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中日韩东亚文化史的一部重要文献资料书目――写在《日据朝鲜时期汉籍书目》出版之际 傅德华
发布时间:2018-09-25  浏览次数:11

研究中日韩东亚文化史的一部重要文献资料书目

――写在《日据朝鲜时期汉籍书目》出版之际1

傅德华

(复旦大学历史系  上海200433

 

搜集和劫掠中国和朝鲜的汉籍文献资料,是日本殖民主义统治者的一以贯之的策略。19108月,日本以武力强迫朝鲜签订了所谓《日韩合并条约》后的第二年,日本朝鲜总督府即将原属朝鲜旧皇室财产中的奎章阁图书室改名为“宫内府奎章阁图书馆”,并将其所藏四万四千余册图书(其中不少系用汉字编纂的文献资料),包括部分纯“华本(汉书本)”全部归朝鲜总督府取调局“引继”[2]。

1  缘起

1945年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日本被迫无条件投降,日本殖民主义统治朝鲜时期搜集与劫掠、包括为其统治需要编纂和出版的大量汉籍文献资料,分别被保存在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韩国国会图书馆、韩国国史馆编纂委员会以及汉城大学奎章阁、高丽大学图书馆等10余家单位。遗憾的是,对于这些汉籍文献资料,中日韩三国学界迄今都未有人进行过专门的整理。笔者曾于1999年有幸应邀在延世大学作了为期10天的访问。期间在参观延世大学、高丽大学、汉城大学、国会图书馆时,发现大量的汉籍文献资料存放在书架上。经询问,得知未有专门目录可供检索。遂产生编纂一本日据朝鲜时期的汉籍总目的意愿,以飨中日韩三国学术界,从而有利于三国学者对东亚文化史的研究。事隔两年后,本人再次获得一次机会,应邀作为访问学者,赴韩国高丽大学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近代中韩侨民文化比较”研究。在完成课题之余,即开始在高丽大学搜集相关资料。并得到该校图书馆编印的《高丽大学校中央图书馆(1984)汉籍目录》一册[3],从而加快了对所收汉籍目录的搜集。回国后,在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又发现一本由韩国李相殷编的《古书目》[4],内有不少有关日据朝鲜时期汉籍文献资料的目录。经过初步整理和研究,发现这些目录与日据朝鲜时期所编纂和出版的汉籍文献资料的数量相距甚远。

2005年至2006年在此课题先后被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立项后,为了更好地将日据朝鲜时期出版的汉籍文献资料收集更加完整,于是决定利用2008年暑假自费赴韩进行“采矿式”的搜集。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为期一个月的逐个图书馆的访查,终于又获得了原先不曾得到日本朝鲜总督府编制出版的《朝鲜总督府图书目录》、《朝鲜总督府中枢院所藏图书目录》、《朝鲜总督府古图书目录》(附补遗篇)[5]。同时,还获得了从不知晓的《朝鲜史编修会出版书目》和《朝鲜总督府禁止单行本目录》[6]。这些意外新发现的由朝鲜总督府编制及出版的《图书目录》,对较全面和完整地整理日据朝鲜时期出版的汉籍文献资料,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为其他目录所不可替代的可信度很高的第一手资料,对于完成本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更增加了本人对编好该《书目》的决心和信心。

2  收编原则

1909年,日本殖民主义统治者为实行对朝鲜的全面统治,曾在朝鲜成立了专门机构――日本朝鲜总督府。随后便开始有计划地编纂、重印、影印所需的汉籍文献资料。自1910年由总督府编制的由该府印刷局1010用“石板本”汉字出版的《昭和四十三年朝鲜民历》始[7],迄至1945年出版的由清朝张廷玉等编纂的抄写本《明史》[8],在这35年期间,日本殖民主义统治者在朝鲜编纂和出版的汉籍文献资料,合计约7000条。这些汉籍文献资料,一部分是由中国流播到朝鲜的;一部分是由日本传入的,或由日本殖民主义者带到朝鲜重版的;还有一部分是由朝鲜人用汉字撰写和编纂出版的。在各种汉籍文献资料中,数日本的汉籍文献资料比较复杂。它包含由日本人用汉字撰写和编纂的,同时也包含由中国人将日文译成中文后出版的,或由中国人、朝鲜人用汉字所著,再由日本学者校订后出版的。但不管是由哪种方式传入到朝鲜的汉籍文献资料,都必须是用汉字作为载体的。这是《日据朝鲜时期汉籍书目》(以下简称《书目》)的收编原则。

本《书目》所收日据朝鲜时期出版的汉籍文献资料的时限为19108月至19458月。少数于1909年即从日本流入朝鲜的汉籍文献资料,此次也一并收入。

3  部分汉籍文献资料书目举要

从已收集的近7000条日据朝鲜时期的汉籍总目及在韩过眼的部分实物分析,共可分为七大类:哲学(附经学)、宗教、文学、史地(附传记、文集、文物考古、年表历表、图鉴、史料汇编)、文化教育、目录索引、自然科学。本文列举的部分书目,每类书的排列,按其出版时间先后为序。

哲学(附经学)

《论语集注》二十卷(宋)朱熹编 印刷本京城日报社1909  1(古181.1-J868njP556左[9

《春秋繁露义证》十七卷(汉)董仲舒撰(清)苏兴义证中国木板本 1910 4   国(古1270-6P2737

《孟子集注大全》十四卷    木板本       京城池松旭家 1913 7  国(-09-5-2      P788

《中庸章句大全》(宋)朱熹定   新活字本京城新旧书林 1917 126     国(古1238-1P2513

《正本集注周易》二卷(宋)朱熹集注新活字本         京城1918         1  国(古1231-54P2350

《孝经大义(并)谚解》(宋)朱熹刊误董鼎注木板本京城天一书馆      1919

2  国(古1236-20P3119

《仪礼集传》十七卷(汉)郑玄注(唐)贾公彦 疏古活字本(坊刻木活字)昌原友竹轩  1917  9  国(-29-54P2125

《毛诗残卷》(日本)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编 影印本 1921 22国(古1233-32 P823

