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研究·
理工科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
高 克 平
(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 上海200237)
摘 要 信息素养教育是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分析理工科大学生信息素养的特点入手,提出在网络环境下强化理工科大学生信息能力的教育方法与具体措施。
关键词 信息素养教育 理工科学生 文献检索课
本文所指的理工科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作为理工类高等学校的学生,面对因学科间的交叉渗透,知识不断创新而产生的海量文献,只要具有强烈的情报意识、熟练地使用信息工具的能力和有效地分析鉴别信息的能力,才能使自己在飞速发展的科技领域中随时掌握学科前沿信息,使之成为自己在科学研究和工作实践过程的指南和决策的依据,从而创造出更高更新的技术。
1 网络环境下理工科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今天的理工科大学生,大都将从事技术人员职业,这个特点决定着他们一辈子要与数据、图表打交道,终身离不开技术信息的更新与获取。一个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理工科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1 强烈的信息意识,持之以恒的求索精神
信息意识表现了人们对信息的敏感性和重视程度,是信息素养的基础。信息意识强的人,能够先人一步捕捉良机,从而取得成功。我国的科学技术今天还是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一些国际先进技术要领先我国生产实践20-30年,因此要求理工科学生对科学技术有敏感性,要有敏锐的情报意识去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对情报资料的收集不能仅仅是对付手中要做的项目。笔者学校有这样一位老教授,他是国内知名的化工压力容器专家,20年前,一些有关煤加氢液化制造人造石油的文献报道引起了他的注意,尽管我国当时的科技力量根本不可能应用这项技术,但敏锐的情报意识使他感觉到此项技术一定会在国家今后的发展中有用武之地,从此他通过各种途径从国内外搜集资料,情报跟踪整整20年,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我国2002年开始启动此项技术,在神木煤矿投入150多亿开始煤加氢制造人造石油的项目建设,这位老专家成为国内收集、研究此项技术的权威,被请去承担此项目的开发研制工作。所以说培养理工科学生强烈的信息意识,敏锐的信息洞察力,使其对信息采取积极的态度,使他们养成“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生存权”的信息价值观,对信息的追踪持之以恒,这是很重要的。
1.2 良好的信息道德素质,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
信息道德是信息活动过程中,调节信息加工者、传递者及使用者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理工科学生必须掌握信息社会中应遵循的法律法规,尊重他人知识产权,自觉抵制违法信息行为,合理合法地使用与发展信息技术。
理工科学生需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务实的工作作风,养成良好的信息道德,应切忌浮躁。理工科是技术科学,不能有半点马虎与疏忽,更容不得急功近利,对一门学科、一种新技术的文献跟踪也许是默默无闻几十年。而一项新技术、一种新知识的诞生更是要经过深思熟虑、无数的实验、数据分析,容不得半点虚假。而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则往往容易引发人的浮躁心理,很难坚持潜心读书,做真学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援引的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统计表明,科研论文后列出的参考文献有很多可能是论文作者根本没有读过,是直接从其他论文中抄来的。科研人员引用论文时经常不读原文。这是缺乏良好的信息道德素质和求真务实的治学态度的表现。
1.3 娴熟的信息能力,敏捷的发散型思维
信息能力主要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掘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包括提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利用、交流及分析与选择的能力,它是理工科学生在事业上立足、生存的重要手段。
由于计算机技术、光盘存储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的高速发展,网络环境使数字化文献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图书馆。以本校图书馆为例,只有几年时间,在校园网上运行的数字资源已达3000G,可供查阅的有美国化学文摘等数据库20多个、5000多种外文期刊全文、10000余种中文期刊全文、10000篇国外大学博士论文、32万册中文图书、3000余册外文图书等数字化文献。更有Internet上数以万计的信息资源不断丰富我们知识、拓展我们的视野。
