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索引国际化
――从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国际化步伐看中国索引国际化的重要意义
宋雅范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 北京 100872)
摘 要 概述了中国索引国际化的背景、现实意义,分析了中国索引国际化面临的问题、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加快中国索引国际化进程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 中国索引 索引国际化
索引国际化是索引学和索引事业发展进程中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和学术研究国际化趋势的增强,索引国际化显得尤为迫切。当前,中国索引国际化问题已受到业界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仅就中国索引国际化的背景、现实意义、索引国际化面临的问题等进行探讨,并就加快中国索引的国际化进程提出意见和建议。
1 中国索引国际化的背景
1.1 社会科学研究趋向国际化
在社会科学史上,学术研究的国际化萌芽于19世纪后期,勃兴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在已成为各国社会科学的发展趋势之一[1]。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化趋向主要表现在:(1)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增强。当前,全球性和区域性问题越来越突出,一些带有共性的社会问题吸引着各国人文社会科学家开展广泛的合作研究,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在进行“中国收入分配的理论与经验研究”的重大研究课题中,就吸收了美国、、英国、瑞典、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专家参与合作。中国学者认为,这些在研究收入分配问题方面的国际知名学者的参与,对于课题研究成果的国际化以及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方式上实现与国际接轨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社会科学研究不断走向高技术化,研究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迫切性、实用性和有效性要求越来越高,从而使社会科学研究迅速走向产业化,国际性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由此大量出现。譬如近年来上海高校启动的6家E-研究院,即是以信息化基础设施为依托,以科研人员的跨学科、跨地区合作为特点,以汇聚人才、培育人才、出大成果为目的而建立的一批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
这些研究院放眼海内外“网罗”人才,由首席研究员“挂帅”,由学科“重量级”人物组成“核心层”,由外国科学家作为“合作层”成员,目前已在网格建设、计算科学、免疫学、模式生物、都市文化、社会学研究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研究。其中,上海师大孙逊教授主持的都市文化E-研究院已就当代都市文化、上海都市文化源流、国际都市文化比较等方面开展研究。(3) 倡导和鼓励研究国际化,开阔学术视野。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我国的社会科学工作者普遍认为,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更需要具有国际视野;以宽阔的胸怀放眼国际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的现状和未来,是在较高层面上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据报道,近年来北师大就特别强调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国际化”,鼓励科研人员从国际学术市场获取研究资金,瞄准国际学术前沿,用外文写文章,在国际上的杂志发表,并通过举办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多种形式,向“立足国内,常来常往,资金国际化,成果国际化”的高标准努力。
1.2 图书馆国际化步伐加快
我们看到,近年来在图书馆学这一相关学科领域,学术研究的国际化步伐在大大加快。图书馆国际化是以近代图书馆开创的国际化活动为先导,以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图书馆交流与合作为主体,以各国面向世界发展本国的图书馆事业从而推动国际图书馆事业的繁荣与进步为宗旨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图书馆界参与国际化的步伐大大加快了,特别是1996年国际图联(IFLA)以变革的挑战:图书馆与经济发展为主题的第62届年会在北京召开,表明中国图书馆界已融入了国际图书馆大家庭中。现在,在中国国内举办的图书馆学国际会议已经越来越多,我国参加的图书馆学国际合作项目已突破了规模小、数量少的局限,中国的图书馆学研究人员已经越来越走向世界,承担起了传播中华文明、交流图书馆学知识的责任[3]。譬如,由国家图书馆主办的数字图书馆国际研讨会(Digital Library――I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上海图书馆主办的上海国际图书馆论坛(Shanghai International Library Forum)已成为在我国定期召开的年度性国际会议。