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研究与文献形式变化的相关性――评十年来我国索引研究状况
发布时间:2018-09-21  浏览次数:10

        索引的研究、编制与文献形式变化息息相关。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对索引理论研究及编制形成冲击,同时也带来变革的要求。10年来我国索引编制研究的起伏波动,说明索引研究应顺应社会变革。从书目编制、数据库建设及文献标引、检索语言方面等研究的发展趋势,也说明新技术运用对于文献整理带来的新特点,新要求。索引理论研究和编制要适应新形势,使索引编制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 索引研究  文献形式变化  索引理论发展

    Abstract: The research and working out of theindex is closely bound up with the change of the document circulating form. Thenew technology taking computer as subject is in the extensive application offield of circulation of the document, which has assaulted for the theoreticalresearch of the index, and brings the request for changed at the same time. Therises and fall and fluctuates of the index working out research in our countryover the past 10 years, it has proved that should comply with the importancethat the social document circulates and needs changes to study in index. Thedevelopment trend of research in booklist working outdatabase establishmentand document indexsearch languages has proved the new technology is used andput the new characteristic brought in order to the document. The theoreticalresearch and working out of the index should meet new form and new thing tomake the index working out to serve society better.    

    Keywords: index research change of the documentform; developments of the index theory


    索引是利用文献的工具,与文献形式的变化息息相关。10年来在索引编制理论研究方面发生了波动,说明我们关于索引编制的理念,正随着文献整理现代化而发生深刻变化。以往文献以纸质载体为主,索引编制靠人工,编排技术长期来没有发生多大改变,理论研究相对稳定。自从计算机及其相关电子技术应用于文献领域,并成为新的载体后,索引编制手段及索引形式发生巨大变化,对传统理念产生很大冲击,这是造成索引研究波动的根本原因。本文就10(19932002)来索引研究的状况进行剖析。

1 索引理论研究低落,相关研究发展强劲

    我国很早就有索引的编撰和理论研究。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现代索引编制理论和方法传到我国,曾掀起索引编制和研究的高潮,成果辉煌。新中国建立后,索引的理论研究和编制才真正掀起高潮。虽然“文革”影响了索引事业的发展,但拨乱反正后,索引研究与编制又蓬勃兴起。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索引学会成立,领导索引研究,组织索引开发,开展学术交流,使我国索引事业走向规范化道路。

    20世纪90年代初,是我国学术界研究索引理论的高峰期,1996年以后研究数量相对减少。《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报道的信息显示了这种趋势(见表1)。但这种滑动并不表明我国索引研究衰退,而只能说明传统理论研究在减少,这是索引研究走向成熟的转折,与索引研究相关学科或索引应用理论研究走向强劲。

1  索引编制理论研究情况(按《全国报刊索引》报道时间统计)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38

44

36

25

20

31

29

0

1

2

226

传统编制

37

42

32

25

20

29

28

0

1

2

216

自动化编制

1

2

4

0

0

2

1

0

0

0

10

1.1  书目的编制研究  书目编制在我国历史悠久,从汉代刘向著《七略》麇集众书始,书目便成为人们查检文献的重要工具。其六分群书并以此编排的方法,虽然有些幼稚,但已见索引先声。书目保存文献并提供文献利用的功能,在两千多年历史中影响巨大。书目功能虽然主要不是用于文献查检,可在漫长岁月中人们主要靠书目来检索文献,以至许多学者将索引理论在中国的不完善归咎于书目的影响。直到现在关于书目编制的研究一直不衰,论述书目编制和数据库的文献就非常之多(不包括目录学理论、各种目录研究、图书馆编目及目录组织等文章,见表2)。尤其是运用自动化手段编制书目的研究逐渐增强。

2  书目编制理论及数据库研究状况(按《全国报刊索引》报道时间统计)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书目编制

11

6

11

2

5

16

4

9

12

12

88

传统编制

11

5

10

2

4

8

4

6

8

6

64

自动化编制

0

1

1

0

1

8

0

3

4

6

24

数据库研究

3

5

10

6

17

49

41

18

32

27

208

1.2  书目数据库建设的研究。数据库是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文献存储后的文献形态,大多数数据库就是电子版的书目。其多种检索途径又使它成为一部多功能索引。对它的研究20世纪90年代初期较少,而末期达到高峰,至今不减(见表2)