《老子道德经》二卷(晋)王弼注马叙伦核诂并作序中国木板本 1924 1  国(古1261-17 P549

《周易讲义》(日本)根本通明讲述日本新活字本大阪嵩山堂 1913 221  国(古1231-32 P2471

《大学衍义集略》二十卷 (朝鲜)李石亨编李箕承校古活字本(木活字)清州 1931 5国(-09-12 P638

《周礼正义》八十六卷(清)孙诒让编中国木板本苗湖精舍 1931 60  国(古1234-37 P2462

宗教

《道教》(日本)正木薰报告 写本(1910-1945)写      2册(零本)洋装  2 3外缺国编(中C3-3P655

《南华真经解》(清)宣颖茂著正晖吉校中国石板本 1914 4国(东谷古1264-38 P527

《维摩经》(后秦)鸠摩罗什译新铅活字版 1920 1册(234张)线装藏(3-698 P2073

《大乘阿毗达磨集论》八卷(唐)释玄奘译       中国木板本      1920 2        国(古1757-1     P625

《儒教渊源》三卷(朝鲜)张志渊著新活字本  京城汇东书馆 1922 1   国(古1250-1      P2071

《大般涅�经疏》(唐)法实撰义天校勘影印版京城朝鲜总督府 1924 1 国编(中C4-4 P614

《龙龛手镜》一、三、四卷(辽)[释]行均撰编         影印本 19292 〈奎15723   P2003

《一切经音义》一百卷(唐)慧琳撰大藏都监(1246木版  1931 25 藏(3-256 P2212

《镇州临济慧禅师语录》(唐)慧然集日本新活字本东静森江书店 1933  87   国(古1787-27 P2574

《南京顿教最上大乘摩诃�若波罗密经》(唐)法海集(大韩)李能和编京城佛教时报社 1939 70国(-21-277P519

《增补贤首诸乘法数》(唐)释贤首撰释龙夏编释震湖校新活字本京城�商会 1942 1  国(东谷古1703-11P2525

《华岩论节要》三卷(唐)李通玄述[释](高丽)知讷录写本 1944  3古(1810-1P3065

文学

《唐诗合解笺注》十二卷(清)王尧衢注李模李桓共校  中国石板本        1913古诗48         国(古3715-75国(古3715-133         P593

《绘图说唐传》三卷 中国石版本       上海简青齐书局 1913  2  国(古3736-52     P3108

《离骚经图》(明)萧尺木图 日本木板本 图本丛刊会 1926 2    (古4570-4  P2149

《唐宋十八家全集》(清)储欣等编中国石版本1926年国(古3747-121 P590

《郑孝胥苏龛先生东游诗篇》不分卷(清)郑孝胥著新铅活字本天津 1931  1  国(-49-7 P2377

《日知录校记》(中国)黄侃著中国新活字本 1933 24(中国文学系专篇)     国(古042-27         P2211

《汪悔翁乙丙日记》三卷(民国)邓之诚编中国新活字本1935       2册(明齐丛书)国(古3753-11  P1993

《文心雕龙》十卷(梁)刘勰撰(清)黄叔琳注中国新活字本上海中华书局1936 3 国(古3749-30 P874

《朝鲜赋》(明)董越著京城()朝鲜史编修会影印本 1937 1册(37张) 朝鲜史料丛刊第15 (想白古895.115-D717j P2411

《龙龛手镜》一、三、四卷(辽)[释]行均撰编         影印本 19292 〈奎15723   P2003左史地(附传记、文集、文物考古、年表历表、图鉴、史料汇编)

《钦定史记》(汉)司马迁撰(宋)裴�集解写本 1910-1945年写          2国编 (B2CB-37)   P3147

《钦定前汉书》(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写本 1910-1945年写 1国编中B2CB-45        P3149

《钦定魏书》(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         写本 1910-1945年写 1国编中B2CB-44        P3148

《钦定晋书》(唐)太宗御撰   写本 1910-1945年写1   国编(中B2CB-47a     P3149

《钦定南齐书》(梁)萧子显撰 写本 1910-1945年写      1国编(中B2CB-32a         P3145

《钦定金史》(元)脱脱等修写本1910-1945年写  1   国编(中B2CB-30a         P3145

《钦定元史》(明)宋濂等修写本 1910-1945年写  2   国编(中B2CB-43P3148

《钦定明史》(清)张廷玉等纂修写本 1910-1945年写      1国编(中B2CB-35a         P3146

《东三省政略》(清)刘瑞霖拟订孙凤翔赵崇荫勘辑      新活字版 1911年刊47  国编(B13J-35        P727

《地学》(清)沈镐著中国石板本上海锦章图书局   1914年刊 6    国(古1493-22   P2546

《清代史论》十六卷(中国)蔡东藩撰        中国石板本上海会文堂书局 1917年刊 8  国(古2205-33 P2676

《地学丛书》乙编(中国)中国地学会编中国新活字本 1921年刊 1  国(古042-34  P2547

《二十二史》(清)乾隆帝命洪�等奉敕撰  影印本     1923    109册(零本)国(古221-128 P2151

《左传礼说》卷一-十(民国)张其淦编中国新活字本1926年刊 2 国(古1235-52   P2459

《永乐大典》一万九千四百一十六至一万九千四百二十六卷  外缺卷影印版东京东洋文库  1930年刊 5册(零本)国编(C15-20P1909

《黑龙江志稿(�)黑龙江大事志》六十二卷(中国)张伯英等纂新活字本北平       1933年刊  32国(-64-19)国编(B16BC-12P3144

《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卷一、二、五、六外缺(中华)王芸生纂辑新活字版天津大公报社     1933年刊  4册(零本)     国编(B13J-68P2093

