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索引(光盘版)》即将出版 罗伟国
发布时间:2018-09-25  浏览次数:7

・索引与数据库新闻・

《申报索引(光盘版)》即将出版

 

(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001

    《申报》创刊于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到1949年终刊,已有78年历史。它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不平凡的变革时期,记载了中国由内忧外患到革命胜利的艰难历程,是不可多得的历史资料。《申报》是我国最早出版的报纸之一,也是旧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报纸,它以数量巨大的篇幅记录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重要资料,是今天我们认识旧中国的重要工具、研究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在旧中国,《申报》以一般群众为读者,知名度极高,信息又快、又多。如光绪三十四年(19081114日下午酉刻,光绪帝在南海瀛台涵元殿崩逝。次日下午未刻,慈禧太后亦于南海仪鸾殿撒手西归,距光绪之死仅20小时。光绪去世时只有37岁,死的时间又与慈禧之死如此接近,所以人们怀疑他不是自然死亡,可能被人谋害的。究竟为谁所害,则传说各异。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中说:听一个叫李长安的太监讲,“光绪在死的前一天还是好好的,只是因为用了一剂药就坏了。后来才知道这剂药是袁世凯使人送来的。”光绪之死是晚清历史上一大疑案。前些年,有学者在清宫档案中发现了宫内御医为光绪诊病用药的医案,通过对这些医案的分析,认为光绪是由于长期患多系统的慢性消耗性疾病,最后体力衰竭而死。当然,还是有人对此表示怀疑。在光绪去世前的几个月,《申报》一直密切关注其病情的变化,连续报道30多次,还刊出御医入诊的“脉案”和药方。试举光绪三十四年《申报》的几则报道:――

614日刊出“京师近信”:“圣上患足疾,已将三月,忽愈忽发,旬日以来尤剧,行走殊觉不便,自初六日(农历)起未至慈宫请安。”

627日报道:朝廷电谕东南督抚选召名医来京,江西玉山县吕用宾应选入都,听候请脉。

720日报道:“圣躬违和,时愈时作,初起时原系足疾,近日来兼及内症,屡经陈部郎进内诊治,未见大效。据内监云,近日更甚,不耐久坐,不能用心,故外省督抚奏到摺件,有迟至次日始行批下者,有全令枢堂拟批、由内监照缮者,即办事之时刻,亦已渐渐迟至九钟十钟,每遇召见大员,未能多语,故近来召见者寥寥无几焉。”

82日报道:“据内廷人云,江督所保御医施焕现已到京,由陆凤石尚书带领进内请脉,恭拟一方,仍交太医院及陈、张、吕三御医参酌。据施君与人言,圣上诸病均渐平减,惟近日天寒,不过稍有腹疾耳。”

89日报道:“圣躬并无多病,惟身体太弱,头晕、溏泻、足肿等症一时未愈耳。刻下虽有多医请脉,然并不时常服药,上又自明医术,最恶用杜仲、菟丝子两药,凡医生有用此二药者,必圈去不用。”

1028日报道:“近闻圣体微有黄肿,且食不消化,由屈、关两君用西法调治。”

118日“专电”:“皇上近因稍劳,步履益艰,病又稍加。慈宫近亦稍有不豫,十二日(农历)并未召见军机。十三日慈宫小愈,皇上因病仍未召见军机。”

1116日发布光绪帝驾崩的电讯:“上病大渐,今日酉正二刻升遐。”这条电讯附一按语:“此电于前夜接到,因恐不确,未录昨报。”

《申报》刊发的这些消息,并非官方通报,而是通过报社的信息渠道获得的独家新闻。《申报》关于光绪病情的报道持续近半年,没有受到清政府的干涉,证明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新闻最开放的一段时期。不然的话,像“圣躬违和”这样的宫廷秘事,是绝对不可能公布的。

《申报》发行人史量才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报业资本家,在“九・一八”以后,他同情救国运动,和宋庆玲、蔡元培、鲁迅等发起过民权保障运动。后又对《申报》进行了改头换面,启用了李公仆等进步人士,并创办了《申报月刊》,倾向进步,主张抗战,支持十九路军淞沪抗战。据说蒋介石对《申报》和史量才十分不满,海上闻人杜月笙曾企图调和蒋史之间的矛盾。蒋介石说:“把我搞火了,我手下有100万兵。”史量才回答:“我手中也有100万读者!”蒋介石当然把史量才视为眼中钉了。

1941年,日军冲进租界,接收了所有的抗日机关和团体,《申报》也被接收了。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回到上海。把《申报》当作“敌产”加以接收,后经杜月笙等人“斡旋”,承认《申报》是史家的财产,给了史量才后人一个空名,却让“CC”在上海的头目潘公展任社长兼总主笔,由蒋介石的秘书陈布雷在幕后操纵。从此,《申报》成了一张反动派的御用报纸,在解放后被取消了。

解放后,有关部门将《申报》资料收集起来,供学者研究。“文革”中,大量资料丢失殆尽。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经过有关人士的努力,全套《申报》才重新展现在人们面前。

《申报》的资料价值是人们公认的。经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上海市新闻出版局批准,上海书店出版社从1983年起,开始影印全套《申报》,于1987年全部完成。《申报》的影印出版,全套《申报》出版后,得到了国内外研究者的高度评价。

但是,《申报》内容庞杂,篇幅浩瀚,读者要从中查检所需的资料极为不易,故极需配制一部检索方便的索引。为此,上海书店出版社自《申报》影印工作结束后,即开展了配套工程――《申报索引》(1919-1949)的编纂工作,至今已经经历了十六年,参加这一编纂工作的有上海图书馆、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上海分社等单位的专家学者近百人,目前书稿已完成,审稿工作也已结束。

上海书店出版社已经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1991年以前曾出版了1919-1928年部分的索引五个分册,每种印数1000册,至今只销出一半,还有一半在近几年内基本没有动销。鉴于目前图书市场的状况,如果继续印刷出版书本式索引,耗资巨大,恐怕连成本都难以回收。因为《申报》的印数仅550套,书本式索引的销售数基本与此相符,如果只印五百套,把成本全部纳入,定出的书价将高得无法承受,反过来抑制了图书的销售。但作为一项造福学界的重大文化工程,它又是必须完成的。因此,上海书店出版社仍将这一出版项目列为“十一五”规划的重点选题。现在上海书店出版社经过多次调查、论证,初步确定以光盘形式出版全部《申报索引》。值得庆幸的是,《申报索引》整理出版工程得到了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的大力支持,获得该会2005年度第二期资助。


罗伟国  上海书店出版社副总编辑、编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