1.3  文献标引的研究。文献标引是揭示文献的途径,书目和索引的编制都离不开它。书目标引在于揭示群书篇目,索引标引所揭示的包括文献提名在内的各种知识点。在标引技术上没有本质区别,对它的研究一直是常见的选题。10年来研究文章比较多(见表3,不包括图书馆分类、编目所涉及的标引问题)。计算机技术大规模运用书目和索引编制以来,讨论自动化标引技术的文章越来越多,说明我国文献处理技术的研究已跟上世界发展的趋势。

3  文献标引研究情况(按《全国报刊索引》报道时间统计)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8

39

34

26

46

64

48

28

50

39

402

传统理论

22

36

29

21

42

49

36

16

33

29

313

自动化标引

6

3

5

5

4

15

12

12

17

10

89

 

1.4  文献检索语言的研究。检索语言是人与文献对话的媒介,没有这种语言就无法做到文献规范化处理,就无法与文献沟通。特别是计算机技术运用以后,检索语言成为人机对话的途径。检索语言是具有一定规范标准的人工语言。例如《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汉语主题词表》、以及各种形式的“关键词表”、“著者号码表”等。如今人们又提出用自然语言标引和检索计算机整理的文献,有许多文章颇有见地,代表了检索语言的方向。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文献检索的探讨日益见多(见表4,数据不包括图书馆日常使用的分类法、主题法等)

4  文献检索语言研究状况(按《全国报刊索引》报道时间统计)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15

37

25

16

41

29

25

35

37

19

279

传统理论

15

35

24

15

38

25

21

27

29

11

240

自动化语言

0

2

1

1

3

4

4

8

8

8

39

 

    相关学科研究的强劲,是索引研究和编制的必然结果,是索引研究实用化的反映,也是索引科学与各学科交叉和融合的结果。它告示我们对实用科学理论的探讨更应注重于实践。

2  索引研究发展曲线描述了电子技术应用文献变化的历程

    10年中,关于索引编制、书目编制、书目数据库、文献标引、检索语言等研究,都经历了低--低的波动。驼峰从1995年开始至1999年,峰顶在19971998年。这正是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电子技术在文献出版、存储、流通各环节普遍应用时期。计算机网络已成为人们实际使用的文献形式。其功能齐全、传播速度快、存储量大、收藏丰富、检索方便、准确率高,都是纸质文献所不及,有替代书本式文献之趋势。在人们心理(接受新生事物)、生理(适应并掌握操作技术)上产生了解、掌握、运用的欲望,因此关于新技术运用的研究探讨是必然现象。这种研究的热化,势必对传统理论形成冲击。但也要经历由浅入深,由一般介绍到深刻研究的进程。随着新技术的普及和运转稳定后,该方面研究就会减少,因而形成曲线。这个曲线记录着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应用之后文献变化的历程。

2.1  计算机技术应用冲击着传统索引理论的研究。1994年研究索引理论的文章最多,随之逐渐减少(见表1)。与研究数据库建设、文献标引技术和检索语言的文章从1997年逐渐增多形成反差。形成这种反差的原因,就是学术界对计算机技术普遍应用的反映与研究探讨。19941996年是这类研究的酝酿、写作、发表周期。传统理论逐渐减少合乎学术研究发展趋势,但“0”发展不正常。由于重视一种研究而忽视其他研究的倾向不可取。传统索引编制理论是一切新索引编制和索引形式的基础,对于它的研究不可轻视。

2.2  书目数据库研究的发展曲线(见表5),明显表明计算机及其网络在图书馆和其他文献传播行业中运用的过程。关于数据库研究的文章始见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主要以介绍其功能作用为主。随着计算机普及速度加快,文章数量开始增多,探讨数据库编制、检索以及制作技术等方面内容。1995年以后研究文章开始骤增,标志着计算机在图书馆领域大规模应用。之后的三四年是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普及应用的高峰,至90年代末基本稳定,于是研究的文章相对减少。

