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导航作用 傅德华
发布时间:2018-09-25  浏览次数:16

索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导航作用

傅 德 华

(复旦大学历史系  上海 200433)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在从事哲学社会科学某项研究课题前,都离不开查阅与此相关的索引信息资料,其目的在于全面了解和掌握前人在同类问题上已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避免重复劳动,保证有新价值。大到国家科研项目,次到撰写学术专著,小到写篇学术文章,概莫例外。否则花了很大气力搞出来的东西,自以为有些新意,实际上早已有人研究过,或者国外已经发表过同类型的学术成果,这岂不是成了无效劳动。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归根到底是不懂得利用索引在科学研究中的导航作用,即指南作用。

    索引真的能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起到应有的导航和指南作用吗?所谓“导航”与“指南”作用,说到底就是在你需要提供某种服务时,它能为其指引正确的航向。方向明确,思路就比较开阔。沿着正确的航向行驶,即通过相关索引检寻所需要的资料,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难怪有学者说,“索引是获取知识的工具,捕捉信息的利器,是各项工作科学化和高效化的保障。”[1]胡适先生早在1923年1月发表的《〈国学季刊〉发刊宣言》中说:“若想学问进步增加速度,我们必须想出法子来解放学者的精力,使他们的精力用在最经济的方面。”[2]这个法子不是别的东西,就是学会使用经过“索引式的整理”后的索引。之所以要使用后一种索引,是因为这种索引已将那些客观存在的“不曾整理的材料,没有条理,不容易检索,最能销磨学者有用的精神才力,最足阻碍学术的进步”的信息资料,按照学科和读者的需求汇集在起,它可起到导航和指南的作用。学者使用这样的索引,“研究学问时间极省而效能极高”。[3]笔者通过编纂多个科研项目的索引,对此感触极深。兹举例如下:

    例一:笔者参与主编的《辛亥以来人物传记资料索引》(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12月出版)。该书所收传主18000余人,传记资料8000余条;资料来源报刊1200种,论文集2500种。该书采用的导航性索引有《三十三种清代人物传记综合引得》、《国闻周报总目》、《东方杂志总目》、《中华民国期刊论文索引》、《五十二种文史资料篇目分类索引》、《新华文摘总目录》、《中国近代作家传记暨著述要目》、《中国近代人物传记资料索引》等大陆及港台地区的共百余种。因这些索引中有专门的“现代已故史学家”、“人物传记”、“逝世人物”等专栏和该书需要的文献目录,我们从这些栏目和资料中,经过鉴别,很容易找到与本课题相关的许许多多的条目。全书八万条人物传记资料,几乎都是从上述索引中搜索到的。

     例二:笔者参与主编的《150年中美关系论著目录:1841-1990》(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该书所收中文、英文、日文资料近8000余条,资料来源中外报刊1500余种,论文集250种,所引硕士博士论文单位百余家。曾利用的导航性索引有《八十年来史学书目》、《中国近代史论著目录》、《全国报刊索引》、《十九种影印革命期刊索引》、《AmericanHistorical Review:1895-1982》(《美国历史评论论文资料索引》)、《全国各政协文史资料篇目索引》、《东洋文库文献总目》等200余种。

     例三:1995年是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一百周年,笔者应《军事历史研究》杂志主编之约,编纂了《甲午中日战争史百年论著目录》(海战、陆战及有关军事人物部分)。要将百年来前人分散的成果搜集整理成对学术界有参考价值的文献目录,不采用具有导航性质的相关索引,是很难完成的。该《目录》引用的导航性索引有《中国近代军事论文索引》、《甲午中日战争书录》、《中国近代资料丛刊・中日战争・书目解题》、《甲午战争九十周年纪念论文集》(书后《甲午中日战争史论著索引》)、《方伯谦问题研究集》附录三《涉及方伯谦问题研究论著目录索引》,以及《全国总书目》和《全国新书目》等数十种。

    例四:2004年11月是复旦大学校长顾问、中国著名思想文化史研究专家、我国学术界资深老教授蔡尚思先生百年华诞暨执教75周年。蔡老自称是“忘年人”,坚持不做寿。笔者为此编纂了《蔡尚思先生学术著述系年》,作为向其百岁华诞的生日礼物。该书共收录蔡老数十年来已出版的专著及发表的学术研究成果近300篇。本《系年》参考了导航索引工具书:《复旦大学教职员著译目录》、《蔡尚思学术自传》、《蔡尚思文集》,还有蔡老的《中国古代学术思想史论》、《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论》、《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传略》和《中国当代社会科学家传略》书后有关蔡先生主要著述目录等,倘若没有上述一系列著作和索引,其著述就不可能收得那么完整。

