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图书索引的发展现状――兼论中国索引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 戴立群
发布时间:2018-09-25  浏览次数:5

英国图书索引的发展现状――兼论中国索引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

戴立群

(英国Newland女子学院资源中心)

英国索引学会(以下简称学会)2006年年会于77日至9日在座落于英格兰东北部历史悠久的达勒姆大学(Durham University)召开。笔者有幸以英国索引学会会员、英国图书馆及信息专业工作者学会(Chartered Institute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认证会员以及中国索引学会名誉理事的身份应邀参加了此次盛会。本文以本届年会为例,从英国索引研究和索引工作者、索引培训、索引的普及和教育以及国际索引学刊《索引家》四个方面来探讨英国图书索引的发展现状,并就中国索引事业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文中“索引”一词,如无其他说明,则专指图书索引。

1英国的索引工作者和索引研究

11索引工作者

本届年会是学会成立以来举办的第49届年会,与会代表共有98位,主要来自英国,也有少数来自美国、加拿大和德国。英国参会代表在现有的762位学会会员中占了11%。笔者在大会期间曾和多位代表畅谈,对索引工作者们的专业之广之精印象颇深。英国的索引工作者大多是专职或兼职的自由职业者,他们在接受学会的索引培训之前大都有自己的专业领域,培训完成后经学会认证便可以从事与自己专业有关的文献索引编制工作。索引员的专业知识和索引编制技术是保证英国索引质量和其在国际索引界占有领导地位的关键因素。学会新任会长约翰・桑德兰(John Sutherland)教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桑德兰教授是英国女王册封的勋爵,现任伦敦城市理工大学(London's Global University)英国语言文学名誉教授。他在接受新任会长这一职务的同时,也注册成为新学员,开始接受学会的索引培训。在年会的晚宴上,他先是以会长的身份为优秀索引工作者颁奖,继而又以新学员的身份坦率地讲述了他接受培训第一年的“苦辣酸甜”。《索引家》的主编莫琳・麦格拉申(Maureen MacGlashan)女士主要从事法律文献的索引编制,对世贸组织颇有研究,该组织的连续性多边贸易协定的索引多是麦格拉申女士的大作。连续两届的惠特利奖章(Wheatley Medal)得主黑兹尔・贝尔(Hazel Bell)女士专门从事历史人物传记的索引编制。笔者还遇到医学、政治、教育、艺术以及园艺、烹饪等领域的专业索引家,以及来自信息检索服务机构、大专院校、政府机关和公司企业的专业人员,他们都希望以自己的博学和丰富的社会经验为基础,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提供高质量的索引服务。

12索引研究

大会几位主要发言人的精彩演讲反映了当今英国及西方索引研究的丰硕成果和今后的发展趋势。第一位发言人是来自美国的杜米・斯塔博(Do Mi Stauber)女士。她所著的《面对正文》(Facing the Text)一书是当今西方索引界继英国帕特・布思(Pat Booth)女士的《索引工作手册》(Indexing: The Manual of Good Practice)和美国南希・默瓦尼(Nancy C. Mulvany)女士的《标引图书》(Indexing Books)之后的又一力作。《面对正文》一书是作者多年来从事索引编制和开办索引讲习班的直接产物,该书从索引员对正文的理解、主副标目的选择和安排以及参照系统的建立等方面,在具体操作的层面上为索引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书后索引的实践教程。作者就该书的重要章节――标引的重点进行了演讲。她的演讲引起了会员的积极反响,提问时间会场十分活跃,大家对图书文献的主题索引,尤其是标引重点的选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此外,代表们还对索引标准进行了讨论,普遍认为“索引编制是一种写作而不是机械的程序,是一种艺术和技巧、判断和选择的综合体”不同的文献会有不同的索引,同一文献经不同的索引员的编制,也会产生不同的索引,均能对该书的信息检索起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当然,在索引编制的基本方式方法上有必要遵循有关标准。英国国家标准局于1996年出版了取代1988年旧版的最新索引标准BS ISO999:1996-《情报和文献工作――索引的内容,组织和表现形式的参考指南》(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 Guidelines for the Content,Organization and Presentation of Indexes)。学会的培训教材对此标准分四门课程进行了更详细的解说。索引工作者的工作就是将所学的索引编制方法灵活有效地应用到各自的专业领域中,为专业信息检索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英国索引学会所颁发的最高荣誉奖项是创始于1962年的惠特利奖章,用来纪念西方第一家索引学社的创始人亨利・惠特利先生(Henry B. Wheatley1838 - 1917)对图书文献的编目和索引工作所做的特殊贡献。该奖项用于奖励英国每年最优秀的索引编制作品, 至今已有42人获此殊荣。学会的资深索引家杰拉尔丁・比尔(Geraldine Beare)女士在年会上对惠特利本人的生平作了精彩演讲,从中可见英国文献编目和索引工作自1877年以来古老而辉煌的历史。

