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报纸文献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兼谈《申报索引》的编纂出版 葛永庆
发布时间:2018-09-25  浏览次数:12

开发报纸文献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

――兼谈《申报索引》的编纂出版

葛永庆

 

报纸是传播领域中最古老的手段之一,在我国更有悠久历史。中国的《邸报》约出现在公元前二世纪,它是世界上发行最早、历时最久的报纸[1]。不过,现代报纸在我国出现较晚,直到19世纪末,中国官办、民办的报纸才逐渐兴起。

报纸作为大众传媒,其主要特点是:(1)资料信息密集;(2)出版周期快,且具连续性;(3)所有资料信息均为第一手文献。因此,报纸文献被认为“是一种极为丰富而未被充分开发的信息源”[2]。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共出版报纸5万种。由于报纸信息含量大,覆盖面广,它在信息内容的广泛性、新颖性以及时效性等方面远远优于一般书刊资料。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地方政府的发展举措,各行各业最新科研进展、学术动态及其与企业密切相关的市场经营信息等,均可在第一时间被报道出来,并以快捷的速度把信息传递给广大读者。

然而,报纸是连续性出版物,日积月累,保存殊为不便;其资料信息相当分散,往往转瞬即逝,时效性虽强,集中性和系统性相对较弱,用户查检备感困难。解决报纸信息查阅虽有多种途径,但为报纸文献编制相应的索引,确是开发利用报纸文献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以往,在印刷型报纸的使用过程中,由于检索工具的缺乏和滞后,严重影响报纸的“短、平、快”优势及其独有的信息价值进一步发挥,使读者无法快速、准确、系统地在茫茫报海中查阅或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这种现象至今犹普遍存在。据调查,在我国正式出版的二千余种报纸中,目前仅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和解放日报、文汇报、山西日报等配置报纸文献索引(指书本式索引)或数据库,而绝大多数报纸迄今为止缺乏完善的检索系统。这是十分可惜和遗憾的事,也与网络信息时代要求和我国新闻事业发展现状不相适应。

近闻世纪出版集团所属上海书店出版社即将重新隆重出版《申报》影印本和《申报索引(1919――1949)》,前者早已售罄,后者已列为“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国家重点图书,此次再度问世,实是我国文化出版界的大事,其索引的编纂更是大型报纸文献开发的一次有益探索。

《申报》是我国最早出版的报纸之一,它自1872430在上海创刊,至1949527停刊,历经清末、民国和新中国建国前夕,时间跨度长达78年之久。尤其可贵的是,《申报》蕴涵这一历史时期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重要资料。《申报索引》的编纂出版,满足了人们认识旧中国、研究近现代史的这一不可多得的宝贵文献资源的需要。当然,为《申报》这样一份历时久远、卷帙浩繁、内容纷陈的报纸编纂索引,中外古今尚无先例可援,工作之繁重是可想而知的。我国索引界前辈、已故《申报索引》编委会顾问钱亚新先生认为编纂《申报索引》不仅可使《申报》发挥应有的史料作用,而且对索引学又开拓了一个新据点。的确如此,报纸索引在我国索引领域历来是个薄弱环节,连《民报》这样一份为时短促却具有重要资料的报纸,其索引还是日本人编的。所以,《申报索引》这一大型检索工具书的出版,在我国索引编纂史上也是值得记上一笔的。

检索工具书的职能在于既要反映原文献资料的真实面貌,又应讲究编制技巧。《申报索引》编纂者选择有史料价值的资料编制索引,并非有闻必录,其间包括选录、归类、标引、注录、编排等工作程序。这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各个环节都要妥善处理。如归类,由于报纸内容五花八门,错综复杂,原订的分类表,无论怎样周详,也难概括变化多端的客观现实。这就需要采取灵活机动的方法,即既有分类,又可视情况设立各种专题。前者是大框框,后者则是对资料再次进行归纳、提炼,以突出重点,便于检索。例如1919年索引中,南北和议是当年的重要政治事件,于是便在政治类的“民国政治”项下,设立“南北和议”专题,并在这一专题下另分“和议地点”、“和议代表的活动”、“关于南北和议的评论”等11个小题,这样就使索引的深度有所加强,同时也相应扩大了检索途径。而更可贵的是使某些重要资料不致散失或湮没在一般史料之中。这也许能稍为弥补族性检索缺乏从主题角度进行专指性检索的缺陷[3]。

回顾《申报索引》编纂过程中,无论从宏观的编纂设想抑或微观的工艺流程,无不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矛盾,这是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通过认真探索,不断总结,终于使这一工作扎扎实实地向前迈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申报索引》的编纂出版给读者提交了一把开启《申报》这一巨大信息宝库的金钥匙,也在探索大型报纸文献索引编纂方面跨出了一大步。

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书店出版社影印了全套400册的《申报》,后来又组织有关单位编纂了30册的《申报索引》(当时还未全部出版),为查阅和研究近现代史“百科全书”式的《申报》提供了一项重要工具,事隔20余年,如今又重新隆重出版,这是配合我国文化大发展的好事。它出版后除继续接受用户和读者的检验外,作为出版者是否还需研究这件大型工程的后续问题?个人认为有如下三个方面:

(一)《申报》出版78年,而目前索引仅编了30年,余下部分编纂难度更大,如放弃不编毕竟“功亏一篑”,是否应作进一步打算?

(二)就既出的30年(册)索引而言,资料信息内涵已相当丰富,是否可作些市场调查,然后搞出些副产品,如有些重要事件(或人物)能再编些专题索引,可能更受欢迎和关注。

(三)目前出的索引是书本式的,传统报纸索引有重要的使用价值,今后可否进一步把索引和影印本结合构成电子版索引(全文数据库),这样更便于读者检索并减轻用户经济负担,也更符合信息化时代潮流。数据库是现代索引,它将成为开发报纸文献的主要形式,也让传统报纸索引应时改革创新,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参考文献

1 韩珂.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份报纸.北京晨报,2007-04-12

2 张琪玉.报纸文献是一种极为丰富而未被充分开发的信息源――关于发展报纸文献索引和数据库的思考//葛永庆主编.索引研究论丛:报纸索引和新闻数据库.上海:中国索引学会,199910

3 葛永庆.“申报索引”编纂点滴谈.上海新闻出版,198810

 

葛永庆  中国索引学会创始人,原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编委,《申报索引》编委,《中国索引》副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