2.3  文献标引的研究与检索语言的研究相依共存,都是揭示文献的方式和手段。检索语言是人与文献载体(印刷体、电子形式等)沟通的语言,通过这种语言或代表这种语言的标识符号,把文献主体概念及其他有检索意义的特征表示出来,作为文献存储和检索的依据。没有检索语言,标引无法做到。不进行标引,检索语言便毫无用处。这是索引编制的重要途径。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文献整理后,这两方面的研究尤为需要。从表5可以看出,研究的高峰恰恰也在计算机技术普遍应用时期,表明了学术界对文献标引及其检索语言编制的重视,同时也反映出这些学者与时俱进的学风和进取精神。

    计算机应用是索引理论研究史上最重大的事件,它不仅随着文献载体转变而变换其形态,而且关系到编制方法、操作过程等环节的改革与创新,更重要是索引编制的观念必须改变。这是索引编制史上一场重大的革命。

5 文献标引、检索语言、书目数据库等研究情况示意图

3 索引理论研究步伐不大但视野开阔

    索引研究在众学科中是小字辈,成果相对较少。研究内容大都属于功能介绍、编制方法等探讨。随着科学研究深入发展,人们对文献需求广泛,索引理论研究便向多元化、专深化发展。特别是新型文献载体的出现,开阔了索引理论研究的眼界。人们从多角度探求揭示文献的途径,10年来总体研究步伐不大,但研究视野开阔,这本身就是索引理论研究的进步。

3.1  总体趋势是传统理论研究在减少,但反映对新形势下索引研究的呼唤。索引理论研究在20世纪90年代还很稳定。表119931999年间研究文章数量起伏不大,而且较多。说明我国学术界中有一批学者在关心索引事业的发展。在这较好的氛围中,中国索引学会功不可没,组织学术研究,与国内外学界交流互通,做了许多工作。在90年代中期,中国索引学会编辑了《索引研究论丛》丛书,包括《索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索引技术和索引标准》、《论索引和索引法》、《报纸索引和新闻数据库》、《索引工作自动化》5个分册,共收论文114篇,聘请相关专家撰写了有关索引编制原理及自动化编制技术、文献标引及自动化标引技术、检索语言编制及计算机语言识别技术、书目数据库技术等方面的论文,论及问题之深,引用资料之多,学术见解之新,是索引理论研究多年未曾有过的,为中国索引理论发展起了导航作用。但近几年研究文章骤减的状况应该引起学术界注意,反思以往的研究是否适应于新形势、新局面的需要,如何尽快改变传统观念,建立起新技术研究体系等,为网络环境下索引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3.2  索引研究视野逐步扩大,适应了科学技术发展的大趋势。10年间报刊上共发表研究索引编制理论的文章203(这个数字是按原始文献发表时间统计),内容包括索引编制的一般理论、自动化编制、国外索引编制、各种类型索引研究、索引史研究、对著名索引学者和编制机构研究、索引专著研究、各种检索工具索引编制、古籍和现代著作索引编制等(见表6)。一般理论研究只占31.5%,其他专门研究占2/3还强。在64篇理论文章中谈功能作用27篇,编制原理26篇,论索引事业发展8篇,对中外索引编制理论进行比较研究3篇。从各种角度来研究索引编制,反映出索引研究的生命力,能够适应科学技术进步而发展。

6  19932002索引理论研究分类状况(按原始文献发表时间统计)

项目

一般研究

自动化

国外索引

索引类型

学者机构

索引史

索引专著

检索工具

古籍索引

现代著作

总共

数量

64

12

13

62

6

7

22

10

3

4

203

 

3.3  索引类型的研究数量较多,表明了索引学仍是一门实用科学。只要社会需要文献就有使用索引的要求。不论什么时候索引都是使用文献最便捷的途径。研究各种类型索引编制的文章62篇,几乎占1/3,论述了10多种索引的编制(见表7)。虽然平均文章不多,但反映出学术界给予的关注。这些索引功用不同,但都是人们所需要的。

