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I高被引作者概述
王国龙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上海201101)
摘 要 对高被引作者数据库ISI HighlyCited.Com的数据统计表明:4977个ISI高被引作者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的1219个机构,分布在21个学科。来自美国的作者达3371名,其次是来自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和法国的作者都达到100名以上,来自中国,包括香港、台湾的作者为21人,排名第16位。对其所在机构的统计显示,高被引作者大多主要来自大学,其次是研究机构和企业。
关键词 ISI HighlyCited.Com 高被引作者 统计分析
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ISI在研制出世界著名的科学引文索引SCI的基础上,从2000年开始又推出其最新产品,高被引作者数据库ISIHighlyCited.Com。该数据库在SCI收录的数据基础上,对21个学科领域约50万名作者约1900万篇论文在近20年里的被引用情况进行了统计,从而遴选出约5000名ISI高被引作者。从2002年开始该数据库每年更新一次,以下是根据ISI在2004年9月发布的高被引作者数据进行的一些统计分析,以供读者参考。
1 高被引作者的国家和地区分布
该数据库共遴选出4977个ISI高被引作者,他们来自44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来自美国的高被引作者量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达3371名,占总数的67.73%;其次是来自英国包括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的高被引作者,也有386名,占总数的7.76%;排第3到第6位的,依次为德国、日本、加拿大和法国,其高被引作者都达到100名以上;排第7到第10位的,依次为澳大利亚、瑞士、意大利、瑞典和荷兰(并列),其高被引作者都达到50名以上(见表1)。
表1 高被引作者的国家和地区分布
国家和地区 | 作者数量 | 比率% | 国家和地区 | 作者数量 | 比率% |
美国 | 3371 | 67.73 | 英国 | 351 | 7.05 |
德国 | 206 | 4.14 | 日本 | 194 | 3.90 |
加拿大 | 152 | 3.05 | 法国 | 121 | 2.43 |
澳大利亚 | 88 | 1.77 | 瑞士 | 80 | 1.61 |
意大利 | 53 | 1.07 | 荷兰 | 50 | 1.00 |
瑞典 | 50 | 1.00 | 以色列 | 40 | 0.80 |
苏格兰 | 29 | 0.58 | 丹麦 | 28 | 0.56 |
比利时 | 24 | 0.48 | 中国(含香港、台湾) | 21 | 0.42 |
新西兰 | 15 | 0.30 | 西班牙 | 14 | 0.28 |
芬兰 | 10 | 0.20 | 奥地利 | 10 | 0.20 |
挪威 | 9 | 0.18 | 印度 | 8 | 0.16 |
威尔士 | 6 | 0.12 | 南非 | 5 | 0.10 |
俄罗斯 | 5 | 0.10 | 匈牙利 | 4 | 0.08 |
爱尔兰 | 4 | 0.08 | 新加坡 | 4 | 0.08 |
希腊 | 3 | 0.06 | 墨西哥 | 3 | 0.06 |
巴西 | 3 | 0.06 | 韩国 | 3 | 0.06 |
智利 | 2 | 0.04 | 波兰 | 2 | 0.04 |
阿尔及利亚 | 1 | 0.02 | 伊朗 | 1 | 0.02 |
巴基斯坦 | 1 | 0.02 | 巴拿马 | 1 | 0.02 |
阿根廷 | 1 | 0.02 | 菲律宾 | 1 | 0.02 |
土耳其 | 1 | 0.02 | 葡萄牙 | 1 | 0.02 |
罗马尼亚 | 1 | 0.02 | 合计 | 4977 | 100 |
由上表可见,ISI高被引作者在国家和地区的分布上呈现高度集中的态势,在ISI列出的183个国家与地区中,仅44个上榜,占24.04%,也就是说有四分之三强的国家与地区就占三分之二强,美英德日法等前十名的11个国家占94.77%,其他33个国家仅占5.23%。
2 高被引作者的学科和所在机构分布
2.1高被引作者的学科分布
以上高被引作者分布在21个学科,以自然科学为主,每个学科约200-300人。由表2可见,来自医学科学的作者数量最多,有临床医学、心理学/精神病学等4个学科,1058人,其次是生物科学,也有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遗传学等4个学科,975人,两者合计占总数的37.4%,再加上相关的环境科学、农业科学和药学,其高被引作者数量达到总数的50%以上。这说明生命科学及其相关学科在近20年里始终是研究的热点。
表2 引作者的学科分布
学科名 | 作者数量 | 学科名 | 作者数量 |
