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悟目录学若干问题 王菲菲
发布时间:2018-09-25  浏览次数:10

解悟目录学若干问题

王菲菲

(泉州市图书馆  福建省泉州市  362000

    本文从目录学的基本概念入手,解悟了目录学的若干问题,梳理目录学中的一些理论问题和历史轨迹。探讨目录学在网络时代的传承和创新,搜索引擎翻开了网络目录新篇章。论述目录服务的价值所在,目录学是社会阅读的光明使者,是文化建设的光明之桥,其将恩泽社会,流芳史册。

关键词  目录学   网络目录   目录服务

 

1  目录学之征程

是金子总会发光,当然也必须经风雨,才能见彩虹。经过时间的洗礼,目录学研究迎来了崭新的今天。

1.1  目录学一路走来 

理论是先导,作为一名目录工作者,首先得搞明白目录学的一些基础知识点,要了解目录学基本概念、目录学的历史印迹。目录也称书目,是一批相关文献的著录,是按照一定的次序编排组而成的一种揭示和报道文献信息的工具。目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完成文献与读者之间的中介职能的人类社会活动范畴。目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目”是指篇卷的名称而言,“录”是关于书的内容等简要的文字说明,又称叙录或书目。将“目”和“录”合起来就是目录。我国公元前一世纪刘向、刘歆父子等编撰的《别录》和《七略》就是“目”和“录”结合的目录巨著[1]。在中华文明影响下的中国古代目录学的核心思想是“辩章学术,考镜源流”,其思想精髓源源流长,融入近代走到现代,不断推陈出新。正如肖希明教授所说的:科学的交叉渗透,使目录学的研究内容不断拓展和深化,对古典目录学的继承与批判,使当代目录学更具有民族特色[2]。目录学是研究目录工作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我国学者对目录学的定义存在分歧。近年来有许多学者进行了探索。如,1991徐福先生认为:“目录学是研究目录工作规律的科学。”1996彭斐章教授提出:“当代目录学是研究书目情报运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国内外对于目录学研究对象问题也有着各种不同的认识,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种:图书说;二目录说;三图书和目录说;四关系说;五矛盾说[3]。以上各种观点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探讨了什么是目录学和目录学的研究对象,反映了目录学研究的水平和人们对目录这一研究对象问题的认识不够一致的地方。相信业界同人会能尽快理顺共识,无所适从的局面是可以避免的。

大家普遍比较认同我国现代目录学研究在20世纪30年代和8090年代中期分别形成了两次高潮。特别是1994年在我国毕业了首届中国自己培养的图书馆学情报学博士,而且其中半数研究方向为目录学[4]。通过CAJ全文数据库提供的目录学论文年代分布来看,这些时期的目录学研究明显比较繁荣,各界同仁对目录学研究充满热情。到上世纪80年代,书目情报概念逐渐成为目录学研究的焦点。关于书目情报的研究使得目录学的核心思想从对具体事物的认识上升为抽象的理论认识,从对目录学的深入研究而达到对目录学的整体把握,导致了目录学内容的深刻变化,从而成为区别于传统目录学的一个重要标志。王心裁教授总结认为古典目录学注重文献整理,近代目录学注重读者,而现代目录学则以书目情报连接文献与读者,注重对两者的综合研究[5]。然而,遗憾的是在1999年以后,目录学研究似乎出现了“低谷”,有关目录学研究的气氛明显趋淡,目录学课程在惟“信息”是瞻的时代浪朝下,也已经从许多高校图书馆学系的核心课程体系中悄然退出。其实不管在什么时代,目录学都应该是图书馆学的核心课程,目录工作应该是图书馆最重要的基础工作。王子教授认为,目录学是人类获取知识、信息方法的科学。只要人们对知识、信息获取的冲动与需求存在,目录学就会生存下去。同时他特别提出了随着网络时代来临,我们要警醒目录学内容会因技术含量过高而逐渐丧失其理论与方法意义[6]。适者生存,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目录学面对信息社会, 要勇于开启破冰之旅,善于吸纳先进的网络技术,才能拥有更换新鲜血液的再生机能。信息社会和网络时代不是目录学的敌人,而是目录学的恩人,它给目录学带来的是阳光和雨露,给目录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赋予了新的生命和归宿。

