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引文的检索技巧 何雪英
发布时间:2018-09-25  浏览次数:27

SCI引文的检索技巧

何雪英

(中山大学图书馆  广州  510275

    本文以SCI的网络版Web of ScienceSCIE的引文检索和引用报告的检索作为例子浅谈一些检索引文的心得。

关键词  科学引文索引(SCI  引文检索  引用报告

 

《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简称SCI是美国科技信息所出版的权威的科学技术文献检索工具。由于它收录并统计了期刊和论文的被引证资料,因而它在具备其专业性检索系统所具有的文献检索功能以外,还具备期刊和论文的影响力评估、科研绩效评价等功能。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把SCI的引用作为科研能力评估的指标,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评职称、申报重大项目和申报奖项等等活动时都要求申报人检索其在SCI引文次数,并以此作为影响力的评价因素,因此SCI引文检索的查全率十分重要。

通常情况下,一篇论文在文后都会著录它的参考文献,这些参考文献就是这篇论文的被引文献,而这篇论文称为施引文献。SCI的引文索引是用它所收录论文的参考文献作为检索词的,检索词完全取决于论文作者在著录参考文献时所著录的信息。而很多作者在著录的时候不按标准格式著录,造成各种各样的形式,有些还出现差错。因此,掌握一些引文检索技巧,对于提高查全率大有帮助。

下面以检索SCI的网络版即Web of Science中的SCIE的引文和引用报告为例浅谈一些心得。需要注意的是,引文检索可以检索出两种被引情况,一类是被SCI收录的期刊论文的被引情况,另一类是未被SCI收录的期刊论文、专利、会议文献和图书的被引情况;而引用报告仅限于第一种,也就是被SCI收录的期刊论文的被引情况。

1  SCI引文的检索技巧

SCI的引文检索项有三项:作者、被引文献名和被引年份。

1.1 按被引作者姓名检索

检索SCI时作者姓名的标准形式是先输入姓,然后输入空格,再输入不超过5位的名的首字母。由于施引文献作者著录参考文献时可能会有多种形式,还需使用作者姓名的各种变形或者在输入首位大写字母后,只使用作者名字的部分字符再加上通配符“*”。例如“李四光”,标准的形式是“lisg”,其他变形还有“li s”和“siguang l”,也可加上通配符“li s*”或“si*”。整个检索式可用“or”来组合,例如:“lisg or li s or siguang l”,也可“li s* or si*”。这样一般都能把作者所有的被引情况查全了

1.2 按被引文献名检索

检索SCI使用的作者姓名标准格式,对于我国人名的著录会造成众多的同名同姓,尤其是姓名为两个字的作者就更多了。因此只查姓名检索的范围太广,检索出来的结果会太多,加上被引文献名这一项可有效地缩小范围。被引文献名是指要检索的论文所发表的文献名,它所使用的不是文献名的全名,而是简化名。在不知道简化名的情况下可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浏览简化文献名的目录,在被引文献名这一项的说明里面有“被引文献名目录”和“简化文献名目录”两个链接,打开链接直接点击所需的文献名就可以直接在检索项添加文献名了。另一种方式是输入文献名的前几位字母再加上通配符“*”。例如:文献名是science,可输入“sci*”。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文献名带有“journal”的,需加上“journal”后一个单词或多个单词再加通配符才能有效地缩小范围。例如文献名是journal of computer,可输入“j com*”。如果要查一个被引作者发表在多篇不同文献上的论文的被引情况,检索式同样可用“or”来组合。例如:“sci* or j com*”。

1.3 按被引年份检索

被引年份是指被引文献的出版年,可输入单个年份,也可输入多个年份,例如“2001”或“2001-2006”。

1.4 检索项的组合

以上三个检索项视情况可做不同的组合,通常情况下不建议只输入一个检索项,至少输入两个,甚至三个检索项,这样才能有效地缩小检索范围。例如要查某人近五年来的论文被引情况,可选择被引作者姓名和被引年份,如被引文献名不多于5个,增加被引文献名项更佳。如果不限定年份,而被引作者所发表的论文较多,可逐年进行检索。需要注意的是,有些来源文献作者在著录参考文献时,把同一本图书的不同章节作为题名分开标注成几条参考文献,其实是同一作者同一篇论文的引文,只能算作一次引用,检索时应多加留意。有些图书多次再版,筛选检索结果时应注意每次再版的年份,各版本的被引次数可相加视为同一著作的被引次数。另外,有些来源文献作者在著录参考文献时,只著录了第一作者,如果要检索的被引作者不是第一作者,这些引用次数很可能会被漏检,检索时可把第一作者和被引作者组合起来一起检索,但须同时输入被引文献名和被引年份,以尽量缩小检索范围。