索引既然是一门科学,就有必要对从事这门科学的人做进一步研究。本次年会特邀伦敦帝国理工大学(King's College London)世界知名的脑神经教授琼・阿博特(Joan Abbott)女士对索引心理学做了演讲。演讲从人类大脑的发展和进化、脑神经的地区化功能,尤其是对语言和概念的加工处理功能等方面用一系列浅显易懂的图片和问题解答的方式对会员进行了讲解,并对如何保证索引工作者大脑神经的活跃和大脑肌肉的健康提出了很多实用的建议。教授用自己本人的大脑分析图片做讲解,图片中大脑的语言控制区格外活跃。笔者在和教授的谈话中了解到,她原来出生于中国成都,第一语言竟是汉语,虽八岁就随父母返回英国,但如今仍能用标准的普通话讲出一些词语来。个人的经历使得她在以后的研究中发现,使大脑健康活跃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学习一门外语。与会代表首次从脑神经科学的层面上分析人脑在索引编制过程中的活动规律,这有助于在以后的工作中更有效地保持大脑的健康。

本届年会还出现了一个新颖的颇受关注的内容――“专家路展”,会议组织者大概是从英国深受古董爱好者欢迎的“古董路展”这一电视节目中获取的灵感,邀请了索引界各个领域的14位专家在诺大的会议室里各摆一摊,就索引培训、各国人名标引、医学文献索引、法律文献索引、传记索引、索引工作者市场开发、索引辅助软件、网上索引以及索引自由职业者的纳税和养老金等的方面展开问题解答。笔者因将在200610月期的《索引家》学刊上发表一篇有关如何对中国姓名的汉语拼音音译形式进行标引的文章,所以被邀入专家组解答有关中国姓名的标引问题。该篇文章附有百家姓的汉语拼音和韦氏(Wade-Gile)音译的对照表,以期填补西方信息工作者的权威参考书《人名――各国人名在文献编目中的使用》(Names of persons: national usages for entry in catalogues)中的中国姓名编排法的空白。与会代表可带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随意向专家们提问,讨论热烈,大家彼此颇为受益。

值得一提的是当今西方索引界所流行的三种索引辅助软件――MACREX, CINDEX SKY其中MACREX 开发最早,于25年前投放市场。英国大多数的索引工作者已摒弃传统的索引编制的方法,借助索引辅助软件来完成索引的编制工作。软件从很大程度上把索引工作者从繁琐单一的索引款目编排中解放出来,使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主副标目的选择、参照系统的建立以及其他非人类大脑无法承担的工作中。索引工作者根据个人的专业和爱好选择辅助软件。三种软件各有利弊,每一种软件的功能都很强大,从简单入门到运用自如是一个相当长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好在软件开发公司的售后服务都很到家,除了有详细和不断更新的说明书外,还定期开办培训班,本届年会结束的当天下午就有MACREX专家组织的培训班,很多代表都顺便参加了培训。