1.2  迎接新时代的目录学

面对网络时代的目录学,图书馆人应该有圆梦的热情,把传统目录学的精髓发扬光大,将其创造性地运用到社会、生活和网络上的各个角落,把它包装“、打造成新时代的宠儿是目录工作者梦寐以求的。有了梦想就有了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希望,有了希望我们才有工作的动力。适应社会的需求就是目录工作的目标;是目录工作者行动的尺度和标准;也是激励我们图书馆人努力奋进的外在动力。目标会促进我们去努力,努力使人获得成绩,成绩又使人自信自尊,从而使人产生更大的责任感,提出更高的目标,这样循环不已,就会推动目录事业的不断前进。

每一个时代的图书馆人都会坚持认为他们那一代是个变化剧烈的时代。当然,这个时代更是如此,“地球人都知道”中国近20年的发展是此前50年的发展所不能比拟的。当今信息社会,网络技术的普及和电子信息资源的快速增长给目录学带来了巨大挑战和机遇。传统目录索引组织传递的信息是固定的、小批量的线性结构的。而电子信息资源无论从文献载体形式、内容特征、传播方式等都与传统文献有所不同[7]。目录学研究者应该更新知识,踊跃投入电子信息网络这一庞大的世纪工程。程焕文教授认为中国目录学在困惑与冲突中进行着痛苦的抉择。一种潜在的趋势正在逐步形成,就是那些一直致力于或即将投身于书目数据库和网络开发、建设与研究的国人将会成为21世纪的真正目录学家,并将彻底重建中国目录学。而如今的大多数目录学学人在21世纪很可能将会成为地道的目录学史家[8]。显然当代目录学研究者应该加快步伐,摒弃门户之见,用现代化知识武装目录学研究,使传统目录学得到很好地传承、创新和提升。以积极的心态接纳新时代目录学的到来,是目录学团队的唯一选择。改变就是希望,信息时代的目录学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网络文化给目录学研究带来了许多新领域和新视角。在当今的网络文化背景下,目录学应自觉地承担起科学地揭示与有效地报道网络信息资源的职责,将网络技术与目录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将优秀的传统书目方法融合到现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组织理论中去,为社会提供更为完善和便捷的目录服务。目录学家必须在现代书目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点上,寻找新的理论生长点,并创造新的实践成果。有些学者把研究的重点转移到了网络方面,将现有的目录学理论揉入网络理论和数据库技术,使目录学获得新的生命力和新的发展。同时目录学者还应从各门学科、各门专业的联系与作用中汲取营养,在理论和技术手段上实现新的突破,以便使目录学理论和实践都进人一个高质量的全新阶段[9]。

当然,诸如机读目录等仍然离不开传统目录学这片沃土,传统目录学依然是它们坚强的后盾和基石。网络时代的目录工作,虽然有很多是新的组织方面的问题,但许多仍是百年来编目人员在处理的相同问题,如:叙述、控制词表、多重版本、主题分析、数据定义、记录结构、元数据等等。许多过去的那个世纪为了建立庞大的馆藏目录所发展出来的技术,在这个电信息的时代仍然适用。例如,图书馆的机读书目数据,哪条不是传统的目录著录规则在计算机中运用的结果,并在机编中加以创新性地扩展运用、推陈出新,同时借助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2  目录学与网络检索工具