网络环境要求信息使用者必须具备熟练掌握网络操作技术,要了解网络信息的构成和分布、各种数据库的使用特点,熟悉信息查找工具和获取渠道,及时准确地获取信息。信息检索能力方面既要有现代技术手段,又要有系统的文献检索技巧,要掌握国内外各种类型的信息机构和网络数据库的功能特点,掌握查找信息的各种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如何从网络上海量的、无序的信息源中寻找和搜集到确是自己所需的信息仅仅是第一步,还要学会鉴别信息,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利用,对信息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从而消化吸收,消除信息垃圾,从中找出有用的知识和信息为已所用。因此必须对网络的各类信息源进行研究。笔者曾对学校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做过调查,能熟练应用图书馆各种数字资源获取信息的仅为40%,有不少学生舍近求远去中科院、上图查找期刊原文。我们还走访了一些学院的博导,了解学生对查找资料和网络信息的使用情况。博导们认为,他们的博士生在做开题报告时,一般用一个月的时间通过网络和其他手段查找资料,检索到几百篇文献,但真正能用的文献很少,最后还得导师拿出自己所搜集的资料了事,究其原因是网络信息量大、面广,但精、深不够,理工科研究的课题尤其是必须具有创新要求的博士生课题,其论文要求获取在学术领域的最前沿的情报信息。而这一点,往往比不上长期跟踪学科发展的信息跟踪。
2 高校图书馆应优化信息化环境,加强对理工科学生的信息素养教育
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很快,特别是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文献的半衰期也在加快,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具有继承价值的只有不到10%。作为科技工作者,终生离不开对信息的学习、获取。因此,高校应重视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让学生学会终生学习,以适应不断发展技术创新与实际工作需要,高校图书馆要以网络为平台,开展用户教育,对读者进行教育,使学生能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找到最适合自己和最有价值的部分。
2.1 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信息素养教育需要环境的支持。作为学生第一课堂的延续,大学图书馆长期的文献积累和文献序化已奠定了大学图书馆的知识基础设施地位,使其成为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最好的课堂。图书馆应成为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服务中心和用户信息素养教育中心已逐渐得到共识。大学图书馆丰富的馆藏与网络资源、网络设施应该是信息素养教育最好的实习基地,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着检索工具资源和信息导航的保障。图书馆在信息环境、地理环境、技术环境和信息专门人才上的优势是学校其他部门无法比拟的。因此大力加强信息意识教育为读者提供各种帮助,开展各种形式的咨询尤其是网上咨询工作,指导读者有效、快捷地利用信息资源,使图书馆真正成为数字化时代信息资源和读者之间的“绿色桥梁”。
优化信息化环境,建设开放的信息系统。要使学生有一个开放的信息环境,将图书馆的各部门信息服务系统进行重新组合,重新开发各部门信息服务系统界面。组成一个统一的信息场。当前,高等学校的教学内容模式、方式和手段已在发生质的变化,网络计算机、电子阅览室与数字化资源极大地改变了传统图书馆中书库、阅览室及有关设备的配置水平和格局。一些新建图书馆均采用了数字资源检索和印刷型文献合一的布局,也没有书库和阅览室之分。教师和图书馆信息咨询人员合作运用网络与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也开始得到应用,如本校图书馆的“科技文献检索系统”、“教学参考书系统”、“文献检索知识系列讲座”,均在网络教学手段上作了有益的尝试。我们将图书馆改建后的目录检索大厅、期刊阅览室、图书阅览室、多媒体阅览室、网络学习中心重新规划,均配置了一定数量的可供上网查阅资料的计算机,组成统一的开放的信息界面和信息资源获取的场所。学生在图书馆任何环境里,都能通过上网检索到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获取想要的信息资源。在学校的实验室、办公室、教室里,只要进入图书馆网页,统一的平台,友好的界面,各类数字资源一览无余。
2.2 激发学生对信息需求的意识,加强对学生的宣传、交流和反馈
图书馆应分析学生需求,在图书馆网页上以FAQ(常见问题解答)的方式主动输出信息,使学生能积极利用网络手段学习信息技术,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图书馆可以将用户教育分成三个阶段:一、导向性教育,即如何使用图书馆及其计算机服务设施;二、入门教育,即如何使用图书馆一般的数字资源(如全文数据库)、网络资源的查找和参考工具书的使用;三、关于情报检索技术和有关数字化检索工具使用的教育。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已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对高年级学生的计算机文献检索教学,而为低年级学生开设的利用网络手段进行图书馆利用的课程较少。根据笔者曾从事这方面教学工作的经验,数字资源的教学和普及工作不能等到高年级上文献检索课才进行,必须从学生入校后就开始进行。新生入学教育就要进行图书馆利用和数字资源利用的介绍。可以通过每年一度的“图书馆数字资源宣传月”来大张旗鼓地宣传。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开设1-2小时的系列讲座,将有关计算机查目、信息资源,获取信息的手段,网络信息资源等方面的内容分成十几个专题讲座主动“推销”给学生。也可以开设面向低年级的选修课,系统讲述图书馆利用、参考工具书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的知识和技能。笔者开设的这门课就很受学生欢迎,几年来有数千名学生受到这方面训练。有些研究生认为,他们良好的信息意识和技能来源于一进校就选修了这门课,对图书馆的利用起步较早。
强化学生信息能力培养,发挥图书馆智能代理的角色。通过我们的教育,要让学生了解今天信息社会海量文献和网络环境的特征,文献信息资源的来源已经不是一个图书馆、一个国家所能包容。要求他们学会通过各种检索手段从世界范围中获取信息资源。当然图书馆要为读者获得自身无法获取的所有文献信息资源提供有力的中介服务。图书馆要建立广泛的网络协作,实现资源共享,为读者提供较高的文献保障率。
高克平 女 华东理工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