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索引功能新探 周祖达
发布时间:2018-09-25  浏览次数:14

图书索引功能新探

――编制《四部哲学史综合索引》的体会

周祖达

(西安邮电学院社科系  710061

    本文根据笔者编制图书索引的切身体会,阐述图书索引不仅有检索功能,而且对图书本身有增值效应(包括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编制图书索引,对检测图书质量、净化图书市场,以及提高文化工作者的素质与水平,都有深远的意义。大力普及图书索引,发展我国索引文化,已是当务之急,并对我国图书索引的编制提出几点希望与建议。

关键词  图书索引  增值效应  检测图书质量  普及创新

 

图书索引被学术界称为“学海航帆”(王力语),“学问的指路明灯”(郑振铎语)。随着图书出版事业的大发展,图书索引愈益显得重要。可是我国索引文化严重滞后。近百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虽经学术界、出版界有识之士的努力倡导,至今仍未得以扭转。与先进国家比较,相差极为悬殊。笔者以为,这种局面反映有关部门对索引在社会文化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与价值缺乏全方位的认识。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承商务印书馆哲学编辑室的委托,编辑《四部哲学史综合索引》(多文种对照)[以下简称《四史索引》]。在长期的工作中,有些粗浅的体会。现将有关图书索引功能的几点认识,请教方家。

1  图书索引的增值效应

我国出版史中,曾出现过标点符号不计稿酬的规定。鲁迅先生在当时的约稿中,故意不加标点符号,出版社无法断句,只好将标点符号与正文一样付酬。鲁迅此举,为标点符号讨回了公道,传为佳话。现在,不会发生克扣标点符号稿酬的事了。但是,那种小看标点符号,无视新事物的保守思想,在出版界依然存在,表现在对图书索引上,尤为严重,以致图书索引长期得不到普及。因此,只有在思想上彻底弄清索引在文化发展中的利害关系,才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索引,广义说来,是探索的指引,是人际交往不可缺乏的工具。社会生活中事事需要索引,处处有索引。诸如:电话簿、通讯录、门牌号码、交通指路牌等等,都是一种索引。以至有人说,没有索引,人际无法交往。索引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像文化发展中纸张、印刷术,以及标点符号一样,是人类智慧的创造。可是由于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就不以为然。

图书索引,是图书事业发展的需要。随着文化不断发展,人们面对潮涌般的图书出版物,必须要有驾驭利用它的重要工具――图书索引。因为图书索引具有检索功能,它能帮助学人从浩如烟海的书刊中,迅速而准确地检查出所要的资料与信息,节省人们的时间与人力,加速研究工作的进程。这就是索引被称为“学海航帆”的根本原因。

图书索引对图书本身还具有增值作用。学术著作附上索引,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工具书的作用。由于查阅方便,能快速获得书中的信息资料,从而能充分发挥图书的使用价值与学术价值。应该说,图书的正文与索引是相互依存的关系,正文靠索引检索与传播,索引离不开正文。两者相得益彰。有索引的图书,就会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从而也会提高图书发行的经济效益,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没有索引的学术著作,和没有标点符号的作品一样,是一种落后的产品,就像没有遥控器的电视机一样,迟早要被淘汰。先进的文化,需要现代化的索引。出版企业,在对出版物作经济核算时,切莫忘了索引的增值效应。

2  索引的检测功能

编制索引并不是简单的文字抄写,而是一项细致复杂的艰苦工作。索引要按照索引的规则,对索引源的内容作重新组织与排列,对重要的术语要作大量的调查比较研究工作,要对全书的内容作多层次的审视,这是一项再创造过程。因此,索引的编制过程中,必然会发现图书中存在的形形色色的问题。这样,索引对图书内容就有一种检测功能,这种功能不同于一般的校对。

我们在编制《四史索引》中,查阅校对过大量的图书(包括各种词书),发现许多问题。如一些翻译作品中漏译、错译严重。毋庸讳言,有的是粗制滥造,不负责任;有的是学术水平问题,一些差错,在教科书、学术著作中流传,陈陈相因,几十年得不到解决。下面略举数例:

如,培根哲学中idol一词,学术界众译分歧,分别译为“偶像/幻象/假相”,这些不同的名词又被解释为“错误思想”,造成概念混乱。我们的词典,百科全书,应是学人经典性的依据。可是,这些权威词书,并没有对这些分歧,在研究基础上加以升华,相反,只是简单地把这些分歧综合列出而已。我们根据权威的英英词典、英汉词典发现,idol是个多义词,学术界各执其中一义,好似盲人摸象。把本来明白易懂的概念,弄得深奥莫测。

又如,哲学史著作中流行一句霍布士的名言:“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或译:“万人与万人的战争”)。从1950年代笔者上大学时就感到费解。这是一场什么战争?几十年得不到答案。通过编制《四史索引》,发现一部尚未出版的书稿中将它译为:“人间的互相残杀”。这可能是比较准确的译法。经查词典,英文War也是个多义词,不能见War就译为“战争”。

