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所藏中国汉籍总目》的编纂与体例 (韩)全寅初
发布时间:2018-09-25  浏览次数:60

・索引与数据库介绍・

《韩国所藏中国汉籍总目》的编纂与体例

()

(韩国延世大学)

 

《韩国所藏中国汉籍总目》序言

韩国与中国大陆隔海相望,北部与中国大陆东北接壤,自古以来,韩国便受到汉文化的影响,成为东亚汉字文化圈的重要成员之一,如同日本、越南等国家,韩国也将汉字作为书写工具,到20世纪初为止,韩国大部分档案皆以汉字写成,其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朝鲜王朝宝录》、《承政院日记》等文献。韩国古代知识分子在创造民族文化遗产时,曾参考各种中国古代文献,特别是自统一新罗时代起,先进的唐文化大量流入韩半岛。至高丽时代,宋元思想文化及书籍由陆路源源不断地传入韩国,尤其是儒家与佛家思想在韩国的盛行,使得儒家经典与佛经典的引入成为主流。据《高丽史》记载,因战乱,在中国早已亡失的典籍,在高丽则保存得完整无损。宋朝廷请求高丽提供复印本,高丽欣然提供。由此史实记载也可窥见到韩中两国书籍交流历史的源远流长。

目前我国古书收藏机构,以及大学图书馆所收藏的中国汉籍数量不少,但尚缺少一份系统而完整的调查报告。我国所藏的汉籍包含从中国进来的,在韩国刻印的,以及日本等汉字文化圈国家刻印的汉籍。当然,里面也含有大量的手写本。韩国汉籍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编排无序,因此对汉籍的整理工作竟一而再地拖延至今,即便是出于对国故整理的考虑,我们也不能听凭这种现状的持续。

这些文献的整理研究,对于了解中国文化向外传播的情况很有帮助,同时对中国本地的文献资料整理与研究也将产生积极影响。例如,明末陆人龙所撰的《型世言》,其珍本在中国早已亡佚,但韩国内仍有保存。此点可以证实,散落在韩国各地的汉籍一旦一目了然地被整理出来,对国内外汉学界而言,真可谓是功德无量之举,既为研究学者提供极大便利,又可促进、强化汉学的国际间交流。同时也必将极大地提高韩国学术团体在国际间的地位。而且此书一经介绍到中国、日本等国外地区,韩国所藏的汉籍也将会传播到世界有汉学研究之处。

在国内已出版的汉籍目录多之又多,但尚未出现过专门收录中国汉籍的目录书,且其分类体系各自不同,因此有效地检索所需的资料颇为困难。处于此一状况下,本书专门收录中国汉籍目录,采用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提供检索上的方便。刊行此书的重大意义在于:透过此项工作成果,重新发掘韩国学研究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古文献,为国际学界提供基本资料。

在实际工作进行当中,遇到不少困难,痛感我们的浅学菲才。四部中的小类的分门别类尤为艰难。我们尽量以《四库全书总目》与《中国丛书综录》为标准决定归类,不过遇到仅以此二书也无法断定,且也无从查看原书实际情况的书目时,我们的分类工作只好告中断。幸好,通过多方面的探究追寻其他目录书、通过网路等各种途径查询,最终大部分问题都得以解决。工作成果日积月累,将这些体系各异的工作成果,采用统一的系统来管理,也并非简单之事。经过四年多的艰辛努力,从近30种古书目录中收录的12500多种中国典籍终于被编辑成册。虽然我们竭尽全力汇集国内所藏的目录资料,但肯定有网罗未足,疏漏之处。韩国历史悠久,自然积累的文化遗产也极其浩瀚。因此仅以某个人或某个团体之力来执行一次计划案,在短时间内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实属不可。中国有“抛砖引玉”之成语,我们编辑人员仅希望以此拙劣而未完的成果引出学界各类硕学高见。脑海间闪现出论语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之句,向后搜集的资料,其后将用补编的形式来整理出版,以期完璧。

