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代目录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尚志明
发布时间:2018-09-25  浏览次数:14

试论当代目录学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尚志明

(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  200234)

 

    本文分析了当代目录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交流渗透、加强应用性研究、拓宽研究领域、变革研究方法、提高网络目录学技术等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  当代目录学  理论研究  问题  建议

 

21世纪网络化数字化给图书馆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用户对图书馆目录信息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目录学作为一门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良传统、实用性和时代性非常明显的“致用之学”,在当今网络化、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发展,怎样满足用户的信息要求,已成为当今目录学领域里最主要的任务。

1  目录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与实践脱节

目录学理论研究在引进新理论、新方法的同时,又出现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忽略了对目录工作实践中的现实问题的研究。经过历代的发展,目录学基础理论研究已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而系统的体系。然而作为直接指导实践的书目工作实践理论研究,无论在其深度还是广度方面都没有达到相应的高度,形成了目录学基础理论研究与书目工作实践理论研究的不平衡现象。

一方面,面对书目工作的网络化、现代化,一些理论研究者对新技术还未能完全适应,有些还不具有实际操作的经验,一时间也造成了某种理论研究的空缺,进而失去了理论对实践的总结、指导意义;另一方面,一些直接接触实践“第一线”的工作者在实践操作中,往往又不注重其理论的总结,因此一些宝贵的书目工作实践经验难以得到理论的升华。

1.2 传统与引进的矛盾

我国目录学历史源远流长,形成了“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优良传统。当今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的目录和书目工作实践,已由手工操作方式和书本目录形式被自动化编制的网络版形式所取代,目录工作的社会组织形成从各自为阵的分散的体制逐步向国家和国际书目控制过渡。面对网络化、数字化这一新技术变革的挑战和社会的发展,传统目录学理论体系已不适应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目录学又热衷于同西方接轨,偏重于引进和研究西方发达国家目录学的概念和理论,唯洋是从,而对祖国的目录学资源不去作深度开发和利用,缺乏自己的创见,对东方发展中国家的目录学也不重视研究,这势必导致我国目录学内容陷入空虚的地步,失去了中国目录学的品牌。

1.3 忽视应用性

我国目录学历来注重其学术性,然而却严重忽视目录学的应用性。应用问题已是目录学研究领域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在当今网络化、数字化社会,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文献数量激剧增长,现代书目工作实践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的形势下,目录学忽视应用性的局限也充分显现出来。

一方面原有的以具体书目为核心的研究体系尚未彻底打破,书目情报咨询服务、检索服务、技术服务等研究内容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导致目录学在学科领域中缺乏扩张力、渗透力;另一方面又忽略用户需求的研究,对用户需要什么样的检索工具,用户的多样性需求和检索缺乏深入的研究,导致在用户需求中缺乏影响力、号召力。

1.4 研究领域缩小、方法匮乏

应该说,信息学的理论研究方法、图书馆情报检索系统、索引、文摘的理论研究方法等都是在书目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然而由于目录学既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又“崇洋”,故而限制了自己的发展对当今社会的应变能力较差。在学科性质上,忽视其应用性,忌讳于谈目录学是应用学科,认为目录学只有越独立,越自成系统,不附属于其他学科,目录学才可能有更高的现实地位。殊不知,“欲速而不达”。信息学科的飞速发展,使学科之间交叉渗透。由于目录学理论缺乏深入研究,本身的体系没有新的突破,自身的结构不够完善,研究的内容日趋陈旧,缺乏大的创新,缺乏对其他学科领域的扩张、渗透,致使原来属于目录学范围的内容和目录学理论的方法被其他学科借鉴、利用甚至取代,出现了目录学将被淘汰的危机。

目录学作为研究文献增长与人们对文献需求这一矛盾的科学,在这一领域里,存在着相当多的数量关系,但由于目录学研究在方法上长期局限于定性分析和历史归纳法,导致我国目录学理论研究远远不能适应经济等专业目录的理论,专科目录学只涉及少数几门主要学科,在数学方法的应用方面更为短缺,不能真正实现目录学理论研究的科学化、系统化、整体化和多样化。

1.5 忽视新技术的研究

传统目录的编制是以载体的物理形态来划分文献类型,因为传统文献的内容因载体的不同而相异,但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如今一种载体同时可以记录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类型的信息,面对这些问题,传统的目录划分准则失效了。当今网络化、数字化环境敦促着目录学理论实践必须适应新技术的发展。然而长期以来,我国目录学研究一直忽视对新技术的研究,目录学与现代科技技术结合的问题一直未能得到充分解决。目前的目录学实践在计算机的运用上,不论是软件还是硬件都与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的现代目录学实践的要求存在着较大差距,不足以生产出让用户满意的书目,同时缺乏能将目录学与计算机技术有机结合的目录学人才,致使目录学实践中的计算机运用水平无法得到应有的提高,因而也就无法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需求的各类书目。