2004年由上海图书馆成功举办的“都柏林核心元数据首创计划2004年年会(DCMI2004)”和由上海交通大学与上海图书馆联合举办的“第七届亚洲数字图书馆会议(ICADL)”不仅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的参与,而且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过去5年中,中国图书馆界共有20余人当选国际图联相关专业委员会委员。这既是对他们自身能力的肯定和认同,也扩大了我国在国际图联中的影响。继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孙蓓欣于1993-1999年担任国际图联执行委员、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于2001-2005年担任国际图联管理委员会委员之后,2005年6月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主任张晓林又当选国际图联管理委员会委员,使得中国图书馆学会有10年保持着在国际图联最高决策管理层的重要位置。
在图书馆国际化的同时,中国图书馆学会充分发挥了对外交流与合作的桥梁和中介作用,积极开辟新的国际交流渠道,较全面地推进了学会的国际学术交流。一年一度的国际图联年会是全球图书馆界的学术盛会与国际交流平台,为了广大会员更方便、更便捷地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学会每年专门组织会员和图书馆界同行参加国际图联年会。在参会人数不断增加的同时,参选论文的质量也有了较大提高,在过去的三届年会中,中国图书馆界的学者共有12篇论文入选国际图联年会。在中国图书馆学会“十一五”工作规划中,国际交往与合作再次作为学会的重大措施之一而提出。其中特别强调“加强与国际图书馆界的交往与合作是提升我国图书馆事业建设水平、繁荣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对外宣传我国图书馆事业成就的重要途径。学会要不断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注重策划和开展具有实质内容,确有实际效果的交流与合作项目。经常将国内的学术成果、学术活动、学术信息、事业发展状况等及时向国际有关组织、刊物传送、交流,不断提高中国在IFLA和国际图书馆界的地位;拓展国际合作领域,扩大中国的影响。鼓励、协助图书馆加入国际图联图书馆组织,发挥中国图书馆界的作用;组织图书馆员参与IFLA大会和其他国际学术活动,扩大学术交流范围;适时举办专业性国际学术会议,推动我国学术研究;鼓励中国图书馆工作者参与国际图书馆组织的领导工作,积极努力,争取将汉语作为IFLA的官方语言。”[4]等等。如今,提倡图书馆学研究的国际化、积极参与图书馆学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并努力与世界图书馆学研究的潮流交汇,已成为中国图书馆学学者们的共识。
1.3 国际同行日益关注中国图书馆学研究
近年来,中国图书馆学研究成果的产出和影响力日益受到国际同行的关注。据笔者统计,2004年我国图书情报学学者在国内17种图情学核心期刊上共发文5192篇。[5]不仅研究领域广泛,涉及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实践研究、前沿课题等;而且在研究深度上亦有所突破,特别是一些优秀图书馆学家的加入,使这一领域的研究显出更多的生气。笔者在今年提交的IFLA大会的“图书情报学教育对中国图书情报学期刊发展的影响(Impact of LIS Education on Development and Prosperousness of LISJin China)”一文中,通过对我国17种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2004年总的发文情况、以及1994至2003年国内数字图书馆研究引文的调查、统计、分析,以翔实的数据论述了图书情报学期刊在图书情报学教学研究领域占有的重要地位、图书情报学教育对中国图书情报学期刊发展的影响以及教学研究水平提高与图书情报学期刊发展的互动与影响。文章在IFLANET上发表后,立即引起国际同行的关注。有学者来函了解我国图书情报学期刊的详细情况并索取相关资料;IFLA图书情报学期刊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英国Emerald集团出版公司(世界最大的管理学和图书情报学期刊出版商之一)的Eileen Breen女士在给我的信件中提出该出版公司对我国图书情报学核心期刊非常感兴趣,特别是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两校信息管理学院师生的研究水平和学术成果,受到该出版公司的极大关注,他们希望将发表的最优秀的学术研究成果翻译成英文后结集出版。反映出国际同行对中国图书情报学研究的关注和中国图书情报学研究国际地位的提高。
1.4 索引国际化步入发展阶段
在社会科学各研究领域及图书馆学研究国际化的同时,我国索引学者和索引工作者也在中国索引国际化的道路上进行着积极而艰苦的探索:索引学会的建立,使索引国际化正式提上了索引工作的议事日程。中国索引学会自1991年成立以来,一直积极倡导索引国际化,学会明确提出以“真诚、求实、开拓、奉献”为办会宗旨和会员活动准则,旨在促进索引理论研究,繁荣索引编辑出版,培训索引编纂人才,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为此,学会通过各种渠道,修复了与美国索引家学会、加拿大文摘索引学会、英国索引家学会、澳大利亚索引家学会等国外学术团体的联系,相互之间除交换信息和一些出版物之外,还约定在适当的时候互访和举行国际会议。2005年7月,中国索引学会组团参加了在日本东京举办的国际书展和在爱知县举办的世界博览会,并促就了与日本图书馆界、出版界、档案界和索引界同行的学术交流,索引国际化取得了一些具有实际内容的进展。中国索引学会的历届领导,都十分重视索引国际化问题,适时提出了:“现代索引已经进入一个大协作时代”。[6]“只有更加积极、更加主动地面向世界、有效地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不断地提高中国索引学会在国际上的声誉,中国索引学会和索引工作才能增强自身的活力和吸引力,给自己开辟更加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7]在索引学会工作会议和历届年会上,学会领导都强调要加强索引的国际交流和合作,并明确提出对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的索引学者和索引工作者给予鼓励和支持。我国索引界一批德高望重的前辈,如张琪玉教授、葛永庆先生等在著书立说中,都对索引国际化问题有过精辟论述。这些,不仅为中国索引国际化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也为今后中国索引的国际化道路指明了方向。
