正如T.Koch而言,学科信息门户的元数据产生、分类标引、分类浏览的构建等功能都需要智能实现,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SIG中这方面的应用范围还将不断扩大。

4)针对性。学科信息门户的目标是为有针对性地提供关于学科信息资源方面的帮助和提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学科信息门户的目的是解决目前那些妨碍用户使用WWW资源的问题,因此,学科信息门户与其他综合性信息门户相比,有更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5)知识性。根据知识内容及其关系的分析来选择、描述和组织信息资源和服务。学科信息门户对资源内在知识性内容的揭示和反映,如关键词、分类体系、叙词表中的术语、标题词等是组织资源浏览结构。

3.2个人数字图书馆

3.2.1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内涵

肖雪把个人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定义为:数字图书馆是个人或个人团体根据自身需要,自己创建、维护和使用以实现个人信息贮存、检索、传输和优控功能的知识集合。还有学者认为:个人数字图书馆应由个性化信息服务、数字图书馆和图书馆组成。因此,可将个人数字图书馆定义为:以个人的个性化信息需求为基础,搜集或链接各种电子化资源、网络信息和数字化的个人信息,结合某些在线服务形成的个性化信息资源和服务体系,或构成这种体系的软件或系统。

3.2.2个人数字图书馆的类型

1)远程个人数字图书馆。就是文献信息资源存储在远程服务器或网络上,用户通过个人终端机借助网络访问和管理属于自己的信息资源,这是建立在面向公众的数字图书馆或专业网站网页上的个人数字图书馆。Web2.0Web技术的新应用,其核心的精神就是个性化的表达,降低技术门槛和个性化信息链接、组织、聚合等,以促进更广用户范围的信息共享。这些服务往往具有非常个性化的观点和应用,以及个性化的信息组织。例如通过BLOGRSS聚合的配合使用可以完善个人的信息环境。突出的表现形式有“My library”等。

2)本地个人数字图书馆。是指个人在自己的计算机上采用免费或基本免费的全文数据库软件,将有关的网上信息和自创的数字化信息资源进行采集、存储,使之成为有组织的信息集合,以供个人利用的数字图书馆,也就是文献信息资源是存储在个人自己本地的计算机上的数字图书馆。

4 用户参与的信息组织机制分析

4.1共享机制

每个用户都是个体,但是其存在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通过信息进行交流是人的最基本的需求之一。通过信息交流是人们生存和生活的需要和条件,也是激发智慧创新技术获得进步的重要源头。通过改进信息交流的方式和手段,可以改善人们的劳动效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共享是信息组织的最重要原则,Web2.0环境下信息的传播逐渐从以往的网站对个人、个人对个人的简单传播,演变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可协同的交互式传播。依托RSS等各种新的技术工具,交换和管理资源变得比以往更加便利。而互联网内容的生产不再仅仅局限于各大门户网站,每个人都可以参加个性化的生产。Web 2.0环境使得每一个用户成为极具个性化的个体,在Web 2.0环境下它允许读者的参与――通过写书评、在馆藏目录中加上标签,或者是通过博客与维基,使读者可将自己的想法用最便利的方式表达出来,和所有的人分享。

4.2创新机制

Web 2.0环境下,信息组织必须采用积极进取的创新态度,在关联中求生存而不是孤立自己,采取多种有效的形式和手段, 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的综合服务能力。一切从用户的需要出发,而不是漠视用户的需求,也不是臆想用户的需求,更要建立一种机制,反馈用户需求,满足用户的需求,进一步为用户创造价值。要创新信息组织模式,提供方便、高效恰当的优质服务,其要诀在于:服务于所有用户,不分时间和地域;优化馆藏目录及其他数据库的检索界面,使其具有类似Google的易用特征;参考咨询服务注重与用户的平等沟通;良好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环境。

4.3互动机制

Web 2.0以“用户为中心”,无论是理念上还是技术上,都让用户倾向于主动参与,使互联网真正成了用户充分交流、主动参与和积极共享的平台,从而促进了大量隐性知识的显性化和显性知识的快速传播。

Web 2.0环境下,参与互动性也是用户需求的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用户能够自由的借助内容媒介,创建起一个个的社群,发生各种社会性的行为,希望能通过网络以自身辐射出一个私有的可信赖的交际网络。用户在利用网络时,并不只是需要了解网络的信息,更多的是希望别人能系统地了解自己,能在网络上表达自己,更希望参与到网络中去,能自己管理、维护、存储、转移、利用每天产生和消费的微内容。而单纯的论坛、个人主页等都要通过复杂的内部机制才能让有质量的内容显示出来,用户之间无法非常便利地进行交流。

Web 2.0环境下,用户信息要求的参与互动性就更加明显。因而Web 2.0采用一种鼓励用户参与和贡献的架构,改变了以往只读的属性,与读者互动,强化图书馆读者的体验,直接作用于用户需求,将网站变成可读写的服务。在Web 2.0中,以人为中心,个人深度参与到互联网中,人人既是信息的阅读者,同时也是信息的发布者、传播者、修改者。这必然对图书馆自身的信息组织模式产生重要影响。

 

参考文献

1宋菊倩.Web 2.0的信息组织.中国信息导报,2006(6):57-58

2王知津.Web 2.0的特色及其对网络信息交流的影响.新世纪图书馆,2006(3)

3肖雪.个人数字图书馆概念辨析.现代情报,2004(3):76-77

4刘萍.Web 2.0环境对知识共享的影响分析.图书・情报・知识,2007(6):40-44

5朱甜.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组织.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04):105-106

6贾春华,张品惠,沈涌.学科信息门户的分析与设计.情报科学,2006(6):864-867

7赵林英.基于Web 2.0的用户信息组织研究.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25):65-66

 

赵春琳  女,1986年生,吉林大学管理学院图书馆学系硕士研究生,导师毕强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