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引经学研究的新方向――评《经学研究论著目录(1993-1997)》 丁原基
发布时间:2018-09-25  浏览次数:27

指引经学研究的新方向

――评《经学研究论著目录(1993-1997)》

丁原基

(东吴大学中文系)

俗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事学术研究,最担忧的就是有了研究课题,但不知从何着手查询资料,或不敢确定自己是否掌握充足的参考文献。因此,在资料搜集的过程中,目录索引是不可缺少的工具。随着学术的分工日渐细密,一般综合性的目录索引,已难满足研究者的需求,是故编辑专科性质的各类书目索引,已是近年学界努力的方向。

专科书目又称学科书目,多出于专家之手,对研究学问,最为有用。不容置疑,近年国内出版了不少编辑严谨、内容充实的专科目录,获得学界甚高的评价,若探讨台湾地区近五十年来编纂专科目录的发展,则林庆彰教授主编的《经学研究论著目录》称为进步关键的里程碑,当之无愧。

20024月刊行的《经学研究论著目录(1993-1997)》(省称为《目录三编》)有上、中、下三册,属经学类专科目录,系林庆彰、陈恒嵩两位教授主编,汉学研究中心印行。在此之前已刊行有《经学研究论著目录(1993-1997)》[1](省称为《目录正编》与《经学研究论著目录》(1988-1992)[2](省称为《目录续编》,由于此三部书有其连贯性,本文拟就此三部书为范围,试加述评。

林庆彰,现任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研究员。1983年毕业于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在研究所研读期间,师事著名经学家屈万里,复深受昌彼得先生、刘兆�先生在文献整理方面的薰陶,因此在经学与整理文献诸领域皆奠定坚实的基础。再加上他个人勤奋不倦的努力,先后出版有《图书文献学研究论集》[3]、《明代考据学研究》、《明代经学研究论集》、《清初的群经辨伪学研究》等专著,与经学相关的单篇论文百余篇。主编《国际汉学论丛》与《经学研究论丛》[4]。

教授曾在东吴大学专任教职,指导许多硕士生、博士生撰写论文;授课之际相当注重经学文献目录的收集,除本文拟评述的三书,多年来带领东吴大学中研所学生陆续编辑出《朱子学研究书目》[5]、《日本经学研究论著目录》[6]、《乾嘉学术研究论著目录(1900-1993)》[7]、《日本儒学研究书目》[8]等,不仅将经学种苗繁衍茁壮,也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编辑专科目录的青年学者,如陈恒嵩、侯美珍、冯晓庭等博士,及尚在撰写论文的王清信、叶纯芳、翁敏修等博士候选人。

1985年,林教授鉴于民国以来经学研究之成果与日俱增,然由于迭经战乱,加上两岸学术讯息中断,当时国内未见较具规模的经学论著目录可供参考,于是邀请李光筠、张广庆、陈恒嵩、刘昭明等四位研究生共同编辑,旨在了解民国以来经学研究的成果,并提供学界检索资料的便利。当时大陆出版品严禁输入,国内图书馆收藏资料有限,加以借阅手续繁琐,抄录资料困难。彼等以坚忍毅力和热爱学术的使命感,终于完成一部分类翔密、著录谨严的重要工具书。也是台湾之有专科目录以来所仅见。

1988年《经学研究论著目录》出版,立即获得重视与佳评。今观林教授在书首自序说明编辑此书的步骤,井然有序,淡淡一句“毫无经费资助”,如此这般,一部“搜罗详备,嘉惠士林[9]的专科目录出现,然而隐藏于行句外的艰辛与刻苦,其经过真可说是字字血泪。笔者居处与林府不远,目睹研究生在林家打地铺,满室一堆整理与待整理的卡片与复印资料,林夫人陈美雪女士(执教于新大学中文系),既要教书,照顾三个幼娃,还得张罗义务来帮忙的学生的饮食,稍有空亦加入整理资料的场景,历历在目。如此惨淡历时三年,得到汉学研究中心协助出版,这本“为全天下作学问”[10]的工具书终于问世。

1994年、2002年《续编》与《三编》分别出版,几乎将20世纪中国人研究经学的相关论著巨细毕收,对研究经学提供完善目录,利己利人,厥功甚伟。此三部书内容衔接,体例完善,确实有不少特点值得推许,以下略作说明:

一、体例的编制愈加严谨

编辑工具书并非“剪刀加浆糊”式的简单抄撮集录,它是将某一科目做有机的系统化的分类著录,不仅提供读者检索资料,甚至可以藉此了解到某一学门的研究概况和进展,因此,类目析分,正是充分展现出编纂者的学养功力。

《正编・凡例二》云:“古代划入经学类之乐类、语言文字学类,皆已独立成一学科,�不予收入。”厘清经学的范畴,不拘泥于清修《四库全书》将语言文字等小学类归入经部的传统。

