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保质量是我们编纂《申报索引》的准则 黄秀文
发布时间:2018-09-25  浏览次数:10

确保质量是我们编纂《申报索引》的准则

黄秀文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  上海  200062

 

今年3月,得悉经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上海书店出版社努力,沉寂多年的《申报索引》编纂出版工作于2006年重新启动,被列为国家十一规划重点图书,并将于近期出版面世,欣喜万分。

《申报》是我国创办最早,旧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报纸之一。从1872年创刊至1949年终刊,《申报》以其数量巨大的篇幅记录了这一历史时期各个历史阶段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教育和社会生活的大量有价值的资料,可供多方面的研究和利用。根据各方面研究和利用的需要,1983年上海书店影印了全套《申报》。为便于检索、利用影印本《申报》,上海书店同步组织市内图情、出版界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启动了编纂《申报索引》的巨大工程。我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编纂组承担并完成了1922年、1931年、1937年、1938年、1943年、1944年六个年度《申报索引》的编纂工作。

回忆上世纪80年代及以后全组同志历经数年,埋首于浩如烟海的资料卡片之中,齐心协力,十分辛苦地编纂《申报索引》的情景,可谓历历在目。当时我们全组同志认识到编纂出版《申报索引》是我国学术界近一个世纪的夙愿,也是新中国文化事业上的伟举,我们参与编纂《申报索引》,是在做一件造福于广大学者的好事。凭着高度负责的职业精神,我们把确保一流的编纂质量定为我们编纂《申报索引》的准则。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为整套《申报索引》的编纂出版作出一点贡献,为社会提供一部科学、实用,便于检索,让读者满意的高质量的检索工具书。

编纂《申报索引》是集学术研究与编纂技术于一体的一项工作。在编纂过程中坚持以严谨的学风对待每一个环节,是确保《申报索引》编纂质量的重要基础。为此,我们着重抓了以下三点:

其一,认真研读《申报索引》原文,辨析资料价值。《申报》是跨越晚清和民国两个历史时期的综合性报纸,篇幅浩瀚,内容庞杂,但其中蕴藏着大量反映当时历史的、有价值的资料,而有时有价值的资料与无价值的传闻又往往交叉混合。为准确无误地圈选出每一条有价值的资料,并将这些资料进行正确标引、科学分类、编序,我们要求编纂组的人员,尤其是骨干,都要注重资料研究、研读,辨析资料价值。首先要重读并研究民国史及与该时期有关的著作和论文,弄清索引编纂年度历史大事的来龙去脉。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基础上,认真研读《申报》原文,仔细辨析资料价值。在资料的选录上要经过反复研读、推敲,必须以是否具有史料价值为取舍标准。对记录大量政治、军事、外交重要资料的“专电”、“公电”、“国内要闻”应重点收录;对反映上海史料的“本埠新闻”应重点选录;对“社会新闻”则择其典型及社会影响大者选录。收录时,不以文献资料的长短为标准。有些“专电”只有一两句话,或者十几个字,但事关紧要,则必须收录。有些简要新闻,登在不显眼的位置,字数很少,却极有史料价值,这些重要资料一定要仔细辨析搜寻。做到避免漏收重要资料,误收无价值的传闻,使收录的各条资料达到史资准确,个性鲜明,反映较多的信息量。

其二,在编制人名索引中加强考证。《申报人名索引》是《申报索引》的重要组成部分。凡《申报》上与重要人物有关的资料,其出处分别集中在各人名之下,读者在使用《申报》时,不仅可以通过分类索引,从学科的角度按类查找资料,而且还能以人名为检索口,查到相关人物在《申报》上的全部资料,为研究近现代历史人物的学者提供一条查找特定人物资料的有效检索途径。人名索引的收录范围与编制方法,编委会制定的《申报索引编纂工作方法》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不严谨对待,就难以保证人名索引的质量,会造成或给读者提供某些虚假信息,或张冠李戴给读者提供错误信息。为此,我们对《申报人名索引》的编纂给予充分重视,强调在编制过程中加强考证工作。关于人名考证,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符合收录标准的人名及其资料是否收录的考证。人名索引的收录范围,我们严格按照《申报索引编纂工作方法》制定的人名收录标准收录。但我们认为并非所有符合收录标准的人名及《申报》所记载的该人物的所有资料都需要收录。是否收录,还要看有没有资料价值,经考证,有资料价值则收,无资料价值则不收。二是同人异名的考证。《申报》所反映的重要历史人物,同人异名者居多,包括姓名、字、号、别名、笔名、以姓代名、以官职代名、以籍贯代名、以敬称代名等。同一历史人物的资料往往会分散在该人物的各异名之下。为避免将同一人物的资料分割开来,或造成张冠李戴的差错,我们努力做好同人异名的考证。通过查阅人名词典等参考工具书和相关重要历史人物的论著、传记,我们编制了一套人名参考卡片,把《申报》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的姓名与异名一一列出,供考证时使用。碰到同人异名的情况,考证后照实标引,在括号内加注原姓名,各异名另作“见”卡。经过人名索引的编排后,把分散于各异名之下的所有有价值的资料都集中于该人物的名下。三是同名异人的考证。《申报》所反映的重要历史人物,有时会出现两人同姓同名的情况,如1922年《申报》中出现了三张陈毅的人名卡片,经查阅革命家陈毅的生平、查阅民国通俗演义等有关资料,证明一张为革命家陈毅,两张为北洋军阀政府蒙古都护使、驻库伦办事大员陈毅。

