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关于宋代研究的动态工具书――《宋代研究工具书刊指南》简介 何剑叶
发布时间:2018-09-25  浏览次数:52

一部关于宋代研究的动态工具书

                     ――《宋代研究工具书刊指南》简介

                                                                                                                     何剑叶

(柏克莱加州大学东亚图书馆)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3月出版了由美国哈佛大学包弼德(Peter Bol)教授原作、英国牛津大学魏希德教授(HildeDe Weerdt)修订的《宋代研究工具书刊指南》(以下称《指南》)。该书是在包弼德教授90年代发表的《Research Tools of the Study ofSung History》(中文译名《宋代文史工具资料书指南》)初版(Binghamton, N.Y. : Journal of Sung Yuan Studies, 1990)和第二版(Albany, N.Y. : Journal of SungYuan Studies, 1996)的基础上,于2003年由当时在田纳西大学诺克斯维尔分校(University of Tennessee at Knoxville) 任教的魏希德教授编辑成网络版《SongResearch Tool》(宋代研究工具,网址是http://sunsite.utk.edu/songtool/)再陆续修订而成的。

该书的出版缘起,可以追溯到1949年,当时著名的匈牙利籍的汉学家艾蒂安・白乐日(Etienne Balazs, 1905-1963)提出了关于进行国际性的宋代研究的构想,在他的倡议下,后来在1954年正式开始了“宋代项目”,有近百名专家学者参与到此项目中。该项目的标志性成果之一就是1978年出版的《A SungBibliography》(中文译名《宋代书录》,由YvesHervouet编辑,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1978年出版),虽然这部体现了宋代研究学者通力协作的工具书在当时颇具开创性的意义,但是也存在不少的缺陷,比如对文献版本的说明和比较不够精当、引用文献不够完整、对中国学术语汇的翻译缺乏一致性等。总的来说,这一工具书基本上还是比较接近中国传统书目学,重在介绍宋代的原始文献。

作为一名在美国长期从事宋代研究和教学的学者,包弼德教授对编纂工具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在1990年初版的《指南》前言中提到,“本指南意在为致力于宋代研究的学生提供详细的书目、索引和其他辅助研究工具”。正是由于定位在“指南”上,该工具书从第一版起就主要着力介绍有关宋代研究各种参考资料使用的指南,而不是专涉宋代原始资料,体现了以“用”为主的思想,而不是力求全面,所以在该工具书中找不到宋代的史志、类书、诗文集、笔记小说等。从该书的三个版本的修订过程来看,每一次版本的变动,无论是选取重要的参考资料,还是编排体例和形式的变化,以及不断吸纳最新的学术成果,都在努力体现这一目标,也让我们看到包弼德教授从1990年以来对这一宋代研究项目的持续的深入和开放的学术态度。从他写的前言和网络版的介绍来看,他是教学相长,有不少他的学生也曾经积极参与到该项目中,魏希德教授就是其中一位出色的代表,她不但对修订该工具书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且在2003年她以网络形式完全展示该项目,让这一重要的研究工具裨益于全世界更多的对宋代研究有兴趣的研究者。

首先,从收录资料的种类和内容来看,第一版收录了250种基本的参考资料,包括书目、目录提要、辞典、年表、地图、索引以及其他研究工具。大部分资料前有简要的介绍和说明。全书共85页。内容集中于宋代历史的研究,所介绍的资料主要来自中国(包括大陆、台湾和香港)、日本和部分西方国家。当时并没有包括韩国有关宋代的研究资料和学术机构。至1996年第二版时,包弼德教授通过教学和研究中的积累,收录了较多的当时新增加的学术资料,包括一些并未正式出版的书目,同时还增加了一些涵盖范围超出宋代的重要参考资料,使内容扩充到将近原来的两倍。同时,也适当删去了一些关于如何使用一些参考资料的说明。最引人注目的是,该版的附录部分收录了日本著名宋史专家、京都大学教授沙雅章(Chikusa Massaki)的关于五代和宋研究状况和资料综述的英译稿,全文有近40页。这一部分的加入,无疑增加了该版的学术专题性。从第二版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包弼德教授对同行专家意见的虚心接受。美国马里兰大学教授Stuart Sargent曾经为《宋代文史工具资料书指南》的第一版写过一篇英文书评(发表在《ChineseLiterature: Essays, Articles, Reviews, 14199212月,第161-164),他所建议的一些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比如日本学者发表的关于欧阳修的研究书目以及关于“三苏”研究的中、日、西文资料等,都已经在第二版中得到了补充。现在的第三版,则在前两版的基础上,增补了条目200多条,收录了与宋代社会各个方面研究相关的包括中、日、韩、英、法、德等6国文字的参考资料。在资料的选取上,更加精审,体现以“宋代”为主的思想。正如在新版的《凡例》中说明的,“涉及更广范围的综合性的书目、索引、数据库及各种参考资料等一般不予收入。特殊情况下,只是在某主题没有以宋代为主要收录范围和内容,或者范围更广的综合性参考书特别有使用价值的情况下,本书才予收录。因此,原各版本中的一部分综合性参考工具书在修订版中没有列出”。