下面介绍本总目从计划到出版的详细经过。

本人目睹国内中国汉籍未被整理而散落各处多年,如此有价值的资料无法提供与学者使用。本人为此深感遗憾。于是发奋构想如何将散落在国内的中国汉籍汇集成古书目录。自19997月至12月底,本人以台湾国家图书馆汉学中心访问学者身份逗留台湾,此间结识了喜玛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韩效忠理事长,并从他处得知喜玛拉雅基金会长期以来为汉学外向发展提供支援基金。回韩国前,本人与素友东吴大学中文系王国良教授一同拜访韩理事长,此间将韩国内散落着不少中国汉籍之事告之。且赠送中国早已亡佚的陆人龙所写明代话本小说《型世言》一部,并说明该版本发现于韩国奎章阁,受到国际学界注目。韩理事长为此不禁吃惊。本人力说,经一版本已被发现,中国文学史,尤其中国小说史不得不重新改写,而且指出明末所谓“三言小说”之称,改“四言小说”方妥。本人在表露对搜集整理汉籍目录热望的同时,恳求协助,结果得到初步答应。回国后,由于忙于《唐代小说研究》的撰写,及中国敦煌学会上的论文发表等缘故,匆匆忙忙转眼间到了2000年上半期。20008月《唐代小说研究》出版后,终于有了喘息之际,给韩理事长去信,表达本人有意投入编纂汉籍目录事业的意愿。同年10月份得到韩理事长回信,内容大意为:喜玛拉雅基金会乐于支援该项事业,同时希望最好也能获得韩国内的研究经费,共同合作。当时本校()研究处长洪俊杓教授将此实情转达与金雨植()校长,在延世大学的积极协助下,于200012月底从长银公益财团拿到名为“国学基础文献整理事业:韩国所藏汉籍调查研究”的研究经费。之后再次飞到台湾,拜访韩理事长,并说明其间经过,而喜玛拉雅基金会也答应,将提供两年的研究经费。于是本事业终告出航。接着,为咨寻起见,招聘台湾的古文献及目录学专家王国良、李立新、林庆彰三位教授为顾问,并于20011月有了第一次咨寻会。那时,我们确定了这项工作的预设及基本工程,并做如下分工:国内奎章阁所藏汉籍由徐敬浩教授负责,藏书阁与高丽大学所藏汉籍由崔溶澈教授负责,包括国立中央图书馆在内的国内主要图书馆及其他藏书机构所藏的汉籍由金长焕教授负责。随之工作逐步展开。20028月,本事业由韩国学术振兴财团选定为“基础学问育成支援课题”,获得1年的研究支援。在此一年间本事业获得大幅进展,20037月又另获得台湾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的一年间研究经费支援,得以结束一切过程。20041月我们再度邀请台湾咨寻团代表王国良教授(台北大学古文献研究所长)检讨整体性的体裁。他滞留韩国的一周中,将该总目校核一遍,指点补充未备之处。

过去四年间,为此一事业不惜劳苦的每一位同事及乐于投资的各单位,本人借此表达感谢之意,且希望他们的名字与本书一同流芳百世。首先,谨在此向喜玛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韩效忠理事长致以衷心的感谢。他是推动本事业的原动力。他欣然接受本人的建议,支援了这项浩瀚课题的研究经费。没有他的支持,本事业则无从着手。也很感谢热爱国学,默默支持本事业的延世大学金雨植()校长,先生亲自访问台北,将校方对本事业的积极关心传达给喜玛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还有积极协助筹集长银公益财团基础研究经费的洪俊杓()企划室长。同时也对负责高丽大学所藏汉籍目录整理工作的崔溶澈教授,负责奎章阁所藏本整理工作的徐敬浩教授深表谢意。对自始至终统筹兼顾本事业的金长焕教授,本人的感谢之情难以言表。另外,对主管实际业务,一丝不苟付诸实施的琴知雅、李珠海两位博士,及李永燮讲师的劳苦也是难以忘怀。在此特别要感谢王国良教授的鞭挞指导。对韩国学术振兴财团与台湾蒋经国国际学术交流基金会的积极协助,亦一并致谢。此外对经历了一年繁杂而艰辛的编辑过程,终于完成如此精美巨帙丛书的图书出版学古房的编辑职员及河云根社长,也借此一表谢意。

本书在上述各位的协助下,对韩国各个机构所藏的中国汉籍,进行有系统地分类整理,集成《韩国所藏中国汉籍总目》(6),以“延世国学丛书”之名推展到国际汉学界,本人为此不胜荣幸。过去本人每每访问世界各国著名东洋学图书馆时,通常看到的是集成于各国所藏汉籍的目录册,而不见韩国所藏书目集成册。今天虽然有晚时之叹,但从此中国学研究学者手中多了一套必备工具书,各国东洋学图书馆参考图书阅览室里将有《韩国所藏中国汉籍总目》的一席之地。四年心血结成今日之果,感慨不已,谨以此为尾声。

 

