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电视新闻主持人筑紫哲也红透半边天。回忆走上新闻道路的经历时他透露,大学毕业时,完全是“侥幸”,他才考入万人钦羡的朝日新闻社。因为在前几轮考试中,不论笔试还是印象,他与其他考生不分伯仲,但轮到口试,主考官问他喜读的书,他搔搔头答:列车时刻表,还有电话簿。就这一句话,让考官认定他是当记者的材料。
跟日本人侃,我们天马行空,他们小心求证。日本人做学问更多是纯粹实证,资料用完论文结束。上面说的考试也是如此,报社并非考察你是否读过何等伟大的著作,人家只要你当记者,最重视的是你能否跑到第一手材料,看你怎样最迅速地到达采访地、准确地找到合适受访人。
初到日本时,朋友接我,在送我途中,他特意在一家书店停车,领我到地图专柜,向我推荐一册当地地图。我上了日本“索引文化”的第一课。其实我也喜爱收集这些“索引类书”,除各类辞典外,现在我书架上摆满了电话簿、网址、电子邮件地址、饭店旅行社名录、电影院名录、餐馆名录、图书馆名录、列车时刻表、道路图、各类政府机构名录、团体政党名录以及日本各种专家的地址电话。幸运的是日本此类资讯发达,我的“兵马”得以日益壮大。
我书架上的《新闻界电话簿(97年版)》载有2万条信息,其中网罗了日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类专家、报社通讯社出版社、各种协会学会、各类公共机构的地址。另外一本《饭店情报》则搜罗了日本主要地区的饭店电话地址、下车站名及住宿价格。我还有日本铁路航空路线软件,只要输入起始、终点站名,它便可自动报告数条旅行路线、价格及公里供您选择。书架上有好几本餐馆导引,其中一本记录了东京24处繁华地区数百个有特色的餐馆。
日本不仅把自己的索引文化弄得井井有条,还千方百计罗致别国的政治文化信息。比如日本有中国问题学者逾万,从史前到现在,从政经到文化,遍布各个领域。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专家几乎都在自己的领域编撰了索引。日本各大公司的研究所重要的工作就是收集信息编辑索引,最近的例子如三菱综合研究所出版的《中国最高领导人WHO’SWHO(谁是谁)》,里面收集了14大后中共领导阵容,对每个领导人详加介绍。这些索引经常根据现实变动增删。我接触的日本商社,每到中国前要调查访问地状况,都离不开这些索引。有的研究所,专门研究中国某一产业领域,靠出卖这些研究成果便可养活几十口研究人员。
日本出版的这类年鉴辞典大全图书不胜枚举。细想起来,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去年贸易额将近700亿美元,但我们对日本市场又了解多少?我们对日本的产业技术、政治文化的实用信息又有几个人研究呢?多数在日活跃的国人,都是靠卖国内的资料度日,这也反映出日本对索引文化的重视。
(原载《南方周末》)
刘 迪(《南方周末》特约驻日本记者)