再如,不同的权威性词典,甚至同一个名出版社的两种词书,对sloth一词却有两种译法:树懒/树獭。

类似的问题,不胜枚举。总之,编制索引,对图书起着检测作用,既能编织图书内容中的精华,供读者查阅利用,也能发现很多学术问题供学术界研究。将大量的差错消灭在正式出版以前,从而起到提高图书质量,净化图书市场的作用。

3  编制图书索引对提高文化工作者素质的功效

我们通过《四史索引》的编制工作,发现很多错误,出自名家名出版社之作,显赫名人成为出版物中错误的保护伞。这种现象,反映我国学术界、出版界受名人效应的影响特别严重,出版物只要戴上专家权威的桂冠,就能一路绿灯。这是严重危害我国文化发展的思想障碍。

专家权威应该受到学人的尊重,因为他们在各自的专业中有杰出的贡献。但是,迷信专家权威是极端有害的。因为有人可能假借专家权威的名义;也有的专家徒挂虚名,并没有亲自审核。再说,专家权威是人不是神,他们也受历史条件、主观认识的限制,有其局限性。何况一部几十万、几百万字的书稿,或由多位作家合作而成,要经过多人的手,不可能做到天衣无缝。索引的编制可以鉴别真伪,也能为名家修枝添叶。这对出版社来说,可以避免迷信专家权威思想的危害,保证图书的质量。对于名家权威来说,这是一种尊重与保护,维护专家权威的声誉,也为其锦上添花。例如,我们有幸为四史中的一史,编制较为详细的索引,为该书增订重版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译者深表感谢。

为什么编制索引能达到以上效果,并不是我们这些普通的索引工作者,有什么超常的才能。关键在于索引是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做大量的细致艰苦的工作,采集众家之说,不厌其烦地进行比较,取长补短的结果。从事索引工作好似进入一所没有围墙的学府,能造就索引工作者的才能。总之,编制索引,对出版社、作译者及索引工作者三方有益,有助于提高文化工作者的素质,这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需要。

4  几点思考与建议

综上所述,图书索引,是沟通学科之间的桥梁,为学人的学习研究提供指引方向的检索工具,它还是图书出版物的增值剂,图书质量的检测器,图书市场的过滤器、净化器。总之。索引就是文化发展的推进器。现代化的文化,需要有先进的索引文化。

据有关方面透露,我国图书市场已相当繁荣,每年出版的图书达十多万种。但是,我国索引文化滞后,图书索引稀少,两者相比反差强烈,不利于我国文化发展,而且存在隐患。特别是在我国文革结束以后,我国图书出版物如雨后春笋,优秀的精神产品不断涌现。但是,当时,有很大部分是重印上世纪前期的学术著作,这些作品,大都成书于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受社会条件的影响,无论在内容或校刊印刷方面都会有程度不同的问题。如果说,由于改革开放初期急需,原封不动地重印尚可理解。当今已是21世纪了,仍在不断地重印,未免说不过去了。即使是改革开放初期的作品,于今也有二三十年了,再说,在我国文化发展的大潮中,良莠不齐、鱼龙混杂,在所难免。因此,大力普及图书索引,已是当务之急,通过编制索引,检测图书质量,净化图书市场,使我国的图书事业与时俱进,真正繁荣昌盛。

但是,并非任何索引,都能起到这样的积极作用。例如,编错了出处的索引,只能起误导作用;检索方法太陈旧的索引,使用不便,难以发挥作用。又如简单的初级索引,如期刊的栏目索引,功能极低;高级精细的索引则有利于深层次的科学研究与创造发现。索引本身有发展完善的过程,有它一定的规则要求,这方面要有索引专家的指引,作为外行的笔者只能提几点希望与建议:

1.希望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与出版界,重新审核我国索引文化的现状,认真吸取先进国家的经验,从而采取果断有力的措施改变我国图书出版迅猛与索引文化大大落后的跛行局面;

2.要充分利用国外图书索引成果。我国大量的翻译作品,删去原著的索引,实在令人惋惜。应该把那些研究外国文化的检索工具补上;

3.我国上世纪3040年代的大批引得,对研究我国古代文化,极具学术价值。然而,检索程序复杂,应加以改进,以利于当代人们的方便使用;

4.希望出版社的有关领导,手下留情,应当尊重编者的劳动,不要轻易删除索引。开放尘封十几年,甚至二十几年的索引成果;

5.建议编制以学科分类的综合索引。以上所述,也许会有一种错觉。以为索引专找图书出版物的毛病。其实不然。索引功能的主要方面在于帮助学人检索现有的我国灿烂文化成果,提供进一步研究发明创造的基础。以学科分类的综合索引,检索各学科成就的精华,以及分散在各种期刊中最新研究成果,也能查到存在的有关问题。这种索引的内容比辞书要广泛,可以作为辞书的补充,更有利于学者的参考。

 

周祖达  西安邮电学院社科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