2.1  网络目录是目录学的创新和成功

目录学是一门与实践紧密相联系的科学。随着信息社会化和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速,目录学如果仍然停留在文献工作范畴,必将陷入脱离实践的尴尬境地。目录工作者要足球运动员在迅速多变的局面里,快速地找准自己的位置。所以,把网络检索工具作为一种新型的目录来研究也是目录学发展的需要。乔好勤    先生指出:网络信息目录控制日渐成为当代目录工作活动的主体,也正是当代目录学理论与实践的“契合点”[10]。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是目录学的创新和发展点,把网络目录作为目录来研究已日渐引起目录学研究的共鸣,也对目录学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提出了新的要求。当今的网络检索工具是互联网上提供的为信息检索服务的计算机系统,能否将其当作一种目录来研究存有争论。目前已有不少学者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究,认为网络检索工具就是互联网的目录和索引[11]。现今的网络检索工具虽然发展非常迅速,但对网络信息资源只能起到初步序化作用。在未来高度创新的脚步将势不可挡,深度来自思维的广度,传统目录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其原理、工作程序等都值得网络目录学习。从传统目录到机读目录和网络目录,其机智创新价值无不是来自对需求的洞察。由此创造出来的每一条书目数据都能身兼多种检索途径和搜索功能,充分满足用户的多种需求。如,一条书目数据能同时拥有题名、责任者、主题、分类等多种检索手段,这在手工目录中是不可想象的。机读目录的成果为全民共享提供诸多可能,网络目录的便捷服务更是近乎传神。

图书馆是个积累经验及智慧的场所,在传统图书馆里,如果某本书正被人查阅,其他人便不能同时分享。但如果将图书馆的馆藏上网,便在网上形成一个数字化图书馆,其宝贵的馆藏,将被世界上成千上万的人同时阅览。然而这当中人们就是利用搜索引擎这一所谓的网上目录查找到所需的图书文献。可以说传统目录学属于静态目录学,网络时代的目录学属于动态目录学,或者说是实时目录学[12]。那些时刻被成千上万人点击不停的诸如GOOGLE、百度等网络新宠,其实干的都是编目的活,网民需要啥目录,鼠标一点,一个实时的动态目录瞬间就在您的眼前出现。所以应该说网络目录和搜索引擎的胜利,本质上是目录学的成功。目录与现代技术的有机结合,拓宽了目录学的应用空间,提升了目录工具的使用价值。科学地揭示与报道网络信息资源是21世纪目录学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

2.2  搜索引擎

搜索引擎是因特网上的重要角色,它能够在浩如烟海的因特网信息中找到用户所需的信息,因此深得广大用户的喜爱。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是:利用RobotSpiderWebCrawler等搜索软件,即能够从因特网上自动收集网页的数据收集系统,将收集所得的网页内容交给索引和检索系统,索引和检索系统通过扫描每一个网页中的每一个词,建立以词为单位的倒排文档,再根据关键词在每一个网页中出现的频率对包含这些关键词的网页进行排序,最后输出排序结果。页面生成系统再将结果高效地组装成因特网页面,我们就可以通过浏览器看到检索结果了[13]。