索引辅助软件的开发和研究引来了索引自动化的概念。当今社会对索引自动化有一个普遍的误解,默瓦尼女士在《标引图书》中就这种误解进行了专门讨论:“自动化索引给人们造成了一种只要按几个键就能编制索引的错觉,误以为电脑可以代替人脑所拥有的思考和其他的复杂功能……  书后索引的编制是任何一种现有的自动化索引工具都无法完成的工作。大多数的自动化索引工具并非是用来编制类似图书的文献索引的,而是用于对开放系统的大量数据进行加工。”作者进一步对开放系统作了解释。互联网是一个开放系统,象谷歌(Google)这样的搜索引擎就是用自动化的索引工具来为检索词在不断变化的网络中定位。但图书、期刊和其他文献的索引编制完全是索引员对信息的重组过程,是人类大脑所进行的一系列的判断、综合和组织的过程,是任何机器都无法替代的。索引辅助软件虽然可将索引编制过程中诸如字母排序等等的单一繁琐的工作承担起来,但主副标目的选择、组织和安排以及参照系统的建立这些关键性的工作还是要分毫不差地由人类大脑来完成。

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的印刷行业提出了挑战,电子图书的出版也对书后索引造成一定冲击,主要是由于原有书后索引的标目出处在数字化的过程中失去了对相应信息的定位功能,索引用户不可能像翻书页那样在电脑屏幕上查询信息。再者,电子图书还能提供字词检索(word search)功能,很多用户认为只要有了字词检索,就不需要书后索引了。但事实上,无论字词检索还是关键词检索(keyword search)都无法取代书后索引对原书的信息检索价值。举个简单的例子,《逆流而上》(Against the Grain)是一本面对图书馆和出版商的期刊,刊名的原本含义无法照字面的意思用关键词检索出来,只有通过索引员选择的标目或建立的参照系统才能反映出来。参照系统是索引的一个独特功能,也是评价一个索引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它能把从字面上看似不相关但内容有紧密联系的概念用交互参照的方式有效地联系起来,不仅可以满足用户查询信息的需要,而且还可起到扩展用户知识的作用,所以机器是永远无法取代人脑灵活思索功能的。格拉斯哥一所大学的数字图书馆研究中心提出“书后索引是原著中有用而又意义重大的一部分,数字化过程中要保留原书后索引的所有款目,只将其中标目的出处转变为对网页和相应段落的动态链接……”  。这种网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电子期刊的参考书目和正文的动态链接中,该中心正在进一步探讨如何将这种动态链接自动化。这表明书后索引不但不会随着电子图书的出版而消亡,反而会对电子图书的信息检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学会对会员的培训和服务

英国索引学会成立于1957年,其最初的宗旨是“为历史、科学和其他重要文献编制索引,并为不同的学科领域编制文献目录”  学会2006年度个人会费是84英镑,除了向会员免费提供国际最高水准的学刊《索引家》以及学会通讯之外,还开展面向会员的各种服务:在学术界、出版界、政府机构、商业机构等为索引工作者摇旗呐喊;定期举办各种短期培训班及系统的学员培训课程;定期更新学会的认证会员名录,为出版界源源不断输送索引人才;在英国各地区建立12个分会,为所在区会员提供更方便的服务;利用一年一度的年会,为参会会员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等等。多数会员对每年所交的会费而换来的服务感到满意。

英国的索引培训已历经多年的发展,其教材随着市场的要求日益更新,最新版的教材已被美国索引学会直接采用。学会采用远程授课的培训方式,教材是配套的书本和光盘,共有四门课程,内容为:第一课:索引工作者,索引用户和文献;第二课:主副标目的选择和种类;第三课:索引和叙词表的编排形式;第四课:自由索引职业。学员须按顺序学习,学完每一课后,可向学会购买该课的考卷,学会指定的匿名考官对每一份卷子进行匿名评判,并附有详细的评语。四门课程均通过后,还要向学会递交一份自编的书后索引,评审通过后,就可申请被列入学会认证会员名录。英国出版界多是从学会名录中寻找索引员为其出版的文献编制索引。四门培训课程内容繁多,学员一般须用少则一年多则五年的时间来完成全部课程。考核标准极高,多数学员都有复考纪录,考核的失败率很高。由此可见,经学会认证的会员所编制的索引是有质量保证的。