《清史稿》卷一百三十一(民国)赵尔巽等撰新铅活字版  新京大同印书馆1937年刊        536国编(B5C-4       P2680

《朝鲜近史》写本 1938 1国编B6B-237  P2407

《明刻本历代小史》缺本:卷一-五十八(清)王云五刊编影印本 1940年刊 16国(古221-70P792

传记

《赵雄传》二卷 写本 1910年写        1  国编(D7B-6P2434

《朝鲜人名汇考资料》写本 1910-1945年写       1  国编(中B9A-32 P2420

《海东名将传》八卷(朝鲜)洪良浩著重刊       活(新式活字) 京城()朝鲜光文会       1911      1(想白古923.5-H759h2-v.18P2976

《兴武王三韩传》       金在鸿编新活字本     京城金在鸿家  1921国(-53-14         P3151

《刘向古列女传》(汉)刘向撰(日本)大关西堂校辑东京图本丛刊会 1924(国古2520-27     P2085

《朝鲜伟人传》(朝鲜)张道斌编新活字本       京城高丽馆 1925年(-57-649)国(-57-728  P2419

《清史列传》中国新活字本       上海中华书局  1928  40国(古2520-15P2680

《中国藏书家考略》(中国)杨立诚金步瀛共编新活字本 1929国(古2513-43P2505

《名相列传》写本 1933年写    1  国编(B9C-32       P810

《元史外夷传》三卷(上、中、下)(明)宋濂王�等奉敕修新活字本 19341国学文库第编国(古2251-10P2049

《兴宣大院君略传》不分卷(朝鲜)李王职纂辑室编油印本 1936  1藏(2-879       P3152

《东师列传》六卷(朝鲜)觉岸编写本 1941  3  国(古1792-4P724

文集

《王阳明先生全集》三十八卷(明)王守仁著中国石板本 1913 12国(古3747-127       P1992

《赵文敏公松雪斋全集》十卷(元)赵孟�著   石版本     中国上海  同文图书馆1916         4  国(古3717-149   P2398

《朱书百选》六卷(宋)朱熹著(朝鲜)正祖编木板本(后刷)大邱在田堂书铺1916 3  国(古377-47国(-44-2-3)国编(C2-28国(-44-2-4    P2468

《饮冰室全集》(中国)梁启超著影印本上海中华书局 191848国(古3747-126    P2115

《王勃集》二十九-三十卷  (唐)王勃著  京都帝国大学文学部编     影印本       京都 1922 1 国(古3747-184P1988

《崔东璧遗书》(清)崔述著(清)陈复和校刊 浙江省东阳古书流通处出版影印本1924年国(古092-11        P2717

《夏仲子集》六卷(清)夏炯著中国新活字本 1925 2         国(古3747-148     P2913

《王忠�公遗墨》二卷(清)王国维著书(中国)陈乃乾编     影印本 19301  国(古4479-1     P1993

文物考古

《芒洛�墓遗文》罗振玉撰 1913年[10

《咸北名器考》(日本)八木奖三郎著誊写本 1916国(-52-148             P2959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二十卷     (宋)薛尚功编石板本 1925 5国(古2206-1       P1861

《周易河图洛书考》(日本)大岛义济著日本影印本东京(日本)1928 65张图  国(古1231-46 P2477

《历代石经考》(中国)张国淦编中国新活字本北京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 1930 3国(古2202-53  P1860

《王右军法帖》(晋)王羲之书     拓本       京城翰南书林  1935      国(-82-66       P1992

《六朝墓志三种》(日本)影印本     (日本)奈良宁乐书道会1935国(古4410-3P2095

《周宣王石鼓文》(周)宣王著日本影印本(日本)奈良宁乐书道会193524     国(古2102-90       P2469

《洹洛访古记》卷上(中国)龙振常撰中国石板本 1936 1册(古3753-5P2047

年表历表

《明治四十三年朝鲜民历》(连续出版至昭和十二年)朝鲜总督府编制石板本 1909年[11

《田制年表》(日本)下森久吉译写本 1910  国编(中B 13 G -94P2323

《韩末中央官制变革表》(朝鲜)李王职编写本 1910顷写 1册(16张)藏(2-4752 P2929

《东史年表》(朝鲜)鱼允迪撰金教献校阅京城实文馆新活字本 1915 1国(古2203-7 P724

《二十史朔闰表》(中国)陈垣撰中国石板本 1925  国(古734-136P2151

《支那历代年表》(日本)山根伟三编 1928年[12

《五十世纪中国历年表》(中国)刘大白编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1933年[13

图鉴

《绘图增像第岁子书水浒传》     (清)金圣叹评释中国石板本 1912 8国(东谷古3736-62     P3108

《增订历代符牌图录》二卷(清)罗振玉辑罗葆罗颐撰  中国影印 1925      1国(古4600-1         P2530

《髹饰录》二卷(明)黄成著杨明注        中国木板本        1926 1         国(古452-4  P3143

《朝鲜建筑图集》(日本)久保实光编 村上天红摄影京城朝鲜建筑会 1929             6      国(-57-270P2402

《李朝时代木工作品集》(日本)冈田三郎助 大隅为三共编       写真  东京巧艺社  1930  76  国(-83-2   P2161

《人天宝鉴》(宋)�秀集       木板本(后刷) 1943    2  国(-21-427  P2187

史料汇编

《皇朝续文献通考》三百二十卷(清)刘锦藻纂新活字版 1910年刊 88  国编(B13C-15     P3083

《会宁乡土史料》写本 1910-1945 1 国编(中B16BBG-38P3109

《第一回史料调查报告》    (日本)岛居龙著     笔写本 1912  国(古2102-73   P2387

《蒙古史料四种》(中国)王国维编中国新活字本 1926   4  国(古2202-60     P832

《中西交通史料汇篇》(中国)张星�撰中国新活字本      北京辅仁大学图书馆 1930 3  国(古2202-57      P2508

《博物馆陈列品图鉴》朝鲜总督府博物馆编 写真板1939  10  国(古7407-1 P907

《清季外交史料》       (清)王彦纂(中华)王亮编新活字版     中国北平(中国)外交史料编纂处 1932年刊     152  国编(B13J-98P2670