2 中国索引国际化的意义
2.1 促进学科发展
关于索引的学科属性,我国多数学者认为,索引在本质上和书目是一样的,所以把它和书目、文摘同等看待,把索引的研究作为目录学的内容之一[8]。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系柯平教授认为,索引学是在目录学的一些重要方法发展为专门学科(如书评研究发展为书评学,文摘研究发展为文摘学)的进程中由索引研究发展而来的。[9]在书评学、近代目录学研究等方面卓有建树的北京大学孟昭晋教授将文摘索引与专科目录学教学、文献检索课教学、中西文工具书教学,以及文献学等一道纳入了目录学的教育体系。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的张帆教授在《信息组织学科群整合与信息组织学创建》一文中提出了信息组织学和信息组织学科群概念,她指出:“信息组织是一门理论和实践极其丰富的学科,其学科群如文献编目、文献分类、主题标引、目录学、情报语言学、索引学等在传统的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信息管理等教学领域,通常是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的。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组织学则由现代信息技术与编目学、分类学、主题标引、索引学、目录学等核心内容整合而成,其知识涉及面比较广,几乎涵盖所有信息管理领域中信息整序的理论、方法与实践。”[10]进而将索引学纳入了信息组织学范畴。
综观目录学的发展历史,我国学者认为,20世纪中国目录学的发展历史就是在继承我国目录学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学习国外目录学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历史。中国目录学走向现代化与吸收西方目录学的思想观点是分不开的。今天的目录学仍是西方目录学与中国传统目录学冲突、融合的结果。[11]索引学作为目录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其理论研究与应用发展同样是一项国际性的科学活动。西方索引工作不仅起源早,有关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亦起步早、成果多。众所周知,有“英国索引之父”称号的亨利・维特利(H・B・Wheatley,1838-1917)于1878问世的《什么是索引》一书,堪称世界上最早的索引专著之一。被西方史学家称为“西方第一个索引学会”的“世界索引学社”创立于1877年。在国际索引界颇有影响的美国索引家学会、加拿大文摘索引学会、英国索引家学会、澳大利亚索引家学会等索引学术团体,均创建于20世纪70年代。这些组织自成立以来都致力于学术文化的繁荣发展,并为各国索引组织学术交流及学科发展营造了一个国际平台。鉴于我国索引研究尚比较薄弱(主要表现为:索引专著、论文均较少),中国索引国际化对索引学的学科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诚如中国索引学会的主要创办者和领导者葛永庆先生所言:我们急需积极开拓视野,加强索引学的学科建设,并努力学习国外先进经验。我国索引事业要持续发展,并适应新时期的需求,必须与国际接轨,走国际化的道路。[12]
2.2 推进标准化建设
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刘兹恒教授在谈到图书馆学的国际化时,阐述了图书馆学国际化的三个基本目的,其中之一便是增进各国图书馆学研究者在图书馆学理论方法上的共识,促进图书馆工作在世界范围的规范化、标准化。索引标准化是各国索引组织和索引工作者面临的共性问题。在西方各索引组织,如美国索引家学会、加拿大文摘索引学会、英国索引家学会、澳大利亚索引家学会的章程中,都将索引标准化作为其宗旨之一。1964年英国索引家学会在举办培训班时就着重讲授索引标准和编制技术,并在此基础上组织撰稿人撰写教科书,并且将“改进索引工作质量并促使制订更高索引标准”列为学会章程第一款。澳大利亚索引家学会的办会宗旨同英国索引家学会极为相近:1. 提高索引的质量;2. 加强教育培训;3. 维护索引家的地位和权益;4. 加强与学会相关的社会团体如图书馆学会等的合作。
我国索引行业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标准规范,这一现象已引起我国索引界的高度重视。著名索引学家张琪玉教授提出,索引的标准化,包括索引编制规则和数据库字段的标准化是索引事业繁荣的标志之一。[13]为促进索引的发展,2004年在厦门大学召开的“中国索引学会2004年度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上,与会代表提请索引学会关注索引标准化问题,并建议出版一部符合我国国情的、能指导索引实践的国家标准。在制订我国的索引标准规范中,可供参考借鉴的国际标准和各国及地区标准有:由侯汉清翻译的国际标准草案《文献工作――索引的编制》;国际标准《文献工作――文献审读、主题分析和选定标引词的方法》;我国台湾地区的标准《索引编制标准》;由侯汉清翻译的英国国家标准《图书、期刊及其他文献索引的编制》;由丁大可、丁川翻译的美国国家标准《图书馆学、情报学及出版工作――索引的基本标准》等。
2.3 提高学术地位和国际影响