相信很多的研究者和读者在翻阅这本工具书的时候,一定会对编者为搜集资料而作出的努力印象深刻。不仅仅是资料的范围涵盖了多个国家,而且,其对资料的深入了解和挖掘也是一般书目编者难以达到的。在本《指南》中,有相当多的条目是从一些学术杂志、会议或个人论文集中摘录的。在“综合性工具书”部分,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如Robert FosterMichael C. McGrath的《五代宋辽夏金元英文著述目录》(第19页)收录在数期美国《宋元研究》杂志上,编者都一一列出了有关的刊期和页码。再如在介绍“宋代研究回顾”的时候,编者从黄宽重教授的《史事・文献与人物:宋史研究论文集》(台湾东大图书公司,2003年)中找出了这篇论文(第20-21页)。此外,细心的编者还给出了学术杂志的题名变化,如美国的《宋元杂志》,编者列出其早期的两个名称《Bulletin of Sung-Yuan Studies1978-1988》和《Sung Studies Newsletter1970-1977》,这样便于读者查找有关篇目。

除了收录内容的广泛性和深入性外,最新版的《指南》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其对电子资源的广泛收录,这既体现了电子资源日益普及的趋势,也体现了新一代学者研究方法的变化。在该新版所选取的电子资源中,既有近年来为读者所熟知的大型网络全文古籍库,如“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中央研究院汉籍电子文献”,“国学宝典”等,也有个别的专题网站,如“台湾宋史研究网”,“日本宋代史研究文献目录”,“日本宋明理学研究”等,同时,还收录了个人的网络日志(或博客),如辽宁大学耿元骊副教授的“唐宋史研究”博客。这应该是让很多使用该《指南》的人觉得新鲜的地方。另外,魏希德教授的网络版《指南》的存在,还有它的开放式更新方式,为拥有这一工具书的读者提供了另一种互相比照、快速检索、了解最新资料的可能性,网络版虽然仍是采用英文旧版的形式,尤其是对不很了解西方学者书目编纂体例的中国读者来说可能需要时间来熟悉和浏览,但是该网站提供了用繁体字和拼音检索人名和题名的便利,而且《指南》书后所附的美国国会图书馆标题也可以帮助中国读者查找西方文献,相信浏览过该网页的读者一定会常常使用这一资源。魏希德教授也在网页上欢迎研究者提供新的资料,以便更新。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把该《指南》称为“动态工具书”应是不为过的。

其次,从编排体例上看,前两版都是先按参考资料的种类或形式分类,如通讯、书目和提要、辞典、年表、舆图、传记资料索引等,再按专题或地区划分。最新中文版则是先按主题分类,分为综合性研究、思想宗教、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学、艺术、史籍、地理、宋代版本、石刻文献等11个主题,再按参考书种类编排。这样的变化可能是为了照顾中国读者的使用习惯,可以直接到自己所需要的某一专题查找资料和工具书,节省了翻阅其他不相关资料的时间。与前两版相比,最新版的《指南》在编排上还有一个较大变化,就是很少把某一条目重复列于不同主题下,除非十分必要。如王肇文的《古籍宋元刊工姓名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分别列于“I.传记”类“综合索引”中(第195页),还有“J.宋代版本”主题下的“鉴定宋本的工具书”中(第212页)。而在前两版的《指南》中,这一互见现象十分突出,尤其是关于朱子学的资料常常重复见于不同的部分。同时,最新版《指南》也保留了前两版的一个很好的体例,即用“参见”条目来显示不同条目之间在使用上的关联。如在介绍方建新的《二十世纪宋史研究论著目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6年)的时候,编者谈到该书的编写参考了宋�的《宋史研究论文与书籍目录》(台北文化大学出版部,1982年)和《宋史研究论文与书籍目录续编》(台北文化大学出版社,2003年),提醒读者在使用时要参见。

以上,是我对《宋代研究工具书刊指南》的几点印象和体会。当然,这部颇见功力和颇具新意的工具书也有一些美中不足之处。比如,在编排体例上,“综合性工具书”篇幅较重,而且有不少关于宋史的资料也列入其中,相对而言,“史籍”主题部分的资料就显得相对单薄。宋代的戏剧和科技,应该是很重要的两个专题,也是学术资源十分丰富的领域,但是在《指南》中似乎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另外,在不少主题下所细分的“指南”类中,有些资料显得牵强些。同时还应该注意到网络资源的稳定性,尤其是对免费的网上学术资源。如元智大学罗凤珠教授主持的“宋诗”项目,列于“宋代文学资料索引”部分,第150页,原来的网址已经变动,需要更新。另外,北京大学数据分析研究中心的“全宋诗分析系统”(第149页),和南京师范大学开发的“全宋词索引”(第147页),以及河南大学“电脑化宋人笔记检索系统”(第145页)也都需要重新查实项目的现状和登录方法。

总之,瑕不掩瑜,包弼德教授原著、魏希德教授修订的《宋代研究工具书刊指南》无疑对宋代研究的学者和学生(尤其是中国读者)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拓宽了学术视野,加深了对国际宋代研究的了解。其纸本与网络动态互补的方式,也使这一工具书成为从事宋代研究的学者案头必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