在国内,人们习惯于把一些能够提供搜索的门户网站称作搜索引擎(比如YAHOO),实际上这是一种误解。从原理上来说,真正意义上的搜索引擎是基于因特网的搜索引擎,这种搜索引擎收集因特网上几千万到几亿个网页,并且每个网页上的每个词都被搜索引擎所收录,是基于整个因特网的全文检索,其返回的结果可以具体到一个个相关的网页,所以称之为网页搜索引擎,或全文搜索引擎[14]。用搜索引擎自动搜集、检索网络信息,多快好省,形成的数据库覆盖面广,可以提供关键词、主题词或自然语言等多种检索途径,但由于未经过人工干预,信息加工的质量往往不高,从而使得检索的查准率较低,检索效果不佳。而雅虎之类的目录服务,其概念不同于搜索引擎,这种目录服务是由编辑人员将各种网站按主要内容进行分类标引,组织成一层一层的分类目录。当我们要查找某类网站时,就按照其属性进入相关类目,一层一层地查找。这类目录服务同时也提供一定的搜索功能,但它的搜索范围仅局限在这个人工编制的目录系统内,当用户提交搜索请求后,这个搜索引擎就会在该目录系统中寻找相关网站,然后作为搜索结果提交给用户。像这种目录服务附带的、基于该目录系统的搜索引擎,我们一般称之为目录搜索引擎,由于其最后返回的结果是一个个相关网站的地址,我们也称之为网站搜索引擎[15]。这种目录搜索引擎也存在许多无法克服的弊端。比如人工编制主题索引效率低,因而造成建立的数据库规模较小,有些类目下的文件数量有限,有价值的新站点,新内容反应不及时等。因此,例如雅虎公司就将自身的目录服务和GOOGLE搜索引擎进行合作,且结合得相当完美。虽然雅虎公司以“搜索引擎”闻名全球,实际上它只做网站目录,它只有搜索自己网站目录的目录搜索引擎。雅虎网站上基于整个因特网的全文搜索引擎现在是由GOOGLE提供的[16]。在用户输入检索词,点击搜索后,雅虎的搜索工具实际上进行的是跨库检索,同时通过接口技术要求GOOGLE搜索引擎进行搜索,然后雅虎将所有的检索结果以统一的界面显示,看起来就是从一个数据库中得到的结果,其响应性能很好,在不到一秒钟的时间里就能提交结果。这种采用手工方式与机器辅助相互配合对网络信息进行组织,编制网络目录,提供统一的检索界面和显示格式,具有人工目录和自动化目录两方面的优点,值得我们在建设数字图书馆中学习、借鉴。

3  目录学之光

目录学本质是致用之学,致用是目录学的生命线。应用于社会、服务于公众是目录学存在的资本和支撑。时代呼唤目录学贴近社会,要求目录学的研究要以整个社会文化为背景,与时俱进。当今藏书的多少不能代表图书馆的价值,服务才是现代图书馆的价值所在。所以,积极探索多元的目录服务模式,才能真正丰富目录学的服务内涵,提升目录学的社会效益。图书馆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更有义务充分挖掘目录工作的潜力,图书馆与目录密不可分,是目录架起了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桥梁,目录是读者开启藏书的钥匙。

不管是传统目录学的深厚积淀,还是现代目录学的光芒万丈,目录学总像一束无声的阳光,既温暖了自己,也照亮了别人。可以说目录学的硕果无处不在,然而其“处世低调”,总是默默奉献着。特别是当今其风采似乎大有被“网络技术”、“咨询服务”所遮盖,其实许多“咨询业务”“网络服务”的完成,无不是站在“目录”这一巨人的肩上摘取胜利的果实。特别是大众阅读与目录服务更是如影相随。

3.1  目录学为阅读点灯 

可以说目录是阅读园地的一盏明灯,为建设社会文明和普及文化散发着光和热。阅读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离不开阅读。而目录工具就是学习的顾问,是不见面的老师,在阅读中显得尤为重要。孔子说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人们通过目录便可在茫茫文献中迅速找准所需的文献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人们除了要爱读书、会读书,还要读好书,好书是促进人类生命成长的精神食粮。并且古今中外的书如山如海一辈子也读不完,读书必须有选择,量力而行。清末张之洞就为他的学生写了一本书叫《书目问答》,书中有一句话很重要,他说:“读书不得要领,劳而无功。”提醒读书要有选择。他说他写这本书有三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给这些学生指出一个读书的门径,从何入手;第二个目的是要他们选择良莠,即好的书才念,不好的书不念;第三个目的是分门别类,再加些注释,以帮学生念书[17]。从这不难看出咱们的先贤很重视书目是读好书的重要工具和手段。人们能正确、熟练地使用目录、索引等工具书,知道你所需要学习的东西在哪儿,这就是知识。我们可以此了解有关学科的基本知识,探明深入研究还需要参阅哪些文献,从而为进一步的学习和研究提供最佳途径,节省了查阅和获取知识的时间和精力。例如,1997年清华大学参考了校内外专家的意见,提出了供清华本科生试用的80种书目,其中含中国文化、外国文化、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四类,每类20种。1998年北大在百年校庆时请校内外50多位著名教授,为北大的学生推荐了应读书目30种、选读书目30种[18]。为学生指明了课外阅读的方向,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总之,不要忘了先哲的教诲:“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只要善于运用学习的工具,碰到问题便能迎刃而解,你就一定能比别人聪明,博学多才。