《韩国所藏中国汉籍总目》凡例

1  收录目录

本目录乃辑28种韩国所藏古书目录而成。本目录收录之古书目录,取自于韩国所藏中国古书调查研究小组收集之70余种古书目录中的重要目录,各目录简称如下(以汉字拼音为序)

1) 庆尚大学校图书馆(1996),《汉籍目录》

[庆尚大]

2) 高丽大学校中央图书馆(1973),《石洲文库目录》

[高丽大・石洲]

3) 高丽大学校中央图书馆(1974),《薪艹奄文库目录》

[高丽大・薪艹奄]

4) 高丽大学校中央图书馆(1976),《华山文库汉籍目录》

[高丽大・华山]

5) 高丽大学校中央图书馆(1979),《晚松金完燮文库目录》

[高丽大・晚松]

6) 高丽大学校中央图书馆(1982),《公亮文库目录》

[高丽大・公亮]

7) 高丽大学校中央图书馆(1980),《贵重图书目录》

景和堂文库目录-[高丽大・景和堂]

旧藏本目录-[高丽大・汉籍]

晚松文库目录-[高丽大・晚松]

石洲文库目录-[高丽大・石洲]

薪艹奄文库目录-[高丽大・薪艹奄]

华山文库目录-[高丽大・华山]

8) 高丽大学校中央图书馆(1984),《汉籍目录:旧藏》

[高丽大・汉籍]

9) 国史编纂委员会(1983),《古书目录》

[国史编纂委员会]

10) 檀国大学校栗谷纪念图书馆(1994),《汉籍目录》

金铭源文库-[檀国大・金铭源]

罗孙文库-[檀国大・罗孙]

一般汉籍-[檀国大・汉籍]

秋汀文库-[檀国大・秋汀]

11) 大韩民国国会图书馆(1969),《李朝书院文库目录》

  氵蓝溪书院-[国会・氵蓝溪书院]

大老祠-[国会・大老祠]

道东书院-[国会・道东书院]

陶山书院-[国会・陶山书院]

  岩书院-[国会・ 岩书院]

屏山书院-[国会・屏山书院]

三溪书院-[国会・三溪书院]

绍修书院-[国会・绍修书院]

深谷书院-[国会・深谷书院]

玉山书院-[国会・玉山书院]

临皋书院-[国会・临皋书院]

笔岩书院-[国会・笔岩书院]

桧渊书院-[国会・桧渊书院]

12) 东国大学校中央图书馆(1981),《古书目录》

[东国大]

13) 首尔大学校图书馆(1982),《奎章阁图书-中国本综合目录》

[奎章阁]

14) 首尔大学校人文大学附设东亚文化研究所(1980),《补订奎章阁图书韩国本总目录》

[奎章阁韩国本]

15) 成均馆大学校中央图书馆(1979),《古书目录》

[成均馆大]

16) 成均馆大学校中央图书馆(1981),《古书目录2

[成均馆大]

17) 雅丹文化企划室(1996),《雅丹文库藏书目录():古书》

[雅丹文库]

18) 延世大学校中央图书馆(1977),《古书目录》

[延世大]

19) 延世大学校中央图书馆(1987),《古书目录2

[延世大]

20) 龙仁大学校传统文化研究所(2000),《古书目录》

[龙仁大]

21) 梨花女子大学校韩国文化研究院(1981),《古书目录》

[梨花女大]

22) 藏书阁(1974),《藏书阁图书中国版总目录》

[藏书阁]

23) 忠南大学校图书馆(1993),《古书目录》

[忠南大]

24) 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1970),《古书目录》1/2/3

[国立中央图书馆]

25) 韩国国立中央图书馆(1976),《外国古书目录:中国・日本篇》1/2/3/4

[国立中央图书馆]

26) 韩国民族美术研究所(1967),《涧松文库汉籍目录》

[涧松文库]

27) 韩国精神文化研究院(1991),《藏书目录:古书篇1

[精神文化研究院]

28) 中韩翻译文献研究所(2003),《藏书目录》

[中韩翻译文献研究所]

2  收录范围

1) 本目录命名为《韩国所藏中国汉籍总目》。所谓“汉籍”即“线装本”。

2) 就内容而言,中国刊刻之书籍中流入韩国者、刊刻于韩国之中国书籍者、韩国人加注于中国书籍者为范围。

3) 就时期而言,唯中华民国成立以前(1911)书籍为著录对象,但石印本则截至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再者,如有稀本,不问时期一并著录,然其数量甚甚少。