其次,类目的析分,《正编》多撷取清人朱彝尊《经义考》与张锦郎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化研究论文目录》[11]于“经学类”类目分法的优点。《续编》的体例,大体承继《正编》,但为求研究资样更加完整,有作些许调整。如在“群经总论”这一大类下,增加“经书人物”及经书反映之思想与制度如天人关系、宗教祭祀、伦理、政治、军事、社会等子目;而“经学史”部分,对于历代经书研究者之生平、年谱等资料,皆尽量收录等等,由《续编・编者序》可以清楚知晓编辑者费心经营与从善如流的识见,目的就是提供读者资料索检的便捷。

二、收集资料广泛

本目录所收之专书和论文,采混合排列,如此一来资料类型不限于报纸、期刊,还有专书、论文集论文、研究报告、学位论文等;收录地区兼及大陆、香港、新加坡各地。并酌收日本、韩国和欧美人士以中文写作之资料。《续编・凡例六》云:“本目录为求资料完整,有部分重要专书之章节亦裁篇著录。”这种“裁篇著录”若非有广博的阅读,是不容易做到。如《三编》将孙钦善撰《中国古文献学史》书中叙述的古文献学者分别裁篇著录,提供研究者寻找资料不会困限于盲点,从而错失相关资料。

《三编》附录的《收录期刊报纸一览表》,计收1540余种;《收录论文集一览表》,列680余种。其间有学生的期刊,如东吴大学中文系系学生会编印的《东吴中文》与东吴大学中所学生会编印的《东吴中文研究集刊》;有同乡会发行的期刊,如《山东文献》、《浙江月刊》、《湖南文献》等。总之这种近于地毯式的搜索,也像大海捞针般的采集,确实可使读者握此一编,省却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心力。

三、资料著录详实清晰

目录索引类的工具书,其呈现的条目资料,应以便利使用为优先的考量。本目录著录内容包括:流水号、作者、文献题名、页数、出处等项。在出处一项,更是用心地将各篇被“转载”的情形也一并忠实呈现。如《目录三编》:

15286丁原明孔、孟、交往思想论纲

东岳论丛1993年第4期(总第81期)页70-7519937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哲学史)19939期页48-53199311

因而提供使用者欲取得该论文更多的选择性、便利性。当然如果著述有被盗印出版的情形,亦是难以遁形。

四、检索便利

本目录以类目分类排列资料,除用心于分类目次,尚兼顾“互著”、“别裁”的精神,提供读者查寻资料的方便;书末附录“作者索引”及“收录期刊、报纸、论文集一览表”等等,符合使用者参考便利的需求。

以上是笔者利用《经学研究论著目录》的心得,事实上此书的刊行对学界产生不少的影响:

一、带动国内学术界编辑专科目录的兴趣

随着《正编》的出版,岛内学术界的观念日渐改变,许多学者愿意投注心力编辑目录,如黄文吉《词学研究书目》[12]、林玫仪《词学论著总目》[13]、陈美雪《汤显祖研究文献目录》[14]、陈丽桂《两汉诸子研究论著目录》[15]、郑阿财、朱凤玉主编《敦煌学研究论著目录(1908-1997)》[16]等均是此书后刊行的优秀专科目录。

二、国科会、国立编译馆等相关单位支持专科目录的编纂

回顾《经学研究论著目录》编辑初始,国内当时对编辑工具书不但很少能申请到补助经费,成品也很难当作学术研究成果对待,经过学界长期的呼吁,以及优秀作品陆续出现,国立编译馆曾组织人力,投入大笔经费,编印《十三经论著目录》[17];国科会等相关单位目前亦对提出编纂目录索引等工具书的计划,经过审核给予适度的补助。

三、书目索引资料的汇集已注意累积性

一部好的工作参考书,它所收录的资料要保持常新,就要注意资料的积累与延续,如这三部《经学研究论著书目》,自《正编》出版后,接着在19944月印行修订版,将书中的缺失予以更正。另外《续编》编者又陆续发现《初编》所失收的一千余条资料,复依其内容合并入《续编》各类中,如此皆是编纂者负责任的表现。影响所及,如林美容编《台湾民间信仰研究书目》,19913月初版,19973月有增订版;前引《敦煌学研究论著目录(1908-1997)》,亦较其1987年出版时资料丰富而广泛。

四、培养并储备编纂专科目录的人才

先后参与编辑这三部《书目》的研究生不下二十位,在编辑的过程都累积了丰富的经验,对他们的治学自有裨益。另外,林教授利用讲授“索引学研究”这门课,指导研究生从编辑专科目录应注意的“凡例”、“正文”、“附录”、“索引”等项目撰写读书报告,再收录胡楚生先生《专科目录的利用与编纂》及自撰《专科目录的编辑方法》等文,结集成册,编印《专科目录的编辑方法》[18]一书,不仅培养研习者对专科目录有深入的认识,也储备了未来欲从事专科目录编辑者积极有效的依循方向。