7  索引类型研究情况(按原始文献发表时间统计)

类型

主题

关键词 

著者

人名

机构

引文

图像

附录

书后

专题

篇名

书目

期刊

报纸

年鉴

百科全书

类书

总共

14

8

1

2

1

7

1

1

5

4

2

1

3

1

6

4

1

62

 

3.4  计算机技术趋于稳定后,自动化方面的研究会减少,而研究索引类型、为学术著作编制索引会增多。新文献载体出现,文献利用形式发生变化,对这方面的研究必然出现,但一旦普及并趋于稳定后,介绍或说明性文章就会减少,而逐渐转向深层次探讨,文章数量就要下落。研讨数据库文章逐渐减少就是例证。而在书目编制、文献标引、文献编排、检索语言等领域自动化研究逐渐增多则表明人们正在摆脱一般理论的研究,转向实用理论、专门编制方法的探讨。这也是计算机技术从应用到理论研究进展的过程。因此研究计算机应用于具体领域的文章会逐渐增多,逐步加深。

3.5  对索引史、索引研究与编制方面有贡献的学者或机构的研究逐渐减少,而对索引著作和检索工具索引编制研究的增多,反映出学术界更重视索引应用理论的研究,重视索引检索功能的探讨。虽然近3年这方面研究出现空白,但是暂时现象,是由于文献载体变换中出现的调整期。当计算机技术运行稳定后,由于机编速度快、抽词准确、编排规范等优点,节省大量编制成本和人工,势必会出现编撰索引的高潮。包括为古今中外各种学术研究而编制索引。索引成果不一定是印刷型,但功能一样。

    只要文献功能没有消失,索引作用就不会消亡。从索引功利性能上讲,计算机在文献领域里广泛运用,为索引编制开辟了无限光明的前景,以往可望不可及的鸿篇巨著的索引编制,如今可能在俄倾之间,轻松愉快之中成就。文献使用步入了崭新的时代。

4 走出“理论”的困惑,建立大索引观,放眼于索引的实际应用

    索引是“完备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备文献”应该是既有原始文献又兼有检索工具,使用起来非常方便。索引就是检索工具,依附于文献而存在。如今文献形式发生了巨大变化,索引研究也要洗心革面,使其适应新形势下人们对文献的需求。就索引研究的现状有几方面应引起我们重视。

4.1  不能囿于传统观念束缚,要建立创新思维。深刻研究当今人们利用文献的特点,研究计算机及其网络发展对文献传播的影响,网络环境下人们对文献使用的需求,以使索引编制适应人们未来利用文献的需要。索引理论研究既要适应文献形式变化,也应符合人们对所用文献的了解认知、心理适应和使用习惯。不能固守传统理论不放,理论与实用脱节,而失去指导实践的意义。建立创新思维,不能指望在短时间建立一套完备的新理论,应该树立新的思维方式方法,敢于创新,敢于超前,以社会需求为研究目的,充分发挥索引在揭示文献上的作用,为文献利用提供快车道。

4.2  冲破“太平研究”的藩篱,增强其理性探索。现在许多研究是以发表文章为第一需要,所以在理论探讨上,都愿说“套话”,打“贯腔”,生怕新东西叫不准,新提法不被编辑认同,因此人云亦云,以求太平。还有个倾向,不论什么样内容都把它写成“理论”型,带有“理论”味,把特征、规律、功能等大谈一番。这实不可取。理论研究就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不要拘于一定的形式,内容深浅皆可,只要论明白一个问题就是好文章。索引是一门实用科学,应注重编制技术的研究与探讨。可在10年中关于书目、索引编排技术(不包括图书馆目录组织)的研究只有44(见表8),这个数量是讨论索引编制和书目编制理论314篇文章(见表12)14%,占这次在《全国报刊索引》查阅1247条信息的3.5%,表明对编制技术方面的忽视。重“理论”,轻技术,是理性不足的显现。反映出业界习惯于约定俗成的运作,不善于开发与创新。

8  关于书目索引编排技术研究(按《全国报刊索引》报道时间统计)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4

2

5

5

3

6

2

6

2

9

44

    