3  编辑

1) 分类基准

本目录由于以著录1911年以前汉籍书目为主,故从四部分类法,《四库全书》四部分类为准,大体上可谓略同。例如《山海经》不归史部地理类,归于子部小说家类。乾隆以后书籍略从《续修四库全书》分类,然非尽同。例如效《续修四库全书》之列,另立子部西学类,然仍不立集部戏剧类。其外参考韩国奎章阁之分类,其分类特征如下:

经部:乐类之书无几,一概归于礼类。五经总义类简称总经类。乾隆以后书籍虽从《续修四库全书》分类,亦有例外。例如《汉学师承记》,在《续修四库全书》归于经部群经总义类,然本目录归于史部传记类。

史部:载记类、时令类之书无几,散归杂史类、政书类。效《续修四库全书》之例,另立金石类,但其界较阔,不止金石,甲骨文之类亦归此类。再者,效韩国奎章阁之例,另立史表类、谱系类。

子部:法家类、谱录类之书无几,故法家类之书一概归于杂家类,谱录类之书散归他类(例如:原属《四库全书》子部谱录类之《宣和博古图》归于史部目录类,原属《续修四库全书》子部谱录类之《天工开物》归于子部杂家类)。另立西学类、丛书类。

集部:效韩国奎章阁之例,另立尺牍类。其外集部分类与《四库全书》尽同,但其排次略有异同。

2) 著录次序

各其小类依据标目(书名)之韩文音序而著录。

3) 著录体例

本目录乃辑28种韩国所藏古书目录而编,为一目了然之检索,将各种著录之体例一律改编而著录。只可惜当初诸古书目录之著录体例参差太甚,改编未能尽善,在细项部分上尚有不齐之处(在③④之细项较甚),然不妨大体。本目录之著录体例如下:

书名

撰者/编者/注释者等

版本/刊行地/刊行年度/册数、卷数/书式、板式等

刊记、序跋、备考等其他事项

所藏处(所藏处简称参考“1.收录目录”)

试举一例如下:

寄傲山房纂辑易经备旨

朱熹()本义,邹圣脉()纂辑

石印本/上海  文盛书局  光绪30(1904)/74  四周双边  半郭19.8×13.5cm  半叶2  1730  注双行  头注  上内向黑鱼尾  25.7×15.1cm  线装

-1 里题:易经备旨

-2 序:嘉庆戊午岁(1798)桂月中浣姻家晚生马吕曲豆()拜撰

-3 刊记:光绪甲辰(1904)季秋七月上海文盛书局石印

-4 印:海圆楼珍藏

-5 纸质:竹纸

     [东国大]

4  索引

另备书名索引(韩音索引、汉字拼音索引),人名索引(韩音索引、汉字拼音索引)以便检阅。

《中国汉籍总目》中常见之韩国活字分类表

活字分类

     

铜活字

��字(��系干支)显宗实录字韩构字元宗字整理字全史字

铅活字

丙辰字(此非铜活字)

铁活字

芸阁印书体字(校书馆印书体字)整理字体铁活字

木活字

洪武正韵字训炼都监字(训监字,��字体训炼都监字,仿��字体训炼都监字)实录字(此非铜活字)校书馆木活字经书正音字生生字春秋纲字

* 该表绝非网罗韩国活字,仅仅收录《中国汉籍总目》中常见者耳。

 

中国汉籍总目索引凡例

   

1. 本索引分为书名、人名索引两种,各具韩音索引、汉字拼音索引。

2. 书名索引、人名索引均以表示四部分类[【经】・【史】・【子】・【集】]及著录页数。其例如如下:

书名:家礼【经】    155156157158159

人名:高启【集】    103104306308616

3. 至于书名,一概依原著录之书名而排列。然如有后人于原书名上增题、补改文字,便加箭头号[�]后,表示原书名。同时依其原书名复加排列,附星号[(*)]以为区分。其例如下:

来瞿唐先生易注【经】3�周易集注

新刻来瞿唐先生易注【经】8�周易集注

梁山来知德先生易经集注【经】9�周易集注

易经来注【经】12�周易集注

易经来注图解【经】12�周易集注

…………

周易集注(*)【经】38912

4. 如有书名虽同,其实相异,便分条著录后,或加原书名、或附〈备考〉为区分。

史略【史】237〈备考〉朱林

 

史略【史】237�十九史略通考

史略【史】507508〈备考〉高似孙 

5. 至于人名,撰著者、注解者、编纂者及校订者一概著录,如有字号、别名,便加箭头[�]后,表示原名。其例如下:

杞忧生【史】457480481�郑观应

全寅初  韩国延世大学人文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