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反映美国近年来苗族研究的文献书目新作
――《苗族相关论著,1996――2006:注释文献目录》评介
倪冬云
(美国夏威夷大学图书馆)
由Mark Edward Pfeifer编纂的《Hmong Related Works, 1996-2006: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苗族相关论著,1996-2006:注释文献目录》),已由著名学术工具书出版商Scarecrow Press 于2007年秋天出版。这本书收录了1996年到2006年期间的北美地区苗族研究,尤其是美籍苗人研究的学术论著、工具书、多媒体资料以及网络资源,共计612个条目。它全面展现了美国近年来苗族研究的学术成果。这本书不仅为从事苗族研究的学者们提供了有益的文献书目信息,同时也为我们开启了一扇了解北美苗族研究的大门。
美国的苗族研究的兴起应当归功于美国的苗族移民。因此,提到美国的苗族研究就不得不首先简要回溯一下苗族的移民史。苗族是我国的土著民族,世代居住在我国西部及西南各地山区。自十八世纪以降, 部分苗族民众才开始迁徙至邻近的越南和老挝,而后至与之毗邻的泰国[1]。在1954年到1975年的二十年间,美国中央情报局招募了许多苗族群众参与第二次中南半岛战争。1975年后[2],他们中的一些人开始以难民身份从老挝移民到美国。 目前,苗族是美国人口增速最快的少数族裔。据美国人口普查统计资料,美国的苗族人口从1990 年的 九万四千左右增加到2005年的接近十九万[3]。
而美国苗族人口的快速增长使愈来愈多的学者关注这一族群并投入到苗族研究中来[4]。美国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与苗族相关的研究著作不断涌现。与这种学术趋势相适应的是,明尼苏达大学的东南亚难民中心在1983到1996年间出版了三本关于苗族研究的文献书目。它们分别是D.P. Olney 在1983年编辑的《A Bibliography of the Hmong (Miao)》(《苗族研究文献书目》) , J.C. Smith于1987年编写的《The Hmong: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1983-1987》(《苗族: 注释文献目录,1983-1987》) 及其1996年的续编《TheHmong: 1987-1995: A Selected andAnnotated Bibliography》(《苗族,1987-1995:精选注释文献目录》,以下简称《苗族,1987-1995》)。这三本书基本上系统地涵盖了美国苗族研究的各个领域,包括了主要英文或含英文的双语苗族研究的出版文献。而斯氏(Smith )还逐一对每个收录书目或篇目进行简介和评价。但由于当时条件限制,这三本书目只收录出版物,并没有收录未出版的学生论文,手稿及会议论文等。由于篇幅所限,关于1987-1995年的解题书目还将音像资料排除在外。尔后,明尼苏达大学的东南亚难民中心在1998年关闭。
尽管九十年代后期有更多的学者对苗族研究感兴趣并发表学术论著,但令人遗憾的是,迄2001年止并没有相关的文献工具书出版供研究人员参考。为了填补这一空白,在苗族文化中心的支持下,Mark Edward Pfeifer在2002年编纂了《Annotated bibliography of Hmong-related works: 1996-2001》(《苗族有关文献注释目录,1996-2001》)。而在此基础上,Pfeifer再接再厉于去年完成并出版了这本最新修订的苗族研究解题书目。(由于这两本书结构相似且著者在新书序言中也并未提及,故本文将二书视为一本评述。)
编者Mark Edward Pfeifer 生于1968年, 是一位年轻的图书馆员和东南亚研究学者。他现在任职于得克萨斯A&M 大学图书馆[5]。Pfeifer在北美苗族研究领域相当活跃,除发表学术论文和文献书目外,他还担任主要苗族研究刊物《Hmong Studies Journal》(《苗族研究期刊》) 和《Hmong Studies Newsletter》(《苗族研究通讯》) 的编辑工作。 除苗族研究外,Pfeifer还对美国的老挝、柬埔寨、越南移民文化和社会经济状况很感兴趣,并且是几个民族学期刊的评审。
Pfeifer 最初的学术兴趣是美籍越南移民的文化和他们在北美的转变和适应。在1999年获得城市社会地理学博士学位之后,Pfeifer作为美国全国性社区服务组织Americorps 的一员到明尼苏达州的圣保罗地区的小学教从老挝移民来的孩子。接着,Pfeifer在当地的苗族文化中心图书馆工作了六年。在资金不足的情况下, Pfeifer仍将苗族文化中心图书馆建成为美国最大的苗族研究资料中心。另外值得一提的是,Pfeifer是苗族研究网络资源中心和越南研究网络资源中心的创建人和管理员。这两个网站内容丰富,提供大量论文全文,参考资料以及最新研究动态,在为学者提供方便之余,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普及和加深普通民众对苗族和越南人民的了解的平台。
Pfeifer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经历使他兼具民族学学者和图书馆员的素养和学识,这无疑为他编写这本注释文献目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在苗族文化中心图书馆工作的六年使Pfeifer有机会收集和接触大量的第一手苗族研究资料。这本书目中的解题部分很大程度上来自于Pfeifer在苗族文化中心图书馆工作期间为该中心通讯所写的资料摘要。
这本文献书目从内容编排上承袭了以往三本苗族研究文献书目的基本构架,即以工具书、参考书始,苗族总论 (包括苗族的历史、文化艺术、宗教等)承接,而止于对苗族移民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研究。但从各部分所占全书比例来看,苗裔美国人相关研究的份额越来越大而且涉及的领域更广泛深入,这也与美国苗族研究的趋势和热点相吻合。为方便读者查阅,书末附有人名、篇目及主题词索引。
该书涉及的研究领域非常广,依次包括:苗族在亚洲 (中国和东南亚);苗族文化;苗族语言;苗族传统信仰与基督教;苗族音乐和传说;苗族刺绣与服饰;苗裔美国人的文化艺术;老挝战争与难民安置问题;难民安置点的类型、住房及社会经济合作;苗族移民的文化适应;种族关系、法律和政治方面的协调与合作;(英文)读写能力与教育方面的适应;身体与精神健康;苗裔美国人的个人经历记述;儿童文学与教师用教学资料;小说与诗歌。此外,编者还将与苗族研究有关的录像资料和网络资源分别汇总集结成独立章节以供参考。
