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料的指南
――《〈新文学史料〉百期索引》评介
武德运
(西北大学图书馆 西安710069)
许馨编著的《〈新文学史料〉百期索引》出版了。看到此书,为之一喜。何至于此?记得在2003年,《新文学史料》即将出到100期时,我曾特地给该刊编辑部写信,建议他们编一本索引,以方便读者,但却是石沉大海,看来他们并无此打算。我自己也动过为它编索引的念头,但手头还有别的事,我也不愿搁置起来,所以并未下编索引的决心。笔者是《新文学史料》的长期订户和读者,收藏有从创刊号至今的115期,一本不缺。现在看到有人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而且付诸行动,又出了成果,可谓正中下怀,自然欣喜异常。
《新文学史料》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出版的第一种新文学史料的专业性学术刊物。它1978年创办时为不定期丛刊,由新华书店发行。到第三年――1980年就变为每年出四期的季刊,交邮局发行。现在是刊物自办发行。刊物诞生时,正是粉碎“四人帮”后,举国上下呼吸着二次解放的清新空气,沐浴着春天阳光雨露的时刻。当时经过“五四”风雨,为我国新文学事业作过重要贡献的老作家大都还健在,他们发表的回忆录、访问记、传记、书信、日记、佚文、轶事等,都是弥足珍贵的第一手史料。以后不少老作家相继去世,所以可以说《新文学史料》不仅为我们保存、也为我们抢救了不少几乎泯灭的资料。所以《新文学史料》是研究和爱好现当代文学的人不可或缺的一种读物。
《〈新文学史料〉百期索引》将创刊号至100期发表的全部文章、文物、图片分为:作家作品、社团、期刊、流派;史料、佚文(闻)轶事;来信、补正、考证;简讯;悼念;图片、手迹;其他;共九大类。而“作家作品”一类,因内容较多,又将这些资料从中析出作家的名字,按笔画为序,使作家本人和别人写的关于他的文章都集中一处,对读者来说更为方便。此外,有的地方还作了互见,也是为读者着想。而在本索引前面编著者写的长文《史料建设的重要阵地――重谈〈新文学史料〉100期》,对《新文学史料》的出版,作了鸟瞰式的回顾,提纲挈领地作了评介,也很有必要。尤其对初次接触、需要全面了解这一刊物的读者更为有益。
现在,各种资料、信息真是铺天盖地,让人应接不暇。虽然有了电脑是方便多了,但不是所有问题网络都能解决,还应辅之于其他形式的工具书,而书目、索引正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科学巨匠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个肩膀是什么?我认为指的就是科学文献。如果把文献资料比作大海的话,那么,书目、索引就是我们在这个浩瀚的大海上航行的指南。编纂索引看似雕虫小技,实际却是一件颇为费事的工作。然而,它虽是辛苦了个别人,却有益于大家,是功德无量的事。虽然它与单纯的学术研究还有区别,但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从事这一工作,必须具备以下三点:首先,要有目录学知识;其次,要有学术眼光和使用书目、索引的切身体会;第三,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只有这样,编纂的书目、索引才会实用。许馨同志是多年的图书馆工作者,又是中国索引学会会员,也有过编索引的实践,编《新文学史料》的索引,应当说是行家里手,需要克服种种困难,才能出成果,再到出版成书,我们完全可以想象得到,每前进一步都不容易,而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她自己最清楚。现在《〈新文学史料〉百期索引》已由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我也为之高兴。它不仅为我这样的个人读者提供了方便,尤其是对图书馆、资料室的广大读者造就了一把打开现当代文学宝库的钥匙,值得庆幸。《新文学史料》仍在继续编辑出版,如此下去,每到一百期出一本索引,倒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当然,我也不是说这本索引已尽美尽善了,以后如果再增加总的题名索引(按笔画或按拼音排列,起码得有一种;两种都有,当然更好)和作者索引,对读者来说,自然更为方便。
(转自:藏书报,2007年8月6日第3版)
武德运 西北大学图书馆馆长,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