    可以说,笔者编纂的上述每一个研究成果,无一不是通过己有的相关索引作为导航,逐步扩展一步一步地将所需寻检的资料包揽无遗的。这说明若不学会使用前人已“整理”的索引,即“三次文献”,仅靠自己一种报纸、一种期刊、一本本论文集去寻检,不仅犹如大海捞针,上述研究成果还不知道编到何时才能完成。即使采用前述的那种笨方法,亦未必能收得全。因为有些资料由于种种局限,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触到的。前人已花费一定的精力,并将有价值的文献目录按类别编成各种索引,为我们创造了如此节省时间的航线,我们为什么不沿着这条精心设计的航线航行,却要无目标地在黑暗中去摸索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既然索引在科研中能起到导航与指南作用,那么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应怎样正确利用索引,发挥其一般工具书不可替代的作用呢?

    笔者以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就是说,你得对所使用的导航系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个导航系统不是别的东西,就是索引。什么叫索引,它系据英文“Index”的音译而来。我国古代的索引,有玉键、针线、韵编、检目、通检等名称。从古代人给索引起的名称,不难看出索引确实具有穿针引线的功能。索引是目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将书报中的篇名内容按专题编为条目,再按一定的方法排列起来供人们检索的工具。如《清史稿》出版后,社会需要一部专门查找《二十四史》的人名索引的工具书,于是《二十四史纪传人名索引》就应运而生。它的编辑与出版,为人们查检二十四史中的人物传记起到了导航的作用,从而大大节省读者查阅某个人物传记资料的时间。再如,随着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的发展,出版的学术论文集越来越多。为了帮助学人尽快检索到所需的论文资料,于是乎一本《1522种学术论文集史学论文分类索引》被编辑出版了。还有为了帮助人们了解解放前出版的报刊发表了哪些文章,一套《中国近代期刊篇目汇录》(1-6册)由上海图书馆编辑出来了。诸如此类,不一一赘述。目前已出版的索引有的是按主题,如《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主题索引》、有的是按分类,如《世界史论文资料目录索引》、有的按时间,如《两千年中西历对照表》、有的按地域编排,如《中国地名索引》、有的按笔画,如《辛亥以来人物传记资料索引》等。据笔者所知,自古至今,已编辑出版的各类可供检索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索引类工具书,有万余种之多。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凡我们所从事的社科研究内容相关的文献资料,绝大多数都能寻找到与此对应的索引。也就是说,都可以寻检到指明航程的导航图。若不加以充分利用,实在太可惜了。

    知道什么叫索引,它具有什么样的功能,下一步就是正确运用已有索引为自己所从事的科研服务。据笔者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可先利用现代化的手段,即因特网检索,如中国学术期刊网、上海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等网络检索。只要网页上有的,都可以下载、打印,或发至自己的邮箱里。当然单靠网上搜索还是很不够的,因没有一个网站已将人们所需要检索的内容一字不漏,一书不缺地输录了自己的网页,所以还需要利用已出版的书目索引检索更为详细的文献资料。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的。如前面提到的笔者所编的《蔡尚思先生著述系年》,如仅仅依靠上网检索,是远远不够的。通过上网,仅查到10多篇有关蔡先生的论著目录。若不利用相关的专著、传略的书后索引,是不可能将解放前和新中国成立后分散在50余种报刊上的近300篇学术研究成果搜集齐全,这就是充分运用了索引的导航作用的结果,否则真不知要花费多少精力才能收编完整。笔者能够将前面每一索引编纂出来,并发挥一定的社会作用,应衷心感谢索引的导航与指南作用。笔者还将在今后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中,一如既往地发挥索引在研究中的导航作用,并将终身受益的这一切亲身体验,利用课堂授课的机会,传授给一届又一届的学子,让他们和我一样,分享索引给我们生活、学习和研究带来的便捷和欢乐。

    总之,笔者希望通过自身在编纂索引方面所取得的微不足道的成就,让更多人认识到索引在科学研究中的导航作用,并希望此文在索引走向社会、走向大众、走向生活的过程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潘树广.二十世纪的索引编纂与研究.见中国索引综录(代序).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年7月版

2 陈垣.《中国史料的整理》.见《陈垣史学论著述》.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 同上

傅德华  复旦大学历史系资料室主任、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