虽是远程授课,学员在培训期间并非是孤立的。学会为每一位学员都安排有辅导老师,学会的几个网上讨论站以及地区分会都会为学员提供全面的指导和服务。每年的年会也会以各种服务方式吸引大量的学员来参会,使他们从中受益。本届年会开幕的前一天,大会组织了三个为期一天的培训班,代表可提前一天到会参加培训。凡第一次参会的代表胸前的卡片上都有一个醒目的黄点,被大家戏称为“黄斑族”(Yellow Spots)。此举的目的是,一方面老代表可以结识和照顾新代表,使新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另一方面也方便大家互通有无,建立联络关系,这是从事自由索引职业的市场开发的关键。大会还设了临时书屋,向代表们特价出售有关培训教材和其他参考书目。本届年会还特为正在接受培训的学员代表设置了几个有资深索引家参与的讨论小组,从索引的各个角度提供书本上难以学到的知识。为鼓励优秀学员,学会在几年前设立了墨尔斯年奖(Betty Moys Prize),每年用于奖励用最短时间以最优异的成绩完成培训课程的学员,奖金是500英镑。多数学员在培训结束后会直接注册成为自由索引工作者,但能否在这个庞大的索引自由市场中找到立足之地,就需要学员不但能编制出高质量的索引,还要有足够的商业知识和市场营销经验。培训的最后一课详细讲解了成为一名专业的索引工作者所要具备的商业知识。

另外,学会还为刚刚步入市场的学员举办多种短期培训班。本届年会就安排了一个专题讨论小组,邀请了几位经验丰富的索引家向学员们介绍自己是如何打开市场的。专家们纷纷将自己的商业秘密拿来和大家分享,学员们受到了莫大的鼓励和启发。年会还邀请了来自出版界的3位代表,请他们介绍出版界对索引的认识、选择索引员的标准,并对索引界如何与出版界合作开展工作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出版商就是索引工作者的客户,只有对客户的要求有更深入的了解,才能更有效地开展与客户的业务活动。对每一位刚刚步入市场的索引工作者来说,这种与客户面对面的交流是十分难得的。由此不难看出,学会尽量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向学员提供各项服务。

3从社会各界看英国索引的普及和教育

英国的索引编制和索引使用已相当普及。本届年会特邀了来自高等学府、中小学教育系统和出版界的代表向大家介绍他们是如何看待索引的。

期刊连续索引和书后索引是研究工作不可缺少的信息检索工具,在高等学府就读的博士研究生往往在拿到学位后就面临第一部书的出版,为本书编制书后索引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由此可以看到,英国的学术著作都附有详细的书后主题索引。

信息检索技能是教育部为中小学制定阅读写作教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小学生刚刚开始阅读的第一本信息类图书中就会接触到简单的书后索引。供小学生阅读的信息类图书大多语言简单,图片较多、页数甚少,即便如此,为养成小学生查检书后索引的习惯,为以后进行复杂的信息检索打好基础,几乎每一本信息类图书都有书后索引,而且索引质量要求往往比成人用书更高一些,标目的选择要符合小学生的阅读水平,款目编排结构要简单、主副标目语词要专指性强、标目出处精确度高,不可有半点疏漏,因为往往一个页码的错误就会导致学生对索引的使用失去信心。学会主席苏・莱特富特(Sue Lightfoot)女士多年从事教育图书的索引编制,她编制的索引在送交出版社之前都要经多次的逐款修改校对,从不马虎。

中学生的教学大纲中要求学生要有独立调研和信息检索的能力,要能够独立利用学校和社区的图书馆熟练查询书本或电子信息。其中,书后或网上索引是一个主要的查询途径。供中学生阅读的信息类图书也都编有繁简相宜的书后索引,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索引的重要性的认识。英国出版的信息类书籍绝大多数都有书后索引,报纸期刊等连续出版物更是要有卷后索引。泰晤士报的卷后索引堪称典范,其索引集作者、文章题名和主题为一身,为读者查询信息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英国的出版商对索引的编制持积极态度。出版商所重视的是商业利益,也就是每一本书的销量。一个好的书评往往能提高销量,再版图书多数都会将好的书评加印进去,以期更高的商业价值。但如果没有索引或索引质量较差,图书的书评就会受到影响。再者,出版商的主要客户――图书馆员和信息工作者,均对书后索引有着本能的评判,没有索引的信息类图书是难以摆在图书馆的书架上的。