目录学常识不仅是每一个图书馆工作者,而且是每一个热爱读书的人,特别是每一个科学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总结出的“一总、二分、三合”读书法,可资借鉴[19]。其中一总:就是先浏览书的前言、后记等总述性部分,然后就要认真地读目录,以便概括地了解全书的结构、内容等,对全书有个总体的印象。三合:就是在翻阅略读全书的基础上,再回过头来细读一遍目录和全书内容,并加以思考综合,进一步深入领会初读时所不能领会的许多东西。这一步很重要,人们往往在这一步不得要领,看过书一扔,便算了事。所以,在阅读和研究活动中请千万别忽略目录的存在,其闪光点将让您受惠无穷。如,我市在编辑《泉州文库》时,就是先通过查询我馆及其他一些图书馆的有关目录,最后圈定所要抢救保存和整理编辑的文献品种。接着再通过一些目录和文献来确定编辑本文库所需的相关参考文献,而后这些参考文献有的还必须通过层层不同目录的查询、搜索,才能找到其所需参考文献的原始图书。在这当中有目共睹,“目录”一直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是不辩的事实,为该“文库”的顺利编辑立下了汗马功劳。

3.2  目录学是文化建设的光明之桥

目录学是社会阅读的光明使者,也是文化建设的光明之桥。图书馆是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文明的重要标志。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添油加柴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目录学就是社会文化建设的有力助手。图书馆的目录工作要从大局出发,摆正位置,明确各自在社会文化建设中的主要任务,有的放矢。例如,作为中小型图书馆,其编目人员主要的服务对象应该是图书馆藏的使用者,而非主要向其他图书馆同行提供原始编目记录。所以,就拿我们泉州市图书馆来说,其作为中小型图书馆,要拿捏好工作的轻重,通过网络平台,充分利用共享的书目资源和相关的社会资源,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远离劳民伤财,以争取编制更多适合“社情民意”的个性化、专业化目录,为社会文化建设再立新功。又如,泉州是一个文化积淀深厚的历史名城,自古以来对中外文化兼容并蓄,被确定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核心区,是闽南文化的主要发祥区和遗产的富集区。又是台湾同胞的主要祖籍地之一,闽台文化和民间信仰水乳交融。以“多元文化宝库,海峡西岸名城”而闻名于世。泉州保存了众多原生态的民族民间文化,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资文化遗产。目前全市有首批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11项,省级首批非物资文化遗产20项和市级68项,并相继建立了保护目录。因为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缺的就是记录,所以已形成文字记录的宝贵文献必须加紧进行有序整理,否则成一团乱麻,其价值就大打折扣。对其材料的有序组织和整理是科学性极强的工作,目录工作在这当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必须在基于科学分类的基础之上,建立科学有序的目录组织,为人类珍贵遗产的保护和使用铺路架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就指出:“必须协调各机构使用的分类体系,建立鉴别和登记体系,或以指南、典型目录等形式发展现有体系,即编制民间创作细目汇编等等。”[20]科学合理的目录组织活动是人类文化宝贵遗产得于保存和弘扬光大的重要保证。