《文献丛编增刊・清三藩史料》六卷   (中国)北平故宫博物院编新活字本 1932  国(古226-5  1-6         国(古226-5 P884

《清宣统朝外交史料》二十四卷(清)王彦威著王亮编      新铅活字版(中国)北平外交史料编纂处 1933年刊 24国编(B13J-104P2682

《朝鲜史料丛刊》(日本)朝鲜史编修会编活版 朝鲜总督府 1932 21 84册[14

《太平天国史料》       (中国)程演生编影印本 1933 3国(古2202-56  P2811

《最近世史料解题》(朝鲜)李王职纂辑室编写本 1936        1藏(2-4975     P2717

文化教育

《童谣》写本1910-1945)写 1国编(中D6B-3)国编(中D6B-4  P734

《重刊人子须知资孝地理心学统宗》八卷(明)徐善继徐善述共著中国石板本上洋海左书局 1916 8  国(古7370-4P2502

《高等朝鲜语及汉文读本》卷四 朝鲜总督府编新活字本朝鲜总督府总务局印刷所 1913  1

《明心宝鉴抄》(高丽)秋适编  梁珍泰抄        木板本       全州多佳书铺抄       1916      191 国(-17-63-3-6      P814

《增补注解明心宝鉴》(高丽)朴健会刊编京城汇东书馆         1919      114        国(古120-1  P2524

《汉文读本》(第五年级用)朝鲜总督府编新活字本朝鲜书局印刷株式会社 19231

《悬吐具解校正增补无双新明心宝鉴》        (高丽)秋适编         新铅活字本京城         1936      47          国(-17-135P3020

《图像注解千字文》(梁)周兴嗣著(日帝时)赵庆�注解开书木板本京城赵庆�家 1917  26    国(-41-59     P659

《图形千字文》二卷高裕相编石版本京城汇东书馆 1922 1国(-41-44 P668

《童蒙须知》(宋)朱熹著任泳监编木板本实城竹谷精舍 1924 10国(-16-42P715

《中华五十日游记》(附中华留学生教育小史、中华教育视察纪要)(日本)松本色次郎(鹤峰)著东京东亚书屋 1931年[15

《明季之欧化美术及罗马字注音》(中国)陈垣编 中国影印本北京 1927 21  国(古1871-3P793

书目索引

《朝鲜史料调查书目》写本19101945)写 1 国编(中B17B-87 P2413

《朝鲜王朝实录总目录》写本1910-1945)写 1  国编(中B3B-34 P2419

《朝鲜最近世史人名索引》 写本1910-1945)写 1国编(中B9A-33P2425

《春坊藏书总目》(朝鲜)侍让院编 写本 1907-1910)写 1册(55张)  藏(2-4670)藏(2-4669 P2732

《罗氏藏书目录》三卷(民国)罗振玉编1911-1940)写 3  线装藏(2-4644 P492

《朝鲜总督府图书目录》(日本)朝鲜总督府编活(新式活字) 1911 1册〈奎20302 P2425

《李王家所藏丛书类目录》 (朝鲜)李王职图书室编 写本 1911-1918)写 1120张中余纸12张)线装藏(2-4660 P2155

《引继图书目录》(日本)朝鲜总督府参事官室编 1914 1册(42张)写 附:总务课朝鲜古书引继目录(奎26703 P2174

《支那本图书目录[校正本]》  活(新式活字) 1921  3册(奎26731 P2533

《朝鲜关系书目》  写本 1925  1   国编(B17B-82 P2403

《岭南人物考目录》 写本  1925 1   国编(B9A-18 P1906

《丛书书目续编初集目录》(中国)杜联�编 中国新活字本 1931 90国(古0262-11 P2715

自然科学

《名医奏议》写本(1910-1945)写   1册(129张)国编(B18F-26)       P814

《医药》写本 1910-1945)写 2        国编(中C7-4P2129

《营造法式看详》(宋)李诫编中国影印本  1919      1  国(古8332-1       P1927

《营造法式》二十八卷(清)李诫奉教编修         中国石板本 1919 7国(古834-1         P1927

《汉方医学小儿专科》闵泰润著新活字本 京城 金璧社         1928      82          国(-68-72     P2930

《医家秘诀》二卷       金宇善著金在溶刊编         古活字本(后期木活字)论山金东缙方         1929  2         国(-68-29国(古7671-36P2121

《医方大要》     金海秀著新活字本  京城大东医院  1928   146        写真  国(-68-26P2126

《支那工艺图鉴(并)解说》(日本)帝国工艺会编     1932      10  1函,文襟物编,建筑装饰编,金工编,第2函,陶磁工编,王石工编,瓦砖编,漆工编,染织工编国(古667-1  P2532

《人�神草》     (日本)今村�著新活字本 京城朝鲜总督府         1933      34                 国(-68-44     P2179

《东医四象诊疗医典》        杏林书院编辑部撰新字活本京城杏林书院 1941      145  国(-68-107       P738

《圆冶》三卷(中国)计成著   中国新活字本  北平中国营造学社  1933     1       国(古836-1  P2052

4  《书目》的特点

上述所列七大类日据朝鲜期间校订重印、影印出版,或根据原拓本、写本再版的汉籍文献资料,归纳起来有如下几个特点:

本《书目》所收集的汉籍文献资料从中国的国学分类考察,其涉及面相当广。前面列举的出版品涵盖哲学(包含经学)、宗教、文学(包含艺术)、史学(包含地理、文集、文物考古、年表历表、图谱、史料汇编)、文化教育、目录索引、自然科学。如此众多的汉籍出版品,几乎折射了中国国学的所有的学科及领域。有的还涉及到中、日、韩国东亚三国自然科学方面的汉籍文献资料。日本殖民主义统治者不惜一切代价地出版涉及如此众多的学科出版物,说明其试图从各个领域,长期而全面地对朝鲜实行全方位的占领和统治。这正是他们为实现所谓日本大东亚共荣圈战略计划的组成部分之一。