在我国,索引学是一门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广泛应用价值的学科。早在20世纪20年代,文献索引工作便得到较大发展,除有专业索引机构编撰索引之外,一些图书馆、出版社亦开始编撰丛书子目索引,还出现了学者私人编纂的索引、专科专题报刊论文索引以及定期索引刊物和文摘杂志等。在索引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就,如关于索引法的研究,提出了索引是一种文档或文献内容的顺序参照表,附有鉴别和查找这些内容的参照。这些参照有篇目、语词、主题、人名、地名、事件及其他事物名称,如分子式、事物环系。1930年,钱亚新编著的《索引和索引法》一书系统总结了这一原理。以哈罗德・博科等著的《索引的概念与方法》为例说明有关索引的主要研究课题有:索引的定义、类型、作用、历史、索引的结构、标引步骤与编辑步骤,索引评价与职业化。[14]建国后,经过我国索引研究者和编撰人员的不懈努力,索引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据报道,我国从1949至1992年编辑的书目索引累计达7682种。近10年来,我国索引事业有了较大改观和进展,特别是由于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索引工作开始向现代化大步迈进。[15]成立于1991年的中国索引学会在索引研究和索引编制上做了大量工作,1994年举办了首次全国索引成果展评会,1998年与人民日报社、解放军报社联合举办了“全国新闻数据库与报纸索引技术研讨会”等,在索引现代化与索引理论上均有较大的进步。但是,由于种种主客观方面的原因,过去我们对于已经取得的成果却很少通过国际交流的渠道进行传播,我国索引学术研究在国际索引学界的影响力还十分有限。索引国际化将有助于加强我国与国际索引界的交往与合作,繁荣索引学的理论研究,是提升我国索引事业的建设水平和学术地位、扩大我国索引在国际上的影响的重要途径。
3 中国索引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3.1 理论创新问题
在索引国际化方面,尽管我们与国外索引团体建立了联系,但要在学术上与国际同行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地在索引学的国际舞台上取得一席之地,还有待我国索引界全体同仁的不懈努力。在索引国际化进程中,我国索引工作者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索引理论创新问题。必须看到,索引学这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在学科定位、研究方向、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索引理论创新问题已成为索引学学科发展的关键。但是从我国索引学术研究的发展史来看,我们不得不承认,从现有文献积累看,我国索引学理论基础目前还比较薄弱。因此必须加强索引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研究与诠释,构建完整的索引学科框架。如果索引学不能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就很难解释网络环境下出现的“网络索引”、“教案资源索引”、“课件索引”、“数据库索引”、“文件索引”、“地图索引”、“新闻索引”等新对象。[16]张琪玉教授期待索引学学科建设能够在21世纪完成,并期望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全面、系统、充实的、具有总结性和指导性的索引学专著的问世,以及索引学知识的大大丰富。[17]
3.2 国际化人才问题
索引国际化是我国索引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提出的发展战略;索引国际化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发展历程,需要几代学人的共同努力。笔者认为,国际化人才是实现索引国际化的关键,没有国际化的索引学者,索引国际化便会成为空谈。目前,国际化人才这一问题已引起我国索引界的关注和重视,应该在索引学教育和工作实践中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解决。
4 中国索引国际化的策略和途径
国际化主要是指相互了解和交流,相互吸收和借鉴。中国索引国际化就是要在充分了解西方索引学各流派的理论和方法、熟悉西方索引学的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基础和前提下,与之进行学术对话,并在交流、学习和吸收的过程中赶上西方的研究水平并有所创新。为达到这一目标,我国索引界需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4.1 增强国际化意识
近年来,我国图书情报学领域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以及图书馆学研究的国际化趋势虽有较大进展,但在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图书馆国际化发展战略思想体系的状况下,要实现索引国际化,首先必须增强国际化意识。只有充分认识索引国际化的现实意义、作用和深远影响,才能激发索引研究人员和索引工作者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使索引国际化成为索引工作者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以形成中国索引国际化的氛围,使之富有成效并得到顺利发展。
4.2 制订相应的政策
制订相应的激励政策是中国索引国际化的必要条件和保证。中国学者参与国际交流的一个现实问题是经费支持,与国外同行相比,我国图书情报界的学者靠自费出席国际会议的能力十分有限。因此可考虑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索引研究人员和索引工作者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如设立索引国际学术交流基金、索引国际学术交流奖励基金等;在政策和财力上支持有条件的索引专家加入国际索引组织,成为国际索引学家,以参与国际学术组织的活动和有关规定的制订,推动中国索引走向世界。
4.3 拓宽交流的渠道
从组织形式上看,索引国际化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利用SSCI收录的外刊作为交流平台,发表索引研究成果;举办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就中外索引学者共同关心和感兴趣的论题展开研讨;与国际索引组织或国外索引团体开展国际性的合作研究;以及索引研究人员的国际性互派专访等。据2004年版《国外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总览》报道,目前,SSCI收录的外刊总共有61种,其中美国28种,英国20种,德国5种,荷兰3种,加拿大、日本各2种,澳大利亚1种。这些期刊多数为理论研究型刊物,是我国索引学者发表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渠道之一。