1.5 施引文献著录错误的判断

不少施引文献作者在著录参考文献时出现差错,需要检索人员对其进行判断,必要时还需要由作者本人来确认,以免遗漏。例如:

select

Times  cited

Cited  author

Cited  work

year

volume

page

112

Chen  xm

J  AM CHEM SOC

1995

117

9600

1

Chen  xm

J  AM CHEM SOC

1995

117

9601

上表是检索一位叫chen xm的老师在1995年发表在Journal of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117期第96009601页的一篇论文的被引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第二条检索结果很显然是施引文献的作者在著录参考文献时把页码著录成第二页了,而SCI数据库自动把这条引文作为另一篇论文的引文处理,实际上该文的引文正确数量应为113条。倘若从SCI的其他检索途径如一般检索来检索该文,该文的引文为112条(见下图),遗漏了1条。从上述例子可见,检索人员在检索引文时除了要掌握检索的规则,还要适当地进行人为的判断才能保证查全率。

1.6 去自引的检索

有些项目和奖项的申报要求申报人除了检索SCI的引文之外,还要求去除作者的自引次数,只要他人引用次数来作为论文影响力的评价。自引指的是作者对自己论文的引用次数,其中包括了集体作者。要去除一篇论文的自引次数,就必须去除该论文所有作者对该论文的引用次数。无论作者有多少,均可在高级检索里面进行去自引的操作。

通过上述步骤在引文检索时检索出论文的引用次数后,在引文检索结果页上把结果项勾选,然后点击左上方的“finish search”,即出现引用该篇论文的所有论文的题录。注意页面左上方的检索结果提示“set #”后的数字,表示这个结果是第几个检索结果。然后进入高级检索,在检索框内输入去自引的检索式进行检索。例如检索结果为“set2”,作者为liuxmliwsxudtzhu cp等四人,则去自引的检索式为“#2 not au=(liuxm or liws or xudt or zhu cp)”,检索结果即为去自引后的结果。

2  SCI引用报告的检索

引用报告(Citation report)是Web of Science200611月推出的一个新功能,报告以图表的形式非常直观地把一组SCI收录的论文在一个时间段内被引用的次数逐年列出并且进行统计分析,揭示引文的分布情况。这里的“一组”是指一定范围内的组合检索的结果,可以是个人作者,也可以是集体作者,或者是某类论文的组合甚至是某个时间段的论文组合均可。也就是说,引用报告所揭示的是被SCI收录的论文的被引用情况,并不包括未被收录的论文的被引用情况。

2.1 引用报告的检索

在快速检索(Quick Search)、一般检索(General Search)、二次检索(Search within a Set)、作者查询工具(Author Finder)和提炼/分析(Refine/Analyze)的检索结果页面,点击右侧的“Citation report”即可进入引用报告,操作十分简单快捷。

引用报告的内容包括年出版和年引用的柱形图、论文列表和年引用及总引用表。如果需要删除其中的一些论文,只需在选定论文前方的□中打上勾或在论文列表的上方“使用检验栏移动个别项目或限定处理”(Usethe checkboxes to remove individual items from Citation Report or restrict toitems processed between)选择要去掉的年份,然后点击旁边的“GO”即可。

2.2 引用报告中的“viewwithout self-citations

在年出版和年引用的柱形图右侧有4项统计结果:检索结果总数、引用统计、平均引用数和H指数。在“引用统计”里面有两项数据,一项是引用总数,另一项是“viewwithout self-citations”。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view without self-citations只是对引文报告运行前后的记录作了一次去重的工作,并不是我们通常所指的排除自引,不能把这个链接作为排除自引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Thomson公司.客户培训手册web of science快速参考指南.2005:12-13

2  FanZhang. New FeaturesUpdate.http://www.scientific.thomson.com/support/recordedtraining/2006-12-19

 

何雪英  女,1970年生,中山大学图书馆参考咨询部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