这是其一。

从《书目》所选用的汉籍文献资料考察,日本殖民主义统治者十分重视以下三种与此统治密切相关的汉籍:一是十分重视先秦诸子的著作,也就是中国人称之为国学文粹的著作,如《论语》、《老子》、《孟子》和《春秋繁露》等;二是十分重视名家对于中国国学研究的代表性著作,如晋朝的王弼、梁朝的皇侃、唐朝的王勃、宋人朱熹、清人孙诒让、马叙伦等人的研究成果,并从中汲取中国人对道德修养方面研究的精华;三是十分重视中国历代王朝对前朝政事的总结。尤其对二十四史方面的汉籍,更是情有独钟,如不惜工本组织人力抄写《钦定史记》,直至《钦定明史》等。这说明,他们也十分重视借鉴中国历朝的统治“经验”,为其更好地统治朝鲜服务。

这是其二。

从《书目》所收集汉籍文献资料的作者面和出版单位考察,其范围也相当的广泛。收录本书的汉籍出版品的作者除前面出现的以外,中国的作者有张伯英、姚名达、季手文、李镇华、王季烈、王效文、谢兴尧、周明泰等250余人,著作450余种。日本的作者有谷井奇一、栗山俊一、乾坤藤间治郎、比田井鸿、鲇贝房之进、铃木一郎、海地福次郎、田村登、福山舜调、田村元雄、松田正雄、末松保和、森本藤吉、久米邦武、近藤清石、观世元滋、�斋狩谷、前间恭作、雨森东五郎、藤兵内齐贤、楠本硕水、冈直养、桥本德有则等,约160余人。朝鲜的作者有安秉禧、崔庆胤、郭士�、郭在淳、黄在英、黄基元、金贵成、金极东、李承桂、李祚京、李克增、李钟弘、柳川、柳尚默、陆用鼎、茂朱府、闵周冕、崔南善、南基旭、(释)义天等,约1600余人,总计共约三千余人之多。经查在中日韩三国众多的作者中,以单位名义署名出版的汉籍文献资料最多是日本“朝鲜史编修会”和“日本朝鲜总督府”,约百余种;个人著作版本最多的是中国的朱熹有56种之多。

其出版单位除前面已出现的以外,中国的有上海锦章图书局、江左书林、求古斋、会文堂新记书局、北京文奎堂等,共计50余家,在朝鲜京城的有:京城日报社、朝鲜南书院、东明文化学院、墓圣尊道院、句集刊行会等,共有500家单位;其在日本东京的出版单位,除前面已出现的以外,还有东明文化学院、书学院后援会、日出新闻社、�大瓜、朝阳会;还有日本的静冈市静冈乡土研究会等,共有200余家单位。显而易见,来自朝鲜本土的出版单位远远超过在中国和日本的。也就是说,如此众多的在朝鲜的汉籍文献资料,大多是在朝鲜印刷出版,只有少量是由中国和日本流入到韩国的。

这是其三。

从《书目》所收的汉籍文献资料的内容考察,其涉及历史时段的跨度比较长。如经典类有与中国旧时传说中伏羲作八卦相关的《周易》,也有相传春秋曾参(前505-前436)撰写的《大学》,有汉朝郑玄注,唐朝贾公彦编的《仪礼集传》等,文物与考古类有《周宣王石鼓文》、《孔子庙堂之碑》、《六朝墓志三种》等;史地类有抄写的中国版史书《钦定史记》、《钦定前汉书》、《钦定魏书》、《钦定晋书》、《钦定南齐书》、《钦定北史》、《钦定周书》、《钦定�书》、《钦定宋书》、《钦定梁书》、《钦定辽史》、《钦定金史》、《钦定元史》和《钦定明史》等二十四史;还有由王云五刊编影印出版的《明刻本历代小史》;还有由程演生编及影印本《太平天国史料》,由赵尔巽等撰的《清史稿》,以及反映中日甲午战争时期的《江华条约关系资料》,由王芸生纂辑的反映中日关系的《六十年来中国与日本》,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五十世纪中国历史年表》。直至1941年被朝鲜总督府警务局禁止出版的反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历史的《十九路军抗日战史》等[16]。

上述这些日据朝鲜时期的在韩汉籍文献资料所涉及的历史史实,从几千年前中国传说的伏羲作八卦,到古代的周朝,历经春秋战国、秦汉三国六朝、隋唐、元明清,迄至近代的甲午战争和抗日战争。其历史年代之久远,实令人叹为观止。

这是其四。

从版本目录学的角度考察,本《书目》所收集的汉籍文献资料涉及到的版本有“石版本”、“写本”、“木活字本”、“新活字本”、“誊写本”、“拓本”、“稿本”、“木板本”、“新铅活字版”、“写真本”和影印本等各种版式。其中,“石版本”有800余种、“写本(稿本)”有1800余种、“木活字本”有170余种、“新活字本”有1300余种、“誊写本”有20余种、“拓本”有30余种、“木板本”有700余种、“新铅活字版”有360余种、“写真本”有30余种、影印本有100余种。从上述统计数字不难看出,在这些版式中,使用最多的是“写本(稿本)”,其次是“新活字本”(包含注明的80余种“中国新活字本”);再次是“石板本”。上述统计数据说明,日本殖民主义统治者在考虑版本时是有选择的,凡能用手写的,就不用其他形式。采用其他形式时,尽可能用“新活字本”出版。对于那些较为有价值的资料,为保存原版本的本来面目,则采用“写本”和“拓本”,或影印的方式,予以出版。其最早的影印本是1910年《重广会史零片》(日本影印本)[17]。这说明日本使用先进的影印技术比亚洲其他国家早了几十年。在上述出版物的版式中,大多为“线装书”,经笔者亲自考订部分在韩的原刊本后,其在装帧上与中国本土的“线装书”并无明显的差别。