从以上所列内容不难发现编者的尽心收录,但同时也可以看出编者在对于这些资料的组织分类上存在一定的欠缺。这使得该书在总体分类上显得有些分散零乱。试以难民问题为例,在这本新书中,难民问题以两个并列章节涵盖,即:“老挝战争与难民安置问题”和“难民安置点的类型、住房及社会经济合作”。而在《苗族,1987-1995》一书中,Smith则将难民及难民安置点问题合并为一个主要研究领域。在此研究领域内,按难民安置点所在地进行细分。并在此基础上,对于美国这一主要研究地区根据研究侧重点再分为文化、教育、法律三方面。由于缺乏类似的系统的梳理和归纳,读者难以从这本新书的目录中获得对苗族研究提纲挈领的认识。同样地,对于苗裔美国人的研究资料和文献,该书也有进行更合理有效的整理编排的空间。例如,对于所收录的第一手研究资料,无论是书面材料(如个人经历叙述,档案等)还是音像制品,由于它对研究人员的重要性,可以忽略承载媒体的不同而合并成独立章节。
这本文献书目的全部引文采用Chicago bibliographycitation system (芝加哥文献目录引文体例)[6],形式统一,便于使用和检索。对可以从网络上获得全文的文献,Pfeifer还提供了网页地址供读者使用。在各个研究领域中,文献书目大体上按作者姓名(如无,按标题)排序。但在同首字母文献书目中,很多未能继续严格以字母顺序排序。这一不足使得该书在排序上不够严谨,稍显杂乱。
编撰者对于所收书目的解题质量是评价一本注释文献目录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除少数文献无法获得外,Pfeifer对绝大多数的收录文献都作了精当的内容摘要。这些摘要客观中立,没有掺杂对作者或文献本身主观性评论。对于学术性强的论文,Pfeifer还对研究的目的、人群和方法进行了描述。这对于研究人员来说,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综上所述,尽管这本注释文献目录在对篇目的整理编排上略微粗糙,但整体而言,该书实现了编者的综合反映北美当代苗族研究的初衷,不失为一本有关苗族研究的书目学佳作。Pfeifer在本书中不仅对于近十几年来北美苗族研究的成果进行了客观描述,而且还提供了大量的多种形式的苗族研究的参考资料和工具书。这使得无论是专业研究人员还是对苗族文化有兴趣的普通民众都会从这本书中获得有用的资讯。我想,这应该是一个文献目录编撰者最感欣慰的事吧。
参考文献
1 Jean Mottin.History of the Hmong (Meo).Bangkok Tailand:Odeon Store Ltd.,1980:30-37
2 RobertCooper ed. The Hmong : a guide to traditionallifestyles. Singapore : Times Editions, c1998:19
3 U.S. Census Bureau.http://www.census.gov/ [accessed June 18, 2008]
4 Nicholas Tapp. “The state of Hmong studies (anessay on bibliography)” in Hmong/Miao in Asia.Chiang Mai, Thailand : Silkworm Books, 2004: 3-37
5 Mark E.Pfeifer, Curriculum Vitae.http://www.hmongstudies.org/MarksCurriculumVitae.html [accessedAugust 11, 2008]
6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15th ed.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3), 592-753
有关北美苗族研究文献书目的出版信息
1 Pfeifer,Mark Edward. Hmong-related works, 1996-2006: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Lanham, Md.:Scarecrow Press, 2007. v, 157 p. : ill. ; 23 cm. ISBN: 9780810860162 (paperback).
2 Smith, J.Christina. The Hmong: a selected and annotated bibliography, 1987-1995. Minneapolis, Minn.:Southeast Asian Refugee Studies Project, Center for Urban and Regional Affair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c1996. 158p.; 28 cm.
3 Smith, J.Christina. The Hmong: An Annotated Bibliography, 1983-1987. Minneapolis,Minn.: Southeast Asian Refugee StudiesProject, Center for Urban and Regional Affair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1988, c1987. v, 67 p.; 28 cm.
4 Olney,Douglas P. A bibliography of the Hmong (Miao) of SoutheastAsia and the Hmong refugees in the United States. Minneapolis, Minn.:Southeast Asian Refugee Studies Project, Center for Urban and Regional Affair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1983. iii,75 p.; 28 cm.
倪冬云 美国夏威夷大学图书馆编目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