通过编制相关目录,架起了保护文物和传承文化的桥梁。目录学的运用就一把明亮的火把,为挖掘、拯救更多的民族民间文化照亮了方向和提供了方便,使得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建设工作得以井然有序地进行下去,民族文化得以世代相传,造福人类。非物资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的建设是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内容。去年我市还正式出版了首部《泉州非物资文化遗产图典》,本书兼备学术性、知识性和文献性特点。全书以民间文学、民间美术、民间音乐等九大类六十八项为目录,图文并貌、简明易懂地介绍了68项非物资文化遗产的传承区域、历史渊源等内容,生动展示了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由这些目录导出的珍贵的文化遗产,不仅在泉州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中意义重大,而且是维系两岸同胞、海外侨胞血脉亲情的纽带,从而激发民众保护和传承非物资文化遗产的热情。 

特别是闽南文化是海峡两岸人民同根同源不可分割的见证,是维系台湾与祖国密不可分的精神支柱,成为国家统一的重要促进力量。最近刚召开的令人瞩目的全国人大、政协两会再次提出要加大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投入,泉州作为“海西”的一个核心城市,应该在科学发展中、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中先行一步。作为泉州的图书馆人要抓住这一大好机遇,为“海西”建设、为台海互动架起一座和平的桥梁,广大的目录工作者将大有作为。如,有个姓“戴”的台湾同胞,祖籍泉州市的南安县,他去年回乡寻根谒祖时渴望能探寻到他们“戴氏”祖先最早在福建的落脚点,也就是其在福建的祖源,以便前往朝拜。几经周折,在几家图书馆的帮助下,查阅了大量的书目和文献,充分发挥了书目的耳目作用,最后通过《中国地方志集成》中的“宋代人物目录索引”找到了宝贵的线索,并最终如愿以尝前往拜谒了祖先的灵位。他非常高兴地说:多亏图书馆的帮忙,他总算完成了在台湾本家族“戴氏”宗亲们梦寐以求的一大愿望,他要赶快回台湾把这好消息转告宗亲们,并要组织在台湾的乡亲们回大陆谒祖归宗,同时号召同胞们坚决抵制陈水扁的“入联公投”,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作贡献。此外,我们市图书馆正在抓紧整理、编制有关闽南文化和闽台文化方面的文献目录,已编出部分泉州市非物资文化遗产的文献目录,并加紧建立相关的专题文摘、全文数据库等,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建立泉州市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资源数据库,该数据库还将上传全国农村公共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网,让全国、全社会,让更多的台湾同胞都来享受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

总之,不管是图书馆人还是目录界同人都应该善于思考、勇于创新,在目录工作的平凡之中要看到其价值的崇高,不要妄自菲薄,自我轻视。当然,我们也不要充当一个盲目的“粉丝”,那是一种狭隘的狂热。我们要把先贤留给我们的有关目录学的历史资源和文化资源转化为一种社会阅读和经济发展的策略和工具。 

 

参考文献

1  彭斐章等.目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2

2  肖希明主编.图书馆学研究进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96

3  (1)7-9

4  王心裁.目录学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图书馆学研究进展.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88

5  (4)95

678  (2)9597

9  刘青.网络文化对目录学的影响及对策.图书馆学刊.2006 (6)

10  孙凤玲.从目录学角度探究中国图书馆学思想的发展历程.四川图书馆学报.2006(5)

11  (10)

12  艾书.目录学的尴尬与风流().新华书目报.2007.55

13  黄海.中文搜索引擎核心技术之争.图书馆杂志.20013

14  (13)

15  汤莉华.数字图书馆检索工具探析.http://www.66wen.com.2005/11/4

16  (15)

17  边建强.激发孩子读书的6大诀窍.中国华侨出版社.2007:183

18  .阅读的危险.吉林出版集团.2007.7:369-373

19  (17)

20  北京市文化局.非物质文化遗产纵横谈.民族出版社.2007.5

21  富平.中文书目规范控制的理论与实践.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

 

王菲菲  福建省泉州市图书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