另外,个人购书者往往利用书后索引所提供的信息来决定一本书的购买与否。一般出版商在拿到书稿后,都会在书后留有一定的索引页数,其印刷成本早已预先计划进去。索引工作者的报酬是从作者的稿酬中支付。没有哪一个作者不希望自己的书畅销。书后索引的有无可能会直接影响书评和销售量,所以一般作者都对此项开销持积极态度。

4《索引家》(The Indexer)杂志

《索引家》创刊于1958年,为半年刊,目前由于稿件的增多,将于2008年转为季刊。《索引家》学刊是惟一一种国际索引界公认的期刊,是索引研究和索引工作者不可或缺的参考文献。投向该学刊的稿件都要经过严格的专家评定,其学术文章包括最精深的索引理论、最前沿的索引技术、最有效的索引方法和最全面的索引实践探讨。学刊有环顾世界栏目和来自其他国家的稿件,反映国际索引界的动态;也有全面深层的书评,反映最优和最差索引等等。学刊每年要在学会的年会期间召开编委会。笔者应邀加入了学刊的编委,希望以本学刊为窗口为中西方的索引交流打开一个渠道。在本届编委会中,笔者做了两件实事,一是重新恢复向中国索引学会寄送每期学刊,二是在学刊的网站上新开的多国文字的学术文章一栏中介绍有关中国的索引研究和索引成果的文章。

5中国索引事业的机遇和挑战

51机遇

中国是有着悠久历史的索引大国,这是西方索引界普遍承认的事实。中国有索引学泰斗洪业和钱亚新先生的著述,有为当代索引理论和实践做出巨大贡献的张琪玉教授以及索引界的一大批有识之士的默默耕耘。中国索引学会虽建会不久,但定期举办研讨会、座谈会,邀请国外专家到会讲座并派代表参加西方索引盛事。学会出版的《中国索引》学刊反映了极高的学术水准,发表的稿件从理论和实践上全面反映了当今中国索引事业的活跃气象,最新的有关索引标准的讨论将更进一步促进中国的索引事业与国际接轨。

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到来,西方国家越来越重视和中国的信息交流,反映在索引界,西方索引大国无不对中国几千年的文化遗产感到神秘,无不希望通过信息检索的工具来共享知识财富。笔者认为:国际交流的主动权一直是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语言使然,中国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可以阅读西文信息,了解西方的索引理论和实践,但极少的西方人能够阅读中文文献,多数要靠中国的有识之士将信息传播给其他国家。如何利用手中的主动权为中国索引走向世界服务,这就向中国的信息工作者提出了挑战。

52挑战

中国已有了相当深厚的索引理论基础,这在洪业、钱亚新和张琪玉教授的有关著述中都有所反映。目前,中国索引学会正在编制中国索引标准,西方一些索引学著述也被引进中国。所以,笔者认为,目前中国索引发展的着眼点应该是如何将理论运用到实践当中,也就是如何加强索引工作者的培训,如何由索引工作者带头首先在学术领域强化书后索引的重要性,并进而在整个出版界普及图书索引的编制和使用。图书索引是西方索引实践和索引普及的出发点,也是中国索引发展的薄弱环节。

在中国索引标准制定后,索引员的培训应该成为学会的工作重点之一。培养高质量的索引工作者需要有系统的培训课程,这方面西方国家已作了大量的工作。索引的宗旨、理论和实践原则应该是共通的,有效借鉴西方国家索引员培训的经验并走出一条中国的路子应该是中国索引学会和广大索引工作者一项刻不容缓的课题。