农业科学 | 218 | 生物学/生物化学 | 220 |
微生物学 | 242 | 植物/动物科学 | 256 |
分子生物/遗传学 | 257 | 临床医学 | 257 |
心理学/精神病学 | 256 | 神经科学 | 297 |
药学 | 253 | 免疫学 | 248 |
生态/环境科学 | 302 | 地球科学 | 295 |
空间科学 | 303 | 材料科学 | 243 |
化学 | 217 | 数学 | 302 |
物理学 | 230 | 计算机科学 | 256 |
工程学 | 210 | 经济/贸易学 | 272 |
普通社会科学 | 300 | 合计 | 5434 |
由于部分作者的研究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因此,按学科统计的作者数要高于按国家和地区统计的作者数量。
2.2高被引作者所在机构的分布
上述4977名高被引作者共来自1219个机构,在这些机构中,大学最多,有701个;其次是研究机构,为351个;第三是企业公司,为107个。此外,还有学会、基金会,行政机关等(见表3)。由此可见,大学在科学研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此外,除了研究机构外,企业也是科学研究的生力军。
表3 引作者所在机构的分布
机构类型 | 数量 | 比率% |
大学 | 701 | 57.51 |
科研机构 | 352 | 28.88 |
公司企业 | 107 | 8.78 |
基金会/学会 | 22 | 1.80 |
行政机构 | 8 | 0.66 |
其他 | 29 | 2.38 |
合计 | 1219 | 100.01 |
3 我国的ISI高被引作者
我国的ISI高被引作者数量不多,包括台湾在内,共21人,仅占总数的0.42%,在43个国家与地区中排名为第16位。在21人中,来自香港的最多,为11人,其次是台湾,7人,来自大陆的最少,仅3人。
3.1所在机构分布
21人来自11个机构,包括7所大学,3所科研机构和1所企业。其中来自大学的有13人,来自科研机构的有7人,来自企业的1人。在这些机构中,数量最多的是香港科技大学,为5人,其次是台湾国立科学院,4人,第三是香港中文大学,3人,中国科学院排名第四为2人(见表4)。
表4 我国的ISI高被引作者所在机构
机构名称 | 作者数量 | 机构名称 | 作者数量 |
香港科技大学 | 5 | 台湾国立科学院 | 4 |
香港中文大学 | 2 | 中国科学院 | 2 |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 1 | 香港大学 | 1 |
台湾大学 | 1 | 台湾科技大学 | 1 |
香港理工大学 | 1 | 台湾Changgung大学 | 1 |
Pharmanex公司 | 1 | 合计 | 21 |
3.2学科分布
以上21人的研究方向涉及14个学科,其中以计算机科学最多为5人,其次是数学3人,第三是临床医学、物理学、药学和植物/动物科学,均为2人(见表5)。在21人中有一人涉及三个学科,分别为生物/生物化学、药学和临床医学。
表5 我国的ISI高被引作者的学科分布
学科类型 | 作者数量 | 学科类型 | 作者数量 |
计算机科学 | 5 | 数学 | 3 |
植物/动物科学 | 2 | 物理学 | 2 |
药学 | 2 | 临床医学 | 2 |
化学 | 1 | 材料科学 | 1 |
生物学/生物化学 | 1 | 工程学 | 1 |
地球科学 | 1 | 社会科学 | 1 |
经济学/商务学 | 1 | 合计 | 23 |
3.3发文量和被引量
我国的21名ISI高被引作者在20年内(1985-2004)共发表论文2939篇,其中1997年以来的8年里,有19人,发表论文829篇,占总数的28.2%。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是香港大学的Vanhoutte,Paul M,达1191篇;其次,是台湾国立科学院的Lee Yuan Tseh和香港科技大学的Harrison, Paul J,分别为398和355篇;中国科学院上海陶瓷研究所的高敛Gao Lian排名第4,为278篇。对1997年以来发表的论文被引用情况统计表明,829篇论文中有422篇论文共被引5762次,平均每篇论文被引达13.65次;其中被引量达100次以上的有3篇,最高的达162次,被引50-99次的有17篇,30-49次的为25篇,20-29次的30篇,10-19次的83篇,而论文被引量在10次以下达264篇(见表6)。
表6 我国ISI高被引作者论文被引量的分布
被引量(次) | 论文(篇) | 比率(%) |
>100 | 3 | 0.71 |
50-99 | 17 | 4.03 |
30-49 | 25 | 5.9 |
20-29 | 30 | 11 |
10-19 | 83 | 19.67 |
1-9 | 264 | 6.56 |
合计 | 422 | 100.00 |