2  目录学研究之建议

2.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目录学理论来源于实践,而理论对实践的发展又是有反作用。根据哲学原理,首先要求目录学理论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密切配合,投身书目工作实践活动,使目录学理论建立在实践工作的基础上,应用自己的理论知识,为编辑书目工具,为科研提供书目情报服务;其次,适应网络化、现代化技术环境,在实践工作中,总结出新的理论和规律。重点要求加强应用理论、技术理论的研究,同时从书目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有现实问题的课题,并从理论上加以阐述。如关于书目情报服务、书目工作标准化、主题目录的完善、国家书目控制等课题。而这些现实问题的深入研究也有助于目录学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

2.2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交流渗透

目录学研究的发展首先要继承我国目录学的优秀遗产。千百年来形成的丰富的目录实践以及历代目录学家创造的宝贵的理论遗产是当代目录学理论发展的基础。从传统目录学到当代目录学,并不意味着对传统的摈弃。现代目录学不能脱离与传统目录学的联系,应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学术文化高度科学地总结我国目录学遗产,取其精华,将其优良传统融合到当代目录学之中。陈光祚提出的“目录学是研究文献流的整序、测度和导向的科学”之说,已远远超越了“目录学是研究目录工作”的范围,突破目录学是“目录之学”的传统观念。彭斐章教授提出了“书目情报是区别传统目录学的一个重要标志”。融入了现代科技和手段的书目情报服务和文献检索是在当代目录学中的致用。目录学应当以书目情报运动规律为核心,进而奠定当代目录学发展的基础理论。

其次,借鉴国外目录学的先进经验。当前一些发达国家在目录学理论体系研究、书目控制论研究以及书目数据库建设等方面,都比我们略胜一筹,尤其是在目录学现代化理论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我们还应当重视发展中国家的目录学研究经验和成果,如应当加强对印度、埃及这样的文明古国的目录学的研究。这些历史悠久古国的目录学有的曾影响过我国的目录学,如印度佛经目录“总经序”的方法。通过与国外的交流和比较,加以吸收和利用,以充实发展我国目录学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们的目录学要走向世界,在国际上赢得地位,就必须有自己独特的概念系统,有自己的“学术术语”,在翻译介绍国外目录学研究的最新成果的同时,系统向国外宣传介绍我国目录学的长处和“术语”,改变以往编译资料不足的状况,真正开展比较目录学的研究和双向的国际学术交流。21世纪的中国目录学要表现出更强的开放性、兼容性、渗透性和扩张性。

2.3 加强应用性研究

传统目录学以书目的存贮为功能,重在学术性书目和藏书性书目的研究。当代目录学的发展,正如朱天俊先生指出的那样,“目录学原本是致用之学”,突出了目录的应用性。肖希明先生认为:“目录学应用理论。这是指将目录学基础理论运用于指导书目工作所形成的一系列方法性、技术性理论。”包括:“书目情报用生产理论”、“书目情报传递和利用理论”、“书目工作组织和管理理论”、“书目情报工作现代化理论”等。要变革旧的目录学理论体系,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当代目录学体系,就要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和网络知识,在应用性方面下功夫。当今目录学应用研究的领域已逐步扩大。围绕书目情报的生产、传递和利用,开展了书目著录规范化、标准化的研究,书目编排的研究,提要法、索引法和文摘法的研究,书目语言的研究,书目情报的传递形式、特点和研究,书目情报需求与服务的研究等。围绕以计算机、现代通讯技术的应用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书目工作,将MARC、光盘、书目数据库、情报检索系统和情报检索网络等理论和方法,纳入目录学的学科体系之中。当代目录学在检索性书目、情报性书目及控制书目方面突出了目录学的应用性。

在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加快,日益增长的文献信息流与人们对文献信息的特定需求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人们对目录学的需求也将日益迫切。如何满足特定需求,突出目录学的应用性,就成为目录学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21世纪的目录学应当大力研究读者的阅读心理、兴趣、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过程,如何开采书目情报资料,并从大量文献中挑选出用户需要的信息等。以用户的书目情报需求为中心来研究目录学,这是我国目录学研究领域的一次变革,是目录学朝应用方向发展的必然结果和归宿。