这是其五。

从《书目》所收汉籍文献资料的出版时间考察,最早的是1909年的,如由(日本)朝鲜总督府编辑的1909年出版的《朝鲜总督府图书目录》等。时间最晚的是1945年的《风俗饮食调查书》等[18],这些出版物中上个世纪20年代出版的有1639种(1920-1929),30年代的有2306种(1930-1939),40年代的有301种(1940-1945)。从这些统计数字不难看出,30年代出版的汉籍数量最多。究其原因,这与(日本)统治者,经过长达20多年时间对朝鲜的统治,已基本站稳了脚跟,此时完全有可能抽出更多的时间、财力和人力为长期统治朝鲜和出版有利于在思想文化方面进行统治的出版物做准备,为其更好地统治朝鲜服务所用。

这是其六。

5  《书目》的学术价值

上述近7000条《日据朝鲜时期汉籍总目录》的价值,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填补了中日韩三国学界寻找这一时期汉籍文献资料的空白。虽然中日韩学界已出版了几十种有关汉籍图书目录,有的因收录1910年以前的古书,有的将古书与民国时期的图书混合编制在一起,这给三国学者寻找这一时期汉籍文献资料带来极大的不便。本《书目》的编纂与出版,无疑对查找这一时期的汉籍文献资料带来极大便利。因而本《书目》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第二,本《书目》所收每种汉籍文献资料,著录齐全。不仅每一种图书前都编有序号,且包括书名、作者、出版者、年月、版式、尺寸大小,更重要的是每书都标有在韩的收藏单位,以及该书的资料来源。现列举中日韩三种汉籍文献资料的书名如下:

0992 东鞑纪行   (日本)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大连图书馆编新活字本         大连市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 1938 72       22×15. 国(-64-32 P708

2502  临履堂遗稿       (朝鲜)金兴龙著  金基焕刊编地方木活字本    全南长城永慕斋  1928 41   国(古3648-10-101国(古3648-10-180国(-46-552         P2215

5387 燕都丛考(中国)陈宗蕃著中国新活字本北平民国 211932 3  24.5×14.6.   国(古2821-16 P1871

其他所收书目以此类推,即可检索到类似比较完整的文献资料的书目。

第三,由于本《书目》所收近7000条目录,涵盖了中日韩三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教育、事件、人物等各个方面的汉籍文献资料,因而中日韩三国学界据此可根据自己的研究兴趣及领域,提出新问题,对此进行深入地研究。比如本人在编纂过程中,即发现了多个中日韩三国学术界至今未有人研究的新问题。已撰写了《日本统治朝鲜时期汉籍出版品研究――以〈高丽大学校中央图书馆(1984)汉籍为例〉》[19]。下一步围绕这一问题撰写的文章有:《〈朝鲜史料丛刊〉之研究》、《中国的汉籍在韩国――以日据朝鲜时期汉籍为例》、《日本〈朝鲜史编修会出版目录〉之研究》、《日本朝鲜总督府出版品之研究》、《日据朝鲜时期教科书之研究》、《日据朝鲜时期〈千字文〉版本之研究》等,并亲自赴韩搜集到了相当丰富的第一手资料,有的已复印和翻拍带回中国。据此可断言,本《书目》出版后,可供研究的新问题,远不止这些。只要下功夫找到在韩的相关文献资料,撰写10余篇硕士博士论文,是没有问题的。

第四,本《书目》所提供的韩国所藏汉籍文献资料,具有拾遗补缺的功能。中日韩三国学界以此目录,能寻找到本国所缺藏的汉籍文献资料的来源,因而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例如:中国的宋朝朱熹著的《朱子百选》、清朝胡凤丹辑的《唐四家诗集》等[20],经查中国大陆都无该两种书的19161922年的版本。还有1929年由日本佐田弘治郎编,于中国大连出版的《满洲图绘》、《奉天昭陵六骏图》[21],经查上海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均无馆藏。类似已知中国缺藏的在韩汉籍文献资料,当然远不止这些。需要更多有志这方面的学者,以此《书目》提供的线索,按图索骥,进行很好地开发和挖掘,为祖国的历史文献作出应有贡献。

从文献学和目录学的角度,那些中国所缺藏的在韩珍稀汉籍文献,其史料价值、收藏价值和学术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第五,该《书目》的编纂与出版,为中日韩三国学术界更好地组织人力整理、开发和利用这一时期的汉籍文献资料,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007年笔者在与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进行业务联系过程中,当他们得知本人正在进行《日据朝鲜时期汉籍总目》的课题研究时,对此目录非常感兴趣,20081157日,在出席于北京理工大学召开的“中国索引学会第三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论坛”上,当笔者报告了“新发现的在韩数种汉籍”后,即引起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以及与会学者的高度关注,他们希望尽快地将《朝鲜史料丛刊》等资料整理出来。在同年1189日在复旦召开的“历史上中国出版与东亚文化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笔者报告“日著在韩汉籍之研究”论文,并展示从韩国拍摄回来的在韩汉籍文献资料后,又一次引起与会学者的浓厚兴趣。开明出版社的《出版史料》杂志编辑就主动与本人联系,希望为该刊写几篇对在韩汉籍出版品研究的文章。日本的《双松通讯》杂志的编辑也有同样的意思,并赠送给本人2008年第10卷刊物。会议主持人香港城市大学的郑培凯教授希望2009年在香港召开的第二届“历史上的中国出版与东亚文化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时,能听到本人更多地整理开发利用日据朝鲜时期汉籍文献资料的新成果。上海新闻出版局出版博物馆(筹)的馆长在本人报告后对此兴趣更浓,因本人在报告会上,展示的从韩国拍摄回来的那些由中国流播到韩国的汉籍文献资料及图录对其出版博物馆来说太珍贵了。所有这些,无不反映中日学术界,包括台湾、香港地区,以及新加波、挪威国外学者,对更好地研究这些过去未被很好利用的《书目》中提供的近7000条汉籍文献资料的强烈的愿望与期盼。