书后索引是索引普及和教育的关键,信息类图书若没有书后主题索引就像互联网没有搜索引擎,大量的信息会锁在书中难以被人发现。目前西方颇受欢迎的搜索引擎谷歌拥有自己庞大的检索索引(search index, 对互联网进行快速全面的信息检索。书后索引就如同搜索引擎一样,能起到对文献的快速全面的信息检索功能。书后索引的编制无疑该从索引工作者做起。笔者最近在国内一家权威出版社购买的六种索引理论和实践的著述无一附有书后索引,使得笔者在对中国索引状况的研究中困难重重,查询一项简单的信息都要通读整章甚至是整本书。

在笔者对中国学者的调查中,发现多数学者在参考中文图书文献时都有同样的困惑,但大多没有意识到书后主题索引是一个消除困惑的有效工具。所以提高学者们对索引的认识也是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中国因没有编制书后索引的传统,多数出版商不了解索引的概念也不愿意专为索引的加页提高印刷成本,这方面的突破口就可能是作者本人。2005年底,外文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大学英文专科学生的阅读书籍《阅读加拿大》就有了完整的书后索引。笔者采访了该书的主要作者,了解到是其本人向出版社提出了编制书后索引的要求,其索引是由该书的加拿大合作者编制的,书后主题索引使得该书的信息检索功能大大增加了,为该书的使用者提供了最为方便快捷的检索途径

由此看来,对中国学术界的作者进行信息检索和索引的普及教育势在必行。这方面可借鉴英国索引学会年会的经验:邀请学术界的非索引工作者参加有关研讨会,同时派索引工作者参加其他学科的学术会议,争取宣传索引的机会;将索引与图书的市场营销联系起来开展对作者和出版商的索引教育;还可利用目前索引学会的会员在各大专院校向学生推广索引的使用和教育;也可利用中国特有的条件向国家有关出版监督机构游说索引的重要性,以期从政策上推动索引的发展。

书后索引并非是学术著作的专利,在社会生活中的其他领域,人们往往对书后索引有着潜在的迫切需求。在英国,烹调、园艺、健身美容、旅游休闲、家政、儿童教育、各类产品说明书等等领域都有专业的索引员来编制文献索引。笔者最近在国内购买了一本瑜伽专著  ,此书不但有相当详尽的目录,而且还附有一个书后主题词词表,但此词表却没有出处(笔者不得不将那些对自己有用的标题词查出出处,标上页码,否则这个“索引”就没办法使用)。很显然,该书的著者或出版商已经意识到书后索引的信息检索功能是目录无法代替的,但如何编制一个完整的索引对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未知数。索引工作者能否从市场上辨识用户的需求从而提高作者和出版商对索引的认识,也是一个可以探讨的途径。

总之,中国索引学会和索引工作者应认清当前摆在面前的机遇和挑战,有效借鉴西方索引工作的经验,力争推动中国索引事业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

 注释

1 《人民日报》社记者杨锐女士和中央编译局的郗卫东先生分别对本文的初稿进行了详细阅读并做了多处修改,笔者在此表示感谢。但对文中可能存在的一切错误,本文作者负全责。

2Stauber, Do Mi. Facing the Text. Oregon:Cedar Row Press, 2004

3Mulvany, Nancy C. Indexing Books.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5: X

4Mulvany, Nancy C. Indexing Books. 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2005: 249-250

5Dawson, Alan and Wallis, Jake. TwentyIssues in E-book Creation. Glasgow: Centre for Digital Library Research,University of Strathclyde:http://cdlr.strath.ac.uk/pubs/dawsona/ad200501.htm

6Bell, Hazel K. History of IndexingSocieties: Part I - SI: The First Ten Years. The Indexer, 1996, (20):160

7关于本书的书后索引,请参见:熊鹰,Joseph, Thomas W. 阅读加拿大. 北京:外文出版社,2005

8关于本书的主题词表,请参见:张惠兰,柏忠言. 瑜伽. 北京:人民体育

戴立群  中国索引学会名誉理事,英国索引学会会员,英国Newland女子学院资源中心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