4.4 培养国际化人才
通常,衡量一门学科在某个国家是否真正达到了国际化,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看这个学科的研究者在国际性的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的数量[18]。据统计,自1980-1999年,在20年间我国学者在21种国际性的图书馆学重要学术期刊(被《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即SSCI作为来源期刊的核心期刊)上共发表论文29篇,平均每年2.25篇,仅占发表论文总数10400篇的0.47%。近年虽有增长之势,如2000年为5篇,2001年为10篇,2002年上半年为6篇,但从以上统计数字可以看出,与西方国家相比,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发展中国家,图书馆学研究成果的国际化程度并不高,图书馆学研究者能够在国际性的图书馆学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数量还很少,我国图书馆学要真正实现国际化,能够与西方图书馆学者平等对话,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由此不难看出,中国索引国际化的关键是培养国际化人才。国际化的索引人才不仅应具备索引学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必须精通外语,特别是英语,同时具备快速了解、选择和获取外文信息的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我国的图书情报机构和教学单位应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一批有学术造诣和声誉、有一定参与国际活动能力和经验的索引骨干,支持并奖励他们开展国际研究和国际活动,并承担国际研究课题。这不仅有利于中国索引界的同行能经常及时地了解国际前沿的新信息、新知识和新方法,而且有助于世界索引界的同行了解中国索引事业的发展,以加快中国索引的国际化步伐。
5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索引学理论研究和索引工作实践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有着广阔的发展机遇和空间:我们的索引学研究需要更多的思想和创见;我们的索引工作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发展我国的索引学和索引事业的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处理好索引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引进世界索引学的先进理论,并非是盲目照抄照搬其他国家索引学的传统与规范;学习国外先进的索引技术,绝不可生搬硬套国外的经验。我们要以中国索引事业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结合中国索引学研究的实际,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索引学,立足解决中国索引事业中存在的问题,这才是真正使中国的索引学走向世界的正确做法。
参考文献
1刘兹恒.试论图书馆学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关系.新世纪图书馆,2004(5):3-6
2 XU Min.E-institutes established in Shanghai Universities &Colleges.(access:2004-3-3 9:28:04)
http://study.eastday.com/eastday/kaoshirexian/tebietuijian/userobjectlai102269.html
3 中国图书馆学会“十一五”期间工作规划(审议稿).新华书目报.图书馆专刊B7,2005.8.5
4 SONG Yafan.Issues & Approaches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ChinaUniversity Libraries.第71届国际图联大会论文集,2005
5 徐 忠.振兴索引业,推进现代化――在中国索引学会2004年度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上的工作报告.中国索引,2004(4):3-5
6 魏海生.索引工作要主动融入国家信息化事业中去――在中国索引学会2004年度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中国索引,2004(4):2
7 彭斐章主编.目录学教程.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
8 柯 平.中国目录学的现状与未来.图书馆杂志,2005(3):5-11
9 张 帆.信息组织学科群整合与信息组织学创建.图书情报工作,2004(7):37-40
10 王京山.中国当代目录学的回顾与前瞻.图书馆学研究,2003(12)
11 葛永庆.开创中国索引学研究的崭新局面――在中国索引学会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国索引,2003(4):4-7
12张琪玉.索引:面向21世纪.中国索引,2003(2):3-4
13 葛永庆.索引,与时代同行――关于索引发展沿革的宏观思考.中国索引,2004(4):11-12
16 周维彬.索引结构――从目录学角度看万维网信息资源组织结构.图书情报工作,2003(12)
宋雅范 女,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