6  《书目》在韩收藏及使用情况

笔者通过近两年的搜集,已积累日据朝鲜时期出版的汉籍约7000种,其中以韩国高丽大学校收藏的数量最多,其次是首尔(汉城)大学“奎章阁”、“国立中央图书馆”和“国史馆编纂委员会”,还有韩国国会图书馆等。这一时期在韩出版的汉籍,尤其是日本学者撰写的汉籍,流传到中国的比较少。

日据朝鲜时期的汉籍文献资料在韩出版后,其被使用情况如何?要搞清楚这个问题难度是很大的。原因之一,这些出版物最早的距今已近100年,最近的已离开我们有60余年之久。原因之二,那一时期的作者和使用过这些出版物的人,现还健在的已百不存一了。即使能寻找到几个,其年龄也是八、九十的老人,他们也很难回忆起什么来了。现唯一能寻找到的蛛丝马迹,就是查阅已出版的这些原典,从中或许能有所发现。抱着这样的理念,笔者通过亲往韩国各大图书馆寻踪,出乎意料地翻检到了这些汉籍被使用过后留下的圈注和夹入书中的数张纸条。如笔者在查阅日本朝鲜总督府编制的《明治四十五年朝鲜民历》(1912六月十日时22],突然发现内夹有折叠纸条一张。标题为“名义变更申请书”,其内容全文如下:   

(旧)金阿只           (新)金贤道

右申请书 明治四十五年六月十日   扶安郡乾先面仓内里三�二户

                               申请人 金贤道

茁浦警察署长 殿

这张“申请书”说明,这位向当时当地警察署要求变更自己姓名的人,曾使用过日据朝鲜后第一次公布的《朝鲜民历》,申请者唯恐不采用新公布的《民历》的时间,警察署将不会予以办理自己变更姓名的请求。但不知何故,这位“申请人”竟然将其书写的如此认真、公整的“申请书”遗忘在此书中。事隔98年后,它却被一位中国学者发现,并作为此书曾被使用过的最有力的证据。除此之外,笔者还分别于《大正二年朝鲜民历》、《大正十年朝鲜民历》和《大正十四年朝鲜民历》中[23],发现读者利用过上述“民历”时留下的换算干支纪年或算卦后写下的“来头生居”等内容的纸片。这些实物上的记载,和被保存下来的“民历”,有的连封面都不复存在的事实,有力地说明这些汉籍文献资料曾得到广泛地运用。

这些被存放在韩国各大图书馆的汉籍文献资料的保管情况如何呢? 经过笔者查阅的部分实物后,总的感觉,保管是好的。但也有使用与保管不当的,如《大正二年朝鲜民历》的左下角已被虫鼠咬坏一小块,《朝鲜史节要》一书中的部分内容,也因被虫咬坏,而无法辨认。其流传的情况更不理想,不少日著汉籍很少流入到中国来,亦不知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笔者认为,恐怕还是因日中不断地发生战争,以及日本殖民主义统治者对这类图书控制的很严,根本就不想让它在中国流传,从而导致中日文化交流,包括出版物的流传也因之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7  《书目》的编纂与出版给东亚以及中国文化研究带来的影响

《书目》所收在韩的出版的近7000条汉籍文献资料,究竟给中日韩东亚三国,尤其对中国的中国文化带来了什么影响?但根据笔者直接接触过的一些资料,感觉至少有这样几点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深思的问题。

第一,日本殖民主义统治者有选择地将用汉字撰写的文献资料,以及部分中国人和朝鲜人撰写的汉籍文献资料,进行影印、重版,有的从日本本土带到韩国流传,这本身说明,这一部分作为文化载体的汉籍出版物在日本殖民统治者看来是十分重要的,或许对他们统治能起到一定的作用。反过来,这些汉籍文献资料在域外的出版,促使这部分代表中国文化的出版物在韩国的流播,从而扩大了它在韩的影响。这不是以日本殖民主义统治者的意识为转移的。至于这些汉籍能否起到他们想象中的作用,那是另外一码事。

第二,这些日据朝鲜时期的汉籍文献资料的问世,无论对于当时,还是后来乃至今天的中日韩东亚三国学者来说,尤其对于中国学者来说,为了研究日本殖民主义统治者为何如此重视这些汉籍出版物,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有的资料原本出自中国,但经查中国本土至今仍无一家图书馆有馆藏。这一部分出版物被保存下来,为我们深入研究这一历史现象,提出了一个值得关注和深思的问题,就是应该如何诠释这一历史史实给中日韩东亚三国的文化带来的那些积极或副面的影响。这些出版物的存在给我们留下那些值得去探索的新问题和新课题。

第三,由于在日据朝鲜时期的汉籍文献资料中,有些不少内容与中国的人与事相关联,如1943年在京城出版的“新活字本”《梅花白屋诗文》一书,是由日本丑保桥四郎著的,内有不少是其在中国的耳闻目睹的人与事。其篇目中的《战南苑》、《赠稻叶博士赴任满洲建国大学》、《陷南京》和《春日偶感:时支那新政府树立》等[24],涉及到中国的人与事的诗文,反映了作者对那时中国的看法,很值得对其作进一步地探究。再如,在上述出版物中还有不少印制精美的文物图录和保存完好的出版品目录等,对我们中国学者了解和利用这些图录和图书资料资源,无疑是很有裨益的。笔者通过其中保存完整的出版品目录《朝鲜总督府禁止单行本目录》,获知1929年由厦门新朝鲜社出版的《朝鲜往何处去》、1932年由上海战地新闻社出版的《十九路军抗日战史》、1937年由上海出版的《毛泽东自传》等[25],这些作为“汉文”的出版品,曾被日本殖民主义统治者禁止出版。在该《禁止目录》中,也包括不少日文和朝鲜文的书目。至于上述日据朝鲜时期的汉籍文献资料中还包含那些对中国文化更深层次的影响的东西,还有待日后对这些出版品作进一步地研究才能有所发掘和突破。