五、藉以了解近年经学研究的状况

专科书目的一个附带价值,就是颇能反应学术风气。清时朱彝尊编《经义考》谢启昆编《小学考》,至今为研究经学史、文字学史、训诂学史人士所乐用。《正编・凡例》云:“如以各经书论之,计经学通论1072篇、周易2537篇、尚书952篇、诗经3784篇、三礼通论149篇(下略)。”可知民国以来在经书研究上,以《周易》、《尚书》、《诗经》、《论语》较多。再看《三编》书首“类目详表”,了解到1993-1997的五年间两岸学者在经学领域的研究兴趣与趋向。如在经学史的研究,以页数计,先秦部分有7页;魏晋南北朝10页;宋代106页;明代62页;清代152页;民国近150页,其中冷热,不言而喻。至于经书研究部分,仍以《周易》、《诗经》、孔子与《论语》最多。再由书末附录的“作者索引”,可以掌握学者们研究成果的量与质,对有志从事经学研究者足以提供丰富的讯息。

不容讳言,《经学研究论著目录》难免有些许著录不完整的地方,但瑕不掩瑜,今日欲从事学术研究,若有此目录置于身旁,无疑吃了定心丸。但从使用者立场,自是期待此部书能提供更多的便利,虽有得寸进尺之嫌,仍有如下的建议:

一、适度增列“主题索引”

“主题索引”,即“关键词”。“关键词”的建立,对使用者在不清楚作者的名字、标题的全名,或所要查的资料范畴很模糊时,最为有效。例如周振甫《从诗经到楚辞的诗体变化――以伐檀、硕鼠与涉江比》,其篇名字数达20字之多,若是建立“诗经”、“楚辞”、“诗体变化”或“伐檀”、“硕鼠”、“涉江”等“关键词”,那么就可以轻易地检索到这笔资料。又如在《经学研究论著目录》中要寻找林庆彰教授的文章,据书后“作者索引”虽可查到所收录的作品数量,但却无法从这些流水号中见到其所探讨的论题,亦无法见到其学术研究的倾向;甚至,还有其他学者评论林教授的文章。假使有“关键词”的建立,则不仅能查到有关林教授本人的作品,还能见到他人评论的文章。因此多一种检索,相信对文献的利用率必能大幅提升。

二、网路版的建置

近年偏向电子资料库方式建档,提供网路化多元组合的查询,甚至更提供主动式的个人化资讯服务,使得期刊被利用的效益愈加扩大。目前汉学研究中心已将《正编》采线上资料库建档,提供检索服务,但《续编》与《三编》资料尚未提供线上检索。期望汉学研究中心能将1912-1997的经学研究论著目录早日统合,一并提供线上检索的便利。

经学为中国文化之根源,欲探究中国文化之演变发展,最直接的途径就是研究经学的发展轨迹,欲了解经学研究的成果,则非藉助文献目录的编订不可。今日学者如想检查清末以前研究经学的著作,检阅《经义考》、《四库全书总目》、《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等书,可得之七八。欲了解民国肇建迄今于经学研究的总成绩,藉此三书当可窥其全貌。本书之出版,让日渐式微的经学,在具有完整充分的资料下,当可提升学子钻研经学的兴趣,亦可为有志编纂专科目录者悬一鹄的,期盼国内学者共同戮力于此基本工作,让更多样的专科目录服务学术。

注释

1林庆彰主编:经学研究论著目录(1988-1992)(台北:汉学研究中心,198912月初版,19944月第2版)。

2林庆彰主编:《经学研究论著目录(1993-1997)》(台北:汉学研究中心,1995年初版,19995月修订再版)。

3林庆彰撰:《图书文献学研究论集》(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1月)。

4《经学研究论丛》由林庆彰先生主编,专门刊载海内外与经学家有关的论文,和出版研究资讯,是界于期刊和论文集间的一种丛刊。自19944月起,每年410月各出版一辑。14辑,由中坜圣环图书公司出版,5-10辑改由台北台湾书局出版。

5林庆彰主编:《朱子学研究书目(1900-1991)》台北:文津出版社,19925月)

6林庆彰主编:《日本经学研究论著目录(1900-1992)》(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研究所筹备处,199310月)。

7林庆彰主编:《乾嘉学术研究论著目录(1900-1993)》(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310月)。

8林庆彰主编:《日本儒学研究书目》(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87月)。

9参王俊义撰《搜罗详备,嘉惠士林――林庆彰“经学研究论著目录及其它”》,载《炎黄文化研究》,第4期,页195-199199712月。

10参连文萍撰《为全天下作学问――林庆彰教授主编“经学研究论著目录”》,载《文化通讯》,第25期,第3版,1995719

11张锦郎主编:《中国文化研究论文目录》(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2-1990年)。

12黄文吉主编:《词学研究书目》(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4月)。

13林玫仪主编:《词学论著总目》(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56月)。

14陈美雪编:《汤显祖研究文献目录》(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9612月)。

15陈丽桂主编:《两汉诸子研究论著目录》(台北:汉学研究中心,19984月)。

16郑阿财、朱凤玉主编:《郭煌学研究论著目录(1908-1997)》(台北:汉学研究中心,20004月)

17国立编译馆主编:《十三经论著目录》(台北:洪叶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出版,20066月)。

18林庆彰主编:《专科目录的编辑方法》(台北:台湾学生书局,20019月)。

 

丁原基台湾东吴大学中文系教授兼图书馆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