在人名索引编制过程中,我们通过研读《申报》原文,查阅相关工具书,查阅相关著作的史料,编制人名参考卡片等方法,加强考证,对提高人名索引的编纂质量起了很好的作用。

其三,做好《申报索引》的复核与总校。《申报索引》书成众手,编纂过程中差错颇难避免。当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标引有误或标引质量不高,人名著录有误,栏目著录标准不一致,分类中把同一事件的资料分入不同类目等。为了提高《申报索引》编纂的质量,严格把关,做好复核与总校两项工作至关重要。

对于复核工作,我们编纂组抓了以下两个环节:首先在统一规范的基础上组织编纂人员对正文资料的标引、出处、分类、人名的出处、拼音等进行对校;然后组织编纂组的骨干力量分别进行专项复核。专项复核中有人专门复核正文资料的标引,有人专门复核分类,有人专门复核出处,有人专门复核人名索引。经过专项复核,纠正了标引、分类、人名索引、出处等方面的某些错误或不足。如在复核标引中,发现标引有误,即把史实搞错、把资料主题表达错误的,复核的同志经研究与分析后即加以纠正;发现标引质量不高,即未能以最精炼的语言表述标引或标引主题不突出、标引用语不流畅等,复核的同志负责修改,力求使修改后的标引紧扣主题,反映较多的信息,可读性强,用词恰当,便于读者检索。

经过专项复核后,编纂组负责人对所有已编排的卡片进行随机抽查,发现索引编制的整体质量已有很大提高,但有些问题依然存在,如有的出处页码有错误,某些栏目著录不统一,分类编排中仍有将少数同一事件的卡片分入异处的情况。为保证质量,对读者负责,我们下决心逐条核对《申报》影印本原文,组织全面总校。避免因出处错误、分类错误致使读者无法查到所需要的资料。逐条核对原文,工作量相当大,由于已经分类编排,核对有一定难度,同时考虑到这是编纂组最后一次通过总校进行质量把关,因此,组内核心成员、骨干力量全部参加,总校时间也安排得相对集中。总校内容为索引款目与编排体系。采取分工负责、责任到人的方式。参加总校的大多数同志手持《申报》影印本,每人负责12个月的索引,逐条校对标题、作者、出处。对出处的校对,我们要求慎之又慎,发现错误,随时更正,并做好记录,以便总结研究。同时,精选一位专业功底扎实、工作认真仔细的同志专门检查索引标目,核查索引标目能否反映文献信息,标题含义是否明确,文字是否通顺、具有可读性,标点符号是否正确等;另精选一位精于索引分类、编排的同志专门复查编排体系,检查有无把同一内容分入不同类中,列出的事件专题是否贴切,编排是否符合逻辑,类目之间的交叉参照是否恰当等。上述内容为总校的重点。此外,另有专人校对人名索引、自由谈篇目索引与作者索引。通过总校索引款目,更正了一些错误,弥补了一些不足。其中有一部分属于誊抄笔误,在总校中得以改正;也有一部分系原卡片著录有差错,通过核对原文,得以发现并及时纠正,避免了以讹传讹。编排体系经过总校,做了某些调正。对个别内容相同,分入不同类目者,集中合并;对某些跨类的内容,经研究进行个别调正;对类目之间的交叉参照,根据内容相关的情况,适当增补了参见。总校将《申报索引》编纂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错误降至最低限度,使标引质量得到较大提高,分类编排更加科学合理,杜绝了在编排中将不同历史事件混为一谈的差错,对确保《申报索引》编纂整体质量的提升起了重要作用。

编纂出版全套《申报索引》是一项巨大工程,即使分年负责编纂《申报索引》,任务也十分艰巨。我们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编纂组几年中完成的6个年度的《申报索引》,收录的标题共有十余万条,加上各年的凡例、大事记、对照表等共计近400万字。面对如此繁重的编纂工作,既要坚持质量第一,又要抓住编纂进度及时交稿,编纂过程中的艰辛与付出,我们深有体会。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坚持质量第一的做法得到了《申报索引》编委会的充分肯定,我们的书稿经上海书店出版社终审,其编纂质量得到了他们的称赞。现在1919年至1949年《申报索引》即将出版为广大学者所用,我们感到,我们的付出价有所值。

 

黄秀文  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教授,中国索引学会副理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