8  《书目》有待研究的问题

在本《书目》即将出版之际,笔者发现,本书存在的最重要的问题是,未能全面完整地将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的精髓囊括进去,以至于没有能够形成反映中国几千年来传统文化的完整体系。其具体表现在:一是从所收集到的书目看,其图书门类不够齐全。如缺少军事学等方面的汉籍文献资料,这从本文列举的分类目录可以得到佐证。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首先是与日本殖民主义统治者自身的意志有关。从现有收集到的书目来看,他们比较重视与其殖民统治有关的汉籍文献资料,如前面列举的历朝皇帝钦定的正史,即二十四史;同时比较关注对下一代有启蒙教育意义的历代《千字文》等读物。这类读物不仅有汉文读本,还有《图像注解千字文》和《汉日鲜千字文》等多种文字的版本。包括中国600年前被译成外文,迄至今日仍很具影响的《明心宝鉴》[26]。这说明,他们对这类的汉籍也是有重点、有选择的。造成上述问题的另一原因是,反映了韩国学者的实际水平。也许他们自以为当时所见到的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汉籍都被收集了。实际上,他们对于部分汉籍的认识,往往良莠不分,有的甚至将那些价值较低的汉籍也收录了。如收了《绘图精忠说岳全传》等通俗小说[27]。而中国的四部古典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等,则未见列入目录。又如在东亚风靡于当今的明朝洪应明的《菜根潭》,也未能在本《目录》中见到。所收在韩汉籍书目不全,往往还包含历史偶然因素。甚至个人因素,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对本《书目》的研究还有很大的空间。中韩文化交往源远流长,鉴于笔者对此课题研究的时间有限,所见有限,不可能对流入到韩国的中国汉籍文献资料收集齐全。有的汉籍被译成韩文后,其中文本也就更难搜集了。加上一部分保存在朝鲜人民民主义共和国的汉籍文献资料,尚未前往访查。因此,该《书目》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少疏漏之处,有待出版后继续收集、补充和匡正。所以,笔者非常期待在本《书目》问世后,有更多的中日韩三国学者,为促进东亚文化史的研究再上一个新台阶,积极参与到这一课题中来,并充分利用本《书目》提供的文献资料线索,为开发整理这一重要的汉籍文献资料库,扩大东亚文化史这一领域研究的影响,献计献策,群策群力,共同努力把这项研究引向深入。

 

注释

1  本《书目》系复旦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和复旦大学文史研究院“985工程”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研究项目成果之一。“朝鲜”旧称“三韩”。1945年,朝鲜与韩国各自立国。本文中涉及保存在朝鲜的汉籍文献资料,不在其《书目》范围之内。

2  参见韩国学文献研究所编:《朝鲜总督府古图书目录》,汉城亚细亚文化社刊1985年版。

3  复旦大学历史系资料室有藏。

4  (韩)李相殷编《古书目录》,保景文化社1987年版。

5  韩国国会图书馆收藏(071.1)、(120-07-2)、(R01551)。

6  韩国国会图书馆收藏(255350)、(R01551)。

7  韩国国史馆编纂委员会藏(中C3-23)。

8  (韩)李相殷编《古书目录》,保景文化社1987年版,第809页。国(古2255-26)。

9  (古181.1-J868njP556左,此条著录表示,其书现藏韩国的某家图书馆,后者为资料来源于(韩)李相殷编《古书目录》,保景文化社1987年版,左第556页。以下以此类推。

10  日本朝鲜总督府:《朝鲜总督府图书目录》(昭和十一年),第307页。此书藏韩国国史馆编纂委员会。

11  此书藏韩国国史馆编纂委员会图书馆。

12  日本朝鲜总督府《朝鲜总督府图书目录》(昭和十一年),朝鲜行政学会1936年版,第321页。

13  日本朝鲜总督府图书馆编《新书部分分类目录》(昭和十二年),朝鲜株式会社1937年版,第705页。

14  《高丽史节要》(第一)、《海东诸国记》(第二)、《军门�录》(第三)、《唐将书帖・唐将诗画帖》(第四)、《政院传教》(第五)、《乱中日记・壬辰状草》(第六)、《事大文轨》(第七)、《眉岩杂录》(第八)、《镇管官兵编五册残卷》(第九)、《草本惩必录》(第十)、《制胜方略》(第十一)、《阳春集》(第十二)、《保闲斋集》(第十三)、《朝鲜赋》(第十五)、《续武定宝鉴》(第十六)、《绍修书院�录》(第十七)、《高丽史节要补刊》(第十八)、《宗家朝鲜阵文书》(第十九)、《正德朝鲜信使登城行列图》(第二十)和《通文馆志》(第二十一)。此《丛书》韩国多家图书馆有馆藏。

15  日本朝鲜总督府图书馆编《新书部分分类目录》(昭和十二年),朝鲜株式会社1937年版,第705页。

16  朝鲜总府警务局《朝鲜总府禁止单行本目录》,朝鲜汉城1941,版第10676234页。国会图书馆收藏(R01551)。

17  (韩)李相殷编《古书目录》,保景文化社1987年版,第1468页。国(-82-3)。

18  同上注,第2893页。国编(中C11B-7)。

19  拙作载《军事历史研究》20063期。

20  此两书现藏韩国会图书馆。

21  (韩)李相殷编《古书目录》,保景文化社1987年版,第774页。国编C11B-7(-89-2) 国编(B16BC-3)

22  此书韩国国史馆编纂委员会藏(中C3-23)。

23  国史馆编纂委员会藏(中C3-23)。

24  参见《梅花白屋诗文》(中卷),第6111228页。国编(D3D-2)。

25  参见《朝鲜总府禁止单行本目录》,第10676234页。国会图书馆收藏(R01551)。

26  这两种启蒙教育读本在本《书目》中,每种多达10种版本。参见(韩)李相殷编《古书目录》,保景文化社1987年版,第2622659页。国(-41-80)、国(-41-59)。

27  (韩)李相殷编《古书目录》,保景文化社1987年版,第3108页,国编(D7C-3)

 

傅德华  复旦大学历史系资料室主任、研究馆员,中国索引学会常务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