2.4 拓宽研究领域,变革研究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网络化、数字化的环境下,各学科分化、整合、交叉、渗透。这种趋势促使目录学理论体系发生深刻的变革,只有不断拓展和深化目录学的研究领域,丰富目录学学科体系的内容,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目录学要广泛吸收和移植其他学科的重要研究成果和理论,不断丰富和发展自身的理论。如应用哲学、社会学、信息学、经济学、数学以及控制论、计算机、网络技术等学科理论和知识,把目录学置身于整个信息社会系统之中,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研究,进一步拓展目录学理论发展的新领域。

目录学是研究文献信息流宏观控制的科学,因此目录学应当充分吸收信息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信息的传递、分配、加工、转换过程与规律,研究文献信息的增长、老化和分布规律,研究信息的需求特点及其变化规律,研究文献信息传播的内在机制,使目录学融入信息科学的整体系统中;运用控制论的一些定律和原理方法研究书目系统的运动规律,从而使目录学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书目控制论的研究已成为目录学和一个学科分支,书目控制论研究应深入到书目交流过程的各个具体环节中去,应重点研究:文献的开发控制、文献的集约化控制与书目情报系统、书目情报源控制、国家书目和世界书目控制、计算机在书目控制中的应用和检索自动化问题,实现文献资源的合理使用和共享;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使目录学研究从静态的定性分析上升到动态的定量分析并产生了书目计量学,利用数学方法对这种供求矛盾的数量关系、书目情报工作传递的速度和效率等进行计量分析和预测,进而优化管理;运用系统方法的整体性、有序性、动态性、关联性,揭示目录工作各项活动与过程的相互联系,为定量控制打下基础。当代目录学方法将向多样化、整体化、精确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

目录学不仅通过吸收其他学科的理论与方法来丰富自己,同时也向其他科学领域渗透。可以说,做学问是以利用目录为前提的。目录学的这种重要性和广延性,使目录学与其他一些学科相融合而形成了学科文献目录学,如哲学文献、文学文献、历史文献、经济学文献、医学文献目录学。目录学在向其他学科领域渗透的同时,也拓宽了自身的研究领域。

2.5 提高网络目录学技术

在当今网络化、数字化的社会背景下,目录学研究的重点应该转移到网络信息目录工作及其检索工具上来。目录学研究需要寻觅一种满足用户需求的服务与信息技术空间新方法,应用网络理论和数据库技术,来推动目录的电子化、网络化的发展。21世纪的目录学要重视网上书目情报资源标准化研究,网上书目情报资源保障体系研究,网络传播技术研究,用户网上书目情报资源获取研究等。目录学研究者应该积极参与网络信息资源建设,把目录学推进到网络目录学的新时代。

2.5.1  网络信息资源的目录控制技术

目录学中的目录控制技术是针对当代信息社会中信息流运作的有效处理技术。它借鉴文献分类法的基本原理,对大众性的网络资源划分方法进行适当的规范、改造,使其能满足人们对专业性、学术性信息的检索和获取需要。

2.5.2  全文搜索技术

全文搜索是运用搜索引擎来实现的,是面向文本的一种主题检索途径。搜索引擎由自动索引智能软件来完成网络信息的自动搜索和标引功能。借鉴信息检索系统的做法,用词表来规范检索用语,在搜索引擎的软件系统中内置检索词语控制系统,成为当代目录工作对于网络信息资源工作的一个切入口。

2.5.3 分类法网络版编制技术

分类法网络版的编制技术是当代目录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不仅是一种从印刷版到光盘版再到网络版的发展,而且是通过超文本链接,促进分类与主题一体化,可为标引网络中的信息提供一个接口的工具。

 

参考文献

1 乔好勤.我国近十年来目录学研究的回顾与思考.图书馆学通讯,1988(4)19-25

2 彭斐章.我国当代目录学研究进展.图书情报工作,1994(5)1-5

3 尚志明.目录学理论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图书情报工作,1994(5)6-10

4 王波.1990年以来的目录学:从“书目情报”说起.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998(1)30-34

5 张洪元.论目录学理论与实践的契合.图书馆,1998(2)10-12

6 彭斐章,贺剑峰,司莉.试论21世纪中国目录学研究的基本特征.图书馆杂志,2001(5)2-528

7 秦明,吴家玲.论当代目录学的失衡.图书情报工作,2003(7)121-123126

8 李志,周良华,刘国华.谈谈目录学理论与实践问题().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05(1)21-25

9 吴万晔.网络化数字化环境下目录学的演进.图书馆学研究,2006(1)17-19

                                                        

尚志明  男,1952年生,华东师范大学信息专业硕士,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