3

2

3

4

2

3

0

4

1

2

24

自动化

1

0

2

1

1

3

2

2

1

7

20

 

4.3  相当研究人员对先进技术了解不足,对索引未来发展认识模糊。表1中研究传统理论数量与研究自动化编制之比为21610,不能不说明学术界对新技术反映生疏。许多选题和论述,都不谈计算机运用于文献整理后产生的影响,而谈那些已被许多人谈过的问题。这是因为对新技术运用不甚了解,自然就不会对未来发展有清醒认识。20世纪90年代初期计算机在我国应用较少,而西方先进国家已大规模使用,这时理论界就应有个介绍的高潮,可实际上这种文章很少。说明我国索引界对新技术应用反映不够,学术研究相对滞后。这种局面必须改变,不然的话我们索引研究与编制就会落伍,就会影响国家和民族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4.4  首先要深刻了解日新月异的新技术带来的挑战,需不时地更新、探索、追求,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为文献充分服务于社会保驾护航。根据新形势下社会对文献的需要,开发出实用性强的索引产品,为社会服务。索引研究和编制要因时、因书、因人、因社会需求而宜,真能如此,社会怎不认同。

4.5  理论研究要与时俱进,与实践相结合,以社会实际需要为前提。对于原理的讨论是必须的,而专门编制理论的研究更为重要。索引编制不顺应时代,脱离实际需求,就分文不值。要形成良好的研究氛围,建立需求-研究-新需求-新研究的机制,研究有针对性也就有了生命力。编制方法有了科学性,索引成果就会产生很大的社会效益。

4.6  树立大索引观,开阔研究领域,为振兴国家的科学、技术、文化及经济建设服务。一不能把眼光局限于印刷型文献,虽然电子型文献目前人们不常见,但它终会成为文献主流载体,所以要加强数据库检索方式方法研究的力度,使电子文献更科学的为人们服务。二不能只重视社会科学方面文献的索引编制,要把眼界扩展于整个社会的文献,比如经济建设、工业生产、商业服务业等方面,凡是能通过整序而流通于社会的文献,或者说通过整序后有利于社会流通的文献,都应该纳入我们的视野。比如产业名录、商品名录等。就拿一本黄页而论各地编排不同,查找起来不顺手,影响了人们的使用。三要注重与索引研究交叉学科的研究,这些学科间研究目的相近,技术相关,功能相连。诸如文献的分类、编目、标引、校仇、考证以及数据库制作技术等。虽然整理目的不同,但许多技术相近,可以相互利用,共同完成文献的揭示与整理。

4.7  中国索引学会应加强力量引导学术研究。除组织学术活动外,更应该在索引理论研究方向上起导向作用,介绍世界上先进的编制技术和索引研究动态,引进成果,翻译有影响的学术著作,加强学术交流,使社会各界了解索引的新发展。学会也应吸收工商界有关技术人员参加,使索引研究更加实用化,直接与工农业生产和国家的经济建设挂钩,更好地服务于国民经济建设。

    总之,10年来索引研究有喜也有忧,忧中也有喜。喜,研究成果颇丰。忧,后几年传统研究滑坡。滑坡的原因是社会对新技术广泛应用的关注,人们要有个了解熟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会对传统技术进行重新审视、评价、借鉴并与新技术融会。后几年传统研究减少就是新旧技术融会调整的时期。今后定会出现新理论蓬勃发展期,因此忧中又有喜。为此我们应做好理论准备,迎接新索引编制高潮的到来。

参考文献

1 全国报刊索引(哲社版).19932002

2 侯汉清主编.索引技术和索引标准.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7.10

3 葛永庆主编.索引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中国索引学会出版,1994.3

4 葛永庆主编.论索引和索引法.中国索引学会出版,1994.8

5 葛永庆主编.索引工作自动化.中国索引学会出版,1994.11

6 葛永庆主编.报纸索引和新闻数据库.中国索引学会出版,1999.10


曲静涛  1951年生,1976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中文系。辽宁师范大学图书馆研究馆员、中国索引学会理事。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参编学术著作和工具书10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