不同作者的论文被引量也有显著差异,19名作者论文平均被引数为303.3次,最高的为1347次,最低的仅14次。由表7可见,作者的论文发表量与被引量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在发文量排名前8的作者中有7人进入被引量排名前8,其中5人的两者排名完全相同,其中2人的两者排名仅差一个序列。发文量和被引量列第一的是香港大学的Vanhoutte,Paul M,分别为1191篇和1347次;台湾国立科学院的Lee Yuan Tseh则分列第二位,为398篇和875次;香港科技大学的Harrison, Paul J,列发文量第三和被引量第四,为355篇和601次;中国科学院上海陶瓷研究所的高敛Gao Lian则列发文量第四和被引量第三,为278篇和655次(见表7)。由此可见,我国的ISI高被引作者大多也是高产作者,其中也有部分作者发文量并不多,但被引量却较高的,如台湾科学院的Liu Shaw C发文仅10篇,其中4篇被引达206次,名列被引量第八位。
表7 我国的ISI高被引及高产作者
作者姓名 | 所在单位 | 专业 | 发文量/排序 | 被引量/排序 |
Vanhoutte, Paul M | 香港大学 | 生物/生化、药学 | 1191/1 | 1347/1 |
Lee, Yuan Tseh | 台湾科学院 | 化学 | 398/2 | 875/2 |
Harrison, Paul J | 香港科技大学 | 植物/动物科学 | 355/3 | 601/4 |
Gao Lian高敛 | 中国科学院 | 物理 | 278/4 | 655/3 |
Hsu, Su-ming | 台湾大学 | 临床医学 | 244/5 | 416/5 |
QiLiqun | 香港理工大学 | 数学 | 149/6 | 375/6 |
Ho, Tuanhua David | 台湾科学院 | 植物/动物科学 | 123/7 | 349/7 |
Chan, Raymond H陈汉夫 | 香港中文大学 | 数学 | 113/8 | 147/11 |
4 讨论与建议
已有许多研究表明,论文或专著的被引用数量与其作者的影响力及知名程度具有一定关系。ISI高被引作者数据库的推出,对研究相应学科领域的活跃研究人员和学科带头人,获取相关学术论文具有一定帮助。但我们也看到,由于ISI在统计和所依据样本上的缺陷,其结果不能完全反映科学研究者的现状。第一,ISI统计数据是作者前20年的论文被引量,而且论文的被引量往往是滞后的,因此,其作者大多在50岁以上,不能反映出年轻活跃的科技工作者的情况;其次,其统计引用次数,未考虑到其在论文中的排名,即第一作者和第二、三作者以及最末位次的作者具有相同的引用次数,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数据的客观性和正确性;再次,由于ISI所依据的样本SCI收录的期刊在语种上的偏向性,非英语国家的作者相对来说较少,因此,用ISI高被引作者的数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是不恰当的。但是,我们也不可否认,ISI高被引作者大多是该学科领域的活跃研究人员和学科带头人,其中不乏著名的科学家,如被誉为美国诺贝尔奖的2005年度本杰明富兰克林奖获得者AndrewJ. Viterbi,其论文和专著的被引量高达5300次,为ISI顶级高被引作者之一。我们也遗憾地看到,我国的ISI高被引作者数量太少,质量也不高,唯一能进入发布我国高校SCI论文量排行榜的香港大学的Vanhoutte, Paul M,是比利时人。与港台相比,我国大陆的高被引作者更少,仅3人,全部来自科研院所,即中国科学院上海陶瓷研究所的高敛Gao Lian、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陈贺生Chen Hesheng和中国信息研究所的Lee Der-Tsai。作为科学研究的生力军,我国大陆的大学却无一人入选,这与整体ISI高被引作者三分之二来自大学,尤其是世界排名前100名的著名大学形成鲜明的对比。如美国哈佛大学达139人,斯坦福大学为134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77人,麻省理工学院70人,英国剑桥大学45人,牛津大学30人。由此可见,ISI高被引作者的数量与大学的知名度,尤其和其科研水平有一定关系。近年来,我国高校的SCI论文正以显著的比率增长,但真正的高质量的论文并不多,这与我们许多大学过于追求SCI论文的发表量,而忽视其引用量有关。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1)在发布我国高校SCI论文量排行榜的同时,发布高校SCI论文被引量排行榜。
(2)推出我国的论文高被引作者数据库和顶级高被引作者排行榜。
(3)对进入论文高被引作者数据库和顶级高被引作者排行榜的人员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参考文献
1ISI HighlyCited.Com, TheThomson Corpration 2005
2王国龙.SSCI源期刊概述.情报杂志2004图书情报科学研究年刊(上):136-138
3王国龙,李佩.SCI源期刊与JCR.